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经典讲义金刚心总持论 → 18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长惭愧整理)校对稿
查看完整版本:18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长惭愧整理)校对稿
2005/9/5 22:16:00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大家晚上好,大家都辛苦了,在网吧的朋友现在天气很冷就更辛苦了。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又到了继续学习《金刚心陀罗尼经》的时间,非常高兴又在这见到大家。也随喜大家听经闻法的功德,祝愿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讲解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和护法龙天赐于我们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清净我们的身语意业,一起来修一下:

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

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萨婆诃。

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

我今稽首圣尊主,祈请恩师赐吉祥,往惜由于诸业障,愚痴暗钝失证道,

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说法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心咒)
   那这个接下来呢,我们今天要讲的是《金刚心总持论》的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前面的二十个论我们都已经讲完了,上一次我们讲得的是“根性迟纯论”第十九和“毁善信邪论第二十。今天我们要讲“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这个如何受持这个五戒。下面请工作人员把这个经文贴出来,请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一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欲求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非常感谢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了一遍。这个呢可能先要做个说明,说到四犯妄语口业相诬这一章,这里有是故菩萨欲求人道,应做人道解,当然做入道解也可以,应该来说是人道。欲求人道,因为很多菩萨发愿在人道利益众生,这两种解都可以。
   我们今天就来讲解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平常很多朋友都说在家居士该做些什么?其中三归五戒行十善,我觉得是每一个在家居士的行为的一种标准,一个在家的居士如果能够受持好三归五戒十善,我觉得他在世为人,天底下应该来说他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很值得我们去交朋友的一个人。想想看这五戒里面如果都守的好话,那这个人在这个世间上不但是一个善人,而且是一个你与他亲近你与他结缘都种了三宝种了深厚的因缘和功德。因为佛经上也这么说过,若有人在持戒者面前因为行布施而发愿回向,这个愿肯定会成的,这个定人有报。这个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上说的很清楚,可见这个持戒的功德非常之大。
   我们逐步的来说今天的经文,我们看一下文殊菩萨怎么问的,文殊菩萨问佛说:“一切罪业何业最重”这里讲到业报差别,承接着前面所说的这种业报,所以说进一步要求呢,那我们在行为中该则么做呢?接着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文殊菩萨的问佛,这菩萨有大智慧,他问佛问的问题无论从时机上、顺序上问的真的是,叫环环相扣,丝丝入理。一点都不错过。殷重的心为末法恶世众生修佛道的方便而发这样的殊请。所以我门在继续研修中就会慢慢的越来越体会到,这个文殊菩萨的悲心所在。就问了一切罪业何也最重呢。也就说说到了我们平常说的造业造业,世尊说这个杀业是最重的,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首先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我们在家最容易犯的这个罪业。我们平常中的这种业障很明显的,很多的都是一种杀生的业,因为我们生生世世杀生可以讲不计其数。看世尊怎么说。