关于超度者的资格以及上师是否需要登地的问题(上)
网络学员问:
有法师说,在做超度亡灵时,主法的法师中,至少要有一位是开悟者,否则,不但超度不走,还会给法师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超度亡灵,不是谁都能做的。
请问师父,这方面有没有具体规定?!
如果有这方面的要求,那么汉地的放蒙山,放焰口等,是不是也有如此要求?因为现在末法时代,开悟者毕竟太少了!!!
辅导员法师回答:
《大圆满前行》云:“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之时方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至于汉地放蒙山,放焰口是否也有此要求,您可上汉传佛教的网站咨询,或询问一位汉传佛教的大德。
网络学员问:
也问一个问题:
戒律清净的凡夫僧团(四人以上)具有与登地菩萨一样的功德,是否也具有一样的超度能力?
辅导员法师回答:
《走向解脱-在家篇》云:“若是未登地的比丘,四人、或四人以上即是僧众(他们共有的财物属僧物,各自独有的财物仍不属僧物),若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一人即是僧众。”
这个是从作为“僧众”的角度,凡夫僧团四人与登地菩萨相同,并未说,凡夫僧团四人具有登地菩萨的功德,比如,具有真实超度的能力。
网络学员问:
这么说,如果未见道,僧人再多,也不一定具备超度的能力,对吧?
辅导员法师回答:
不定。《喜马拉雅山大成就者的故事》中,有一位游脚僧被一家人请进屋内,他家的一位亲人刚刚亡故。他们请他为亡人超度,并坚信他能令那位亡人往生刹土。游脚僧什么都不会,但对噶玛巴上师具有极为虔敬的信心,他强烈祈祷噶玛巴上师,此时,亡人头盖骨上的一簇头发向外迸出。后来,游脚僧见到了噶玛巴上师,上师说:那一次,我俩的合作可真不容易,不是吗?
网络学员问:
上例中实际超度亡灵的是噶玛巴。可是,末法时代,能对上师有如此信心的人不多,看来超度还是请开悟者为上,对吧!
辅导员法师回答:
自他二力的结合。如助念一样。
您和l00126等道友的观点,末学认为是强调了两个不同的侧面。您强调了金刚上师五道十地都有,l00126强调华智仁波切所举续部所说金刚上师法相“六、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如果您说“末学所读到的很多著作中,引用教证明确说明要求上师是登地菩萨的真的没有见过。”则已完全否定了本帖讨论过程中所引用的大量教证,至少,华智仁波切的这个教证。
网络学员问:
这里的确提到很多“证悟”的法相,末学的问题是,这里的“证悟”是否一定是“登地”?
至尊祜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明显的提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宣说密宗金刚乘甚深窍诀要点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续部宝典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六.“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
.“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无疑是登地。
我们可以看一下,加行道的行者是否已现量证悟实相之义。《金刚上师与灌顶》(慈城罗珠大堪布著)云:“再看加行道。在凡夫道里这已经是修得非常不错的了。从密宗的角度看,他的生起次第已经修到可以非常清楚地观想本尊,不但是心里观想得清楚,而且可以亲眼目睹,无论是忿怒本尊还是寂静本尊,都已经修到这种程度;在圆满次第方面,他已经修到气脉明点完全通畅无阻;在证悟空性方面,他已经证悟到非常不错的境界,只是对大光明还没有现量证悟,即没有证得一地、没有见道而已。尽管如此,经书上讲得很清楚:他如果犯密乘根本戒而不忏悔,就一定会堕落。”
所谓“实相”并非仅是空分,乃现空双运或明空双运,而加行道行者,“只是对大光明还没有现量证悟”所以,不能说现量“证悟”了实相之义。
又,《慧灯之光》中宣说了金刚上师的六个条件,其中第五个是:“做金刚上师一定要有证悟。又如,给别人传讲大圆满,首先自己必须证悟大圆满。如同为人带路,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引路人都是糊涂的,又怎么为人带路呢?”又:“如来藏在汉传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如来藏就是大圆满里讲的自然智慧,明心见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来藏,大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并说:“对金刚上师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点。具备这些条件的称为具德上师。”
证悟大圆满却未现量证悟大光明分,而是仅证悟了空分,岂非自相矛盾?
