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陵发现“弥勒佛”木俑 有可能改写中国佛教史 | ||
![]() | ||
![]() | ||
新华网 ( 2003-02-18 16:42:48)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2月18日电 泗水王陵出土的大批文物日前正在南京博物院进行整理修复。在已经整理出来的文物中,一尊貌似弥勒佛的木俑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西汉中期的陪葬品,而按照历史定论,佛教在东汉时期才由印度传到中国。 在考古队队长陆建芳的指引下,记者在众多文物中见到了这尊被保护在药水中的本质“弥勒佛”,它在地下水中漫泡了2000多年仍没有残缺。只见它盘腿而坐,双手抚膝,一脸乐呵呵的笑容,与寺庙中的弥勒佛极为神似。陆队长给记者重点指出了“弥勒佛”高耸的鼻粱,“这与印度人的特征非常相像,所以它很可能是早期的菩萨,一旦被确认,它将会重写中国的佛教史。” “弥勒佛”出土于王陵的陪葬坑,刚出土时满身淤泥,看不清神态举止.考古人员都当它是一尊普通的木俑,在水中清洗后,马上发现了异样。因为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出土过东汉之前的菩萨,这无疑是个石破天惊的发现。带回南博后,考古人员马上重点保护起了这尊尚有待考证的“弥勒佛”。“弥勒佛”原本完整无缺,但经过了出土、装运等程序,现在腿部已经有了一道裂痕,而且原来的颜色也落尽,不过陆队长表示他们将尽全力按原样修复。 除此之外,一架通体绘有祥云的鼓(专家称之为“云漆柱”)也有重要发现。“云漆鼓”上有一条闪着红磷的龙,龙爪凸现。陆队长告诉记者,这个时期龙的形状正在开始兽化,雄健的龙爪被浓墨重彩地勾勒而出,“之前的龙爪看上去不明显,接近于蛇。”随即,陆队长向记者展示了六朝时期的一条龙,只见它爪尖锋利,躯体健硕,神态凶猛,兽化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陆队长解释道:“龙在我国延续了5000多年,每个时期外形演变的轨迹非常明显,可以看出,六朝时期的龙就是从这个时期演化而来的。” 今年6月,值南博70周年院庆之际,泗水王陵的精品文物将全部展出,届时,“弥勒佛”、“云漆柱”等将尽显风采。(作者:王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