为什么说杀业是最重的,世尊说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就这么简单。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这是注定的,对吧!你杀了他的命,他反过来要你还他的,这个就象楞言经上说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循环不休互相讨债来了,莫说没有报,报是注定的,莫说夺众命者无报。当因果,当这个业力轮回回转的时候,果报还自受,千万生中果报还自受,所做业是不完的。这个世尊在开示这个三世因果论,可以讲是千经万论非常多的经典里都这样开示的,所以说这是叫作,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没完没了。互相还这个命债,所以说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所以说菩萨是觉悟的有情,行大乘的这些众生,你看看他要想出轮回,他就先学会不食不杀,这第一步先做个慈悲的人,所以说你看那些菩萨,受菩萨戒的他都吃素的,他干脆不吃,连肉都不吃了。一点点都不吃,素食清净,何以故呢?因为你若杀生食肉,可以讲甚至包含食肉在内,都断你的大悲种子,断慈悲种子,所以大家要很清楚,这不杀生是为了使我们的业障不要越来越沉重,而对于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众生来说。他又意味着彻底的断绝,甚至包含食肉杀生,他往往是互为因果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干脆彻底素食,这是大乘菩萨的要求。是出于什么心呢?慈悲的缘故,也是学慈悲,因为若人能真正的为怜悯众生而发起这种慈悲心,按佛经里面讲,可以讲这个人呢,可以讲获得少分之解脱,获得了悲心之解脱。也就说他无形中慢慢的趋入了菩萨法界,他千万生中即使转世在六道,他具备菩萨的种性,就是这样。就象有的人他虽生到人道。其实他的法界,他是菩萨的法界。甚至有些菩萨虽处于在畜生道。但也有大无畏,为了拯救同类,这种护生的这种功德,这种善根在。特别是,您看我们有时候我们看故事里面说的,在动物界里面有些这个鹿王,或者野兽里面的王,他甚至救护他周围的这些他的同类,甚至可以舍身弃命,在所不惜。这里都显现了具有菩萨的种性在内。而这一切功德从哪里产生,就从断杀生食肉开始。所以说若食众生血肉。他断慈悲之种子,所以说在大乘的佛经里面,象那个《楞言经》、这个《梵网经》等都遮止食肉。对一些小乘的经典,还有其它人天道的方便的因果法。世尊还没有那么严格地要求必须完全地素食。但是这逐步增长的过程,虽量力而行,但要明白这条戒律他的因果在哪里。不杀生就意味什么?就意味着放生。所以说不杀者就意味着他不伤害生命,不欠这种命债,另外一个他反过来还放生,所以说放生这个行为是非常好的一种行为。要知道各种修行中放生功德可以讲是最殊胜的。你看不管是出于什么心去放生,这种行为绝对有功德,哪怕他恶心去放生,他毕竟放的是生命,而且放生这种行为不同的人去受持会获得不同的法义。最利在放生的过程中生起这果慈悲的心而成为菩萨种子,所以说大家应该多多地修学这个法门。不要小看这个放生,好象只有那些老太太老婆婆去做,要知道这个放生功德非常大,而且杀业最快的消除方式就是放生,那今天的时间关系我就不多给大家宣说这个放生的功德,可以这样说,放生的功德是事半功倍,若你们在放生的时候怀着清净心发大心的话,功德更是无量无边,此乃一个殊胜之法,希望大家对此应欢喜而行之,象今天的很多修行人,特别是修习打坐念诵,他很多障碍,身体上的,精神上的障碍。这个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去生中在三宝门中有毁谤的业,这个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杀业,杀业重,因为一命偿一命,他做了鬼他也是缠住你不放,所以还应该多多行放生,不要吝惜。好这是第一个讲到不杀。
   那为了再说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再阐述,还是根据《楞严经》来阐述,《楞严经》曾经讲到戒律,佛说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呢?世尊分别做了开示,也就是说里面还关系到一个入道修行的瑜珈行者,也就是他这个修行如果说不注意这些的话,他也很难得到解脱,甚至会误入邪道中去,所以世尊在《楞严经》中还这样开示,他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之人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说的非常清楚,你如果不断除这个杀心对吧,这才是真正的摄心名为持戒,尘不可出,因为我们要修这个禅定,要修这个三昧本来是为出这个尘劳,这个世间的尘劳。所以说即使你有种种的多智,经书上说纵有多智,你的禅定利益也现前了,但如不断杀,你必落神道:什么叫神道,世尊说得很清楚,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你到了这个神鬼道里去了,所以说你不会成就,好了特别像《楞严经》中这样说,其实世尊开示的非常清楚,但是我也感觉,我们今天一些学佛的朋友,他也把《楞严经》的道理没有好好为人宣说,老是不断的在宣说什么?