网络学员问:
但是,这又和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这里的证悟,不要求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要求证悟圆满的智慧,”又不符合了。。。。。。
辅导员法师回答:
您引用上述慈城罗珠堪布的话来说明“证悟”不一定登地。
这里,涉及对“烦恼”的理解的问题。“所有的烦恼”包括了二障的遍计和俱生的种子,断除“所有的烦恼”后,所证悟的就是“圆满的智慧”。
遍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于《宗派宝藏论》中云:“一切执著的遍计种子,是见道智慧的所断法,一切执著的俱生种子是修道智慧的所断法。”这里的一切执着包括了我执烦恼所生的烦恼障和法执烦恼所生的所知障。
故《入中论颂讲记》云:“虽于见道时,已经现见了法界本性,但无有修道的实证智慧,故只能断除遍计种子。”
所以《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云:“大乘见道、修道时,只见到部分的光明。道地越高,所见的光明亦越明显、殊胜,至佛位则圆满证悟。”之所以只能见部分光明,因为二障的俱生种子和习气未断。这也是为什么佛经中说:十地菩萨见如来藏如同夜晚见色法,尚不能了知如来藏的真实面目。
如《宝性论》云:“不净以及不净净,极为圆满清净者,如是次第而宣说,凡夫菩萨及佛陀。”
益西大堪布解释云:“第一不净位是指如来藏以客尘垢障不清净的分位;第二不净净位是指如来藏垢障还没有完全清净,部分垢障已经清净的阶段;第三极清净位,是指如来藏垢障完全清净,完全显露的一种阶段……对于这三种分位,次第以三种不同的异名宣说了凡夫、菩萨以及如来。”
以上教证说明:一地菩萨符合慈城罗珠堪布所说的“这里的证悟,不要求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要求证悟圆满的智慧,”
网络学员问:
谢谢辅导员精彩的开示。末学还有些疑惑:
末学的理解,所有经论中对上师法相的要求,其中要求上师“证悟实相”,这里的实相是指契入空性、或者说短暂的契入大光明、契入现空双运等等。其实根据末学所读到的,因缘具足的话,现量证悟空性并不是十分困难的,这点末学在创古仁波切面前亲自请教过、在邬金祖GU仁波切的书中也有比较直接的指示。用邬金祖GU仁波切的话说,现量证悟空性和登地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自如的安住在空性中。邬金祖GU仁波切甚至用了一个现代的量化概念,说如果可以自在的安住24小时,那么可以说到了初地的境界。(这点末学当然找不到任何的教证)
不过,教证中也说,菩萨和佛陀的区别在于出定、入定的区别。佛陀没有出入定的区分,而登地菩萨还是有的 - 从这点看,在入定的时候可以自在的安住,的确是登地菩萨的起码要求 - 这里邬金祖GU仁波切只是量化了一下。
这里以前也有师兄引用法王如意宝的教言,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现量证悟空性其实并不是特别困难,困难在于如何将其稳定。
那么对于上师的要求,当然能够达到登地、或者佛陀的境界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是是不是说,不是登地的菩萨就不是具德的上师,末学还是不是那么的信服 - 如果方便的话,请辅导员是否可以问一下堪布上师。
辅导员法师回答:
邬金祖GU仁波切:“现量证悟空性和登地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自如的安住在空性中。说如果可以自在的安住24小时,那么可以说到了初地的境界。”
慈城罗珠堪布云:“(加行道)在证悟空性方面,他已经证悟到非常不错的境界,只是对大光明还没有现量证悟,即没有证得一地、没有见道而已。”
对加行道菩萨的证悟和一地菩萨证悟的区别,上师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讲记》中,做了窍诀式的说明:
“已经见到如画月般的喻智慧之后,自此也再不会堕入恶趣,因他已经证悟大圆满、见到了心之本性,从某一角度可将其称为证悟者。
故而凡夫地时可以具足相似的大圆满智慧,当然与一地菩萨以及佛的智慧相比,确实相差十分悬殊,而与其他一点一滴也未见到的凡夫相比,这种相似境界已经高如虚空,对此毫无疑问可以成立!