你看他《楞严经》说的很恐怖吧,说明我们现在人修行呀,除了念佛法门成功,所以说不要去修禅定也不要去打坐,这个是个大邪见贻误众生之慧命。是谁叫你,世尊什么时候叫你读了《楞严经》,以此这样来度化众生呢!这个真是有极大的罪过,对吧,你看《楞严经》世尊叫阿难,无论如何要保守这个经法,付嘱流通,多多让人知道。莫入歧途,也莫让邪师害众生之慧命。对不对呀。所以说哪有说我不断杀心的人,说我可以成道呢?《楞严经》上还说的像这样的修行者纵有多智禅定也现前,他也会有神通,他能量也大的很,好象也能给你消灾免难。有的甚至还个你看,看吉凶,看挂。就像我们前边说的邪师六道,外道六师一样。但是杀心不除,尘不可出,他们也各个自言称无上,徒众也多得不得了,所以跟着这样的人学,跟着这样的知见走,必落神道无疑,你修行修了半天你堕落了,就像《楞严经》上世尊说,如此说为佛说不如此说者为波旬说,很清楚。我们看经书也好,听经闻法也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辨别知见的正邪,所以,这个《金刚经论》告诉我们得正知见,不遭邪惑。这个就是世尊为我们开示〈金刚心总持论〉的良苦用心所在,并不是说不能理解,这个呢我就说到这里关于杀生食肉这个业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点。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这里讲到一个偷盗的业,偷盗业也叫什么,叫不与取,就是别人没说给你,这个东西不该属于你的,你自己去拿,就像我们偷东西别人没说给你就拿了,甚至有的当强盗,强取豪夺。都属于这一类,你看他都是一种偷的行为,就想占便宜,不付出劳动赶赶快把他得到,所以说因为他有这种邪行,所以说他会得这种恶报。这个恶报这个《金刚心总持论》虽然言辞很简单,但是却把他的因果说得很清楚。破人富贵,好了,破人富贵偷人家的钱财,那自己得什么报,得贫穷报,而且你看本小息大。什么意思,这就相当于什么,就象是高利贷一样,对不对,本小息大,偷一点点东西,但这个利息可大了。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你天天替他还债,甚至不行,你变做牛、变作马、变作狗去还人家的债,所以说我们今日在家里所养的这些狗,为你服务的畜生,很可能是前世偷盗你的,今生来还,无力尝还现在做狗做马做畜生来尝还你,还有今生今世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是非常之贫穷。他好象吃尽了一切苦头都是穷,怎么样——没有富贵,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多生过去因为这种偷盗这种行为,这种果报在今生成熟了。所以感受这样的果报,所以为什么有的人今生并没有偷盗却贫穷果报,所以就是这个因果所构成的,这也是一种还债,世尊说为什么呢?物属与他,不与自取,这就是不与取,这物属与别人的,一人一命都要添还,这是因果。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所以菩萨不这么做,他非但不偷盗,反而行什么?行布施,你拿进来、抢进来、偷进来,结果呢他反而主动施出去,而且是广布施,所以说菩萨要想求得富贵财物如意,为什么菩萨要求这个呢,求这个也是利益众生,在求这个富贵时他采取的道就是布施,越布施越富贵,所以更何况去偷去拿呢,所以世尊在许多经典经常说有的菩萨他行布施,所以不管他投生在哪个道,都是有富贵报,比如在鬼道中大多数都是饿鬼,因为他行这个偷盗之报,经常堕入恶道贪心悭吝,但是在鬼道里也有有财的鬼,比如鬼王,他为什么他相对来说不会,也是因为他前生曾行布施的缘故,所以菩萨行布施获得富贵。那还有一个这个布施怎么讲呢,有的怎么布施,布施有财物上的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句是叫难施能施,这个功德才最大,你很难舍去的东西你能舍去,这体现什么,所以说这个布施的是最关键在于你的心能舍,我们前边说过这六度波罗蜜讲到,很重要一点去掉贪心和贪执。这个布施法门对这个悭吝的心。所以难施能施才是了不起,施的功德如何并不真正在于你今天施了多少东西,关键在于难舍能舍,我们就略说如此。我想大家仔细体会这个。因为布施法门,世尊开示的布施法为了圆满这个布施波罗蜜,相继又开示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从布施开始的,这个具有无上的法义在里面,一个真正能布施的人,他可以讲他能正悟到自心,能入无生法忍。这是布施中得到,好这个我们就第二点说到这里。犯偷盗。好我们讲完这个第二个犯偷盗罪业。