麦彭仁波切说:凡夫人依靠加行喻智慧可以认知自心本体,可称之为现量见到,它属于一种喻智慧。一般真正见到心性本体需要到一地,但现在以比喻方式可以通达自心本性、万法本性,因此称为喻智慧。虽然称其为现量见到,也只是名言说词,真正现量见到唯到一地之后才可以。”
您所举的《大乘庄严经论》所说的是大乘善知识的法相以及根据蒋贡康CHU大师的著作,对于密乘金刚上师的标准,应该依靠《事师法五十颂》来抉择上师所应该具有的法相,和ly000126、feingray所举的《大圆满前行》、无垢光尊者的教证,普巴扎西活佛的开示等都无有相违。末学也请示上师,上师仁波切说:“不同的经续对善知识的法相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慈城罗珠堪布说,“凡夫有没有灌顶的资格呢?也可能有。凡夫中修到加行道较高层次的人有资格灌顶。”所以,加行道的菩萨无疑可以作为金刚上师,作为符合蒋贡康CHU大师对于密乘金刚上师的抉择标准,或者,对慈城罗珠堪布六条金刚上师的标准中的第五条,要有证悟,如果以加行道的证悟来衡量,也可以称为具德上师。但这是从不严格的意义而言,这一点,从以上对加行道菩萨和一地菩萨的证悟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严格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具德上师应该是一地以上。上师仁波切对此也做了确认。
网络学员问:
如果要严格按照经典多方面观察,那么观察密乘金刚上师自然要严格按照密续来观察。那问题是,如果没有上师,就无法获得密续的传授;那没有学习密续,又无法观察上师的话,是否就走进死胡同了呢?还是先依据因缘,先学习,然后学习以后,再根据经典进行观察呢?
辅导员法师回答:
上师仁波切在讲《大圆满前行》时说:“找不到合适的上师,就看《大圆满前行》,把它当作上师,法叫‘无嗔上师”,古代和现代的很多上师没有那么好依止的(上师笑)。”
即使没有上师,没有获得密续的教授,也可以依照未受灌顶可以阅读的《慧灯之光》中所说的依止金刚上师最低的六个标准和大乘显宗经论中所宣说的善知识的总的法相去观察。另外,可以无须观察,在各宗派公认的高僧大德前接受灌顶。
上师仁波切曾说,我们不是牦牛,是人,牦牛只有冻死,我们可以拾一点牛粪,生火取暖,不会冻死。
网络学员问:
这里又要衍生出末学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依止上师前对上师观察的重要性(这里也可以举出大量教证来说明,不观察上师就依止的过患),那么如果具德上师的要求是登地菩萨,那么想我们这样的凡夫,该如何去观察这位上师的内证境界呢?包括对上师法相的其他要求,包括对密续的通达、对灌顶程序的熟悉,这些我们凡夫又该如何去了解呢?
辅导员法师回答:
我们这样的凡夫不仅难以观察登地菩萨的内证境界,即使是加行道证量较高的金刚上师,我们也很难观察他的内证境界。但是,如上师仁波切依照经续所说,“依身语的外相观察。”
慈城罗珠大堪布在《慧灯之光》中对此问题回答说:
“佛和小偷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既然这样,我们该怎样去选择、依止金刚上师呢?在密续里讲了三种观察金刚上师的方法。
首先,在还未接触时,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众打听,因为这些人应该比较了解他的情况。这是从远的方面讲;
第二,从近的方面讲,虽然不接触他,但可以在这个人的附近观察他的行为,仅观察一两天是不够的,因为短期内他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第三,就是真正接触这个人并仔细观察,在观察五、六年,七、八年后,如果你觉得上述六点他都具备了,就可以去依止。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时间呢?
对于现代社会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用七、八年的时间去观察一位上师呢?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得到灌顶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窍诀,对金刚上师又必须要严格要求。那该怎么办呢?此时,像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是很多高僧大德长期以来已经观察好的,依止他们,就不用费太大的心血去观察。而其他上师,就必须要观察。”
网络学员问:
关于依止经论,依止《大圆满前行》为上师,末学也觉得特别殊胜。佛陀在经典中也说明了在末法时代会化作两种相:文字相和善知识相。从果推因,回顾一下历史上有多少因此开悟的高僧大德和大居士,也可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辅导员法师回答:
初期可以,要有进步还是要依止上师,从对加行道和见道的上师们的窍诀性的解释中就可以知道,离开了上师的窍诀性的讲解,我们无法通达经论和密续的。
</div></div></div>顶礼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