我们再看《楞严经》中偷盗怎么讲,《楞严经》这样说,楞严经上讲:“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这里说到若你,哪怕你纵有多智,禅定也现前,你打坐修道等等,若你不断偷,偷心不除必入邪道,这个是从修道的果上去说,所以《楞严经》一再很重要地说这一点,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修行之人甚莫轻因果,即是这个道理在,好这个呢关于这个偷盗我们就说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三杀盗淫,淫欲世尊怎么说,世尊说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也就是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死根本淫为种子,这句话说的是非常透彻。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个非常重要,你看整本《楞严经》开篇就讲到一个淫字,最后对如何断淫根,如何超越,这个是整个修道中的核心所在。所以说像我们前面经论也说过,人道畜道生道,贪淫为本,我们要想求解脱,这个是个关键,所以说我们所看到的三宝中的僧宝,他为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是清净解脱之身,你看当我们想到离欲的阿罗汉,我们就知道到了最后我们要断除凡夫的淫欲心是可能,完全可能的,而且当真正的断了淫欲心清净的解脱真正到来。所以佛让我们归依三宝,归依僧宝,僧既乃究竟之清净解脱,即有此意在里面,所以世间很多邪说认为这是人的本能,佛家讲最终要断淫,这个好像不现实,这样压抑人的本性,对不对。害得人个性扭曲,他都是不明白佛道的原故,没有这种事情,因为说白了这个淫欲之心对我们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痛苦,他相当于什么?喝那个盐水。当一个人口渴他要喝盐水,他越喝越渴。所以说细细地体会,告诉我们当观爱欲为苦,这是个觉悟,莫在因无力对抗爱欲的时候,而反过来去说这个爱欲是真的怎么怎么美好,这个首先不必有这个概念,但是因为世尊这里开示的很清楚,生死根本淫为种子,一切成道像阿罗汉最终也是断除这个生死之根,说明这修道是一个过程,也不是说你一断永断,也不是好象你现在马上一明白这个马上就能断除的,须知这个甚至包含一个思惑在里面,是很深重的烦恼,不是说那么轻易就断除的。所以莫贪急求快,做这个过激的行为跟受持,这不是正道,这里为了破除这种邪知见,也就是最终要想出生死,得先断掉爱欲,那这里为我们开示的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里面重要的是从戒律上去说,我们先受持这种戒律,比如说我们在家居士先持什么,不邪淫,这就是个过程,所以一受持就意味着你修行朝向正道,这绝对没有错的。所以说这是不解释不清楚的一件事情。好关于无法辨别的道理我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这个要辨别世尊说的法义,并不见得人人都要开悟才能辨别,因为这里面是我们说的是受持五戒的问题,所以说要慢慢明白这个意义,所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很深的戒律,那我们的修道就走上更为安康解脱的路上,即这个用意所在,所以说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我们最后再看一下。为什么?因为这断除淫欲的人,可以讲就能得清净之种子,淫心过重过于贪欲,是不会清净的,色身也不会清净,象我们今日社会邪淫者多,邪淫报的人也很多,这都是因为这个业报所造成的。邪淫重的人,说话都无人信解他说一句话,人家都怀疑他说的话可靠不可靠,等等。这个从粗浅的人世间的道理角度讲也是如此,就不用说佛道的之究竟最终将断除究竟之解脱,好因此我们看《楞严经》如何开示这个问题。《楞严经》中世尊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也就是说人说我修道可以不断淫,最终就是说我这边这个淫心照样来,但是我也成了无上道,很显然这就是《楞严经》说的魔王,魔民,魔女。所以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什么叫多智,他似乎也能够讲解这个经论,这个智慧超群,说很多你听不懂的东西。好禅定他也现前,具有某种程度的禅定工夫,甚至还有一些能量也大得很,但是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他向人宣说的佛法教义里面不是告诉别人这样的,不是今天世尊所开示的这样,这样他会导众生入魔道,这种人也很多。各个自成无上道,现在我们今日的社会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虽然真正像经书上所描绘的那种,非常恐怖的末法时代那种很典型的情况,今日社会还没有真正出,但已经有这个苗头出现,已经有了。所以不可不慎。我们学佛的对此应该有一个决择的觉。有一个正确的知见,莫自欺欺人,但也莫象我刚才说的那样操之过急,不知修道次第,好吗!所以在这点上我想多说了一点,可能一些朋友很关注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接下去说,这个刚才说过关于断爱欲,所以说那些菩萨就断除爱欲,他反而勤求清净之梵行,我们平常佛经说的梵行清净,指的这个清净离欲的生活,就象在家居士甚至有的受持八关斋戒,他这个受持的戒律非常接近于出家的戒律,功德无量,像过去那些印度的论师,很著名的论师。他们也很多是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很了不起,好我们继续说关于妄语,这里面所说的妄语指的是平常居士五戒中的妄语。
   四戒妄语,口业相诬。诬是诬告的意思。也就是说胡说八道的,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恩怨相报,事事相吞看清楚这句话没有?也就是说这个妄语重在什么?所谓的妄语就是乱说话,不是禅定之语、不是爱语、不是利人之语、不是和合之语、不是一句是一句无聊之语对不对。所以说若犯此妄语者,口业相诬,诬告就是瞎说,没有说有,正的说歪了对吧,所以说很严重。世尊说千万生中,是非相攻,冤冤相报事事相吞,比如你毁坏人家的名誉,比如像我们看到很多报纸上,有人毁谤攻击,另外一边他就要怎样样呢,就要声明就要避谣。如此,可以讲冤冤相报,事事相吞。因为你乱说,你家要给你讨清白,人家讨清白你继续又乱说,互相互为缘起,不是没完没了吗,所以叫是非相攻,所以有的今日之学佛人,比如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感觉总是别人说我闲话,为什么我没做什么坏事啊,别人总是乱说我,毁谤我诬告我。如果你未学佛应该知道好好相信这是因果报应,不见得是今生乱说,那是你前世的别人才会这样对我,有了这样的业报,另外也要反省在我们自己的心田深处,是不是也保留这妄语的习气在呢?所以要检讨,另外一个真正发心来修行的朋友,比如你现在遇到善知识,你受戒你要修行了,这时候就突然发现原来没有这么多的人来说我很多的坏话,可现在怎么冒出来这么多,如果你有心改过,知道这个因果,你也应感到庆幸,庆幸这些佛菩萨他们都来怎么样?帮我消业障,以德抱怨,他们怎么说你不乱说,也不怕受到伤害,这样业障很快就会清除,福德无量。金刚经也有这样的言句,有人这样对他他说这个人先世罪业要下地狱,因为别人这样对他,他结果反而得极大功德,《金刚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这是讲到口业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菩萨欲求人道,先学诚实,诚实很重要。我记得世尊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投生为王子,他在定中观察到自己过去世的业非常重的妄语戒,发誓今生不说话,因为一开口就造业,所以干脆做个哑巴,不说话,从他出生到长大一直没有说过话,以致后来有人说他是妖魔鬼怪转世的,最后发展到将他活埋在泥土里,泥土快埋没的时候王子突然开口说话。告诉别人这种因缘,而且埋下的泥土中长出一朵非常鲜艳的莲花。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是菩萨为了受持这个戒律才不说话的,所以说这个菩萨看到了这种妄语业的果报是很严重很严重的,所以才这样修行。那么好了,那菩萨为什么要求人道?在所有的六道中在菩萨看来人道最能够利益众生的道,很多菩萨都回向自己的一切功德入人道,来度化众生。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尚且还要回入娑婆来。这个娑婆很重要就在这个人道。人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所在,造善业升天造恶业下地狱。他的枢纽可以讲就在人道,人身是很可贵的。而且人道里面是非常容易利益众生的。因为菩萨的净土就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这个就叫菩萨的净土,所以说他虽生为人,实际上是处在菩萨界中。所以说有些菩萨发现自己的功德,自己所造的业有这种升天之报,他就很快的将此功德回向给利益人天的人道中来。所以说菩萨欲求人道先学诚实,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可能有些版本是欲入道,它的意思上也对,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欲求人道。因为里面包括这个含义在里面,好了这是讲了一个关于这个妄语,这个妄语我还想讲一下,还有一种妄语怎么讲,《楞严经》里对修道的人所说修禅定、修三昧修道人说的——大妄语,也就是说上人法。也就是自己不是圣者却号称自己是圣者,未得谓得,未悟言悟关于这类的大妄语,这个也很重要。我想呢还是用《楞严经》来进一步给大家开示一下(这里是个插曲啊)。这个《楞严经》大家也知道,据说传到我们这个汉地中土,将来据说末法时期法欲灭时,首先第一个灭掉的破坏掉的是此经,这《楞严经》实在是修佛的关键,里面有非常深刻了义之说,非常好。看《楞严经》怎么说:佛说“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这个就是《楞严经》告诉我们的大妄语,听着很明白很明白。所以说哪有一个修行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他会自称说,与人言说自己是某某……,除非阴有遗付。我们知道过去的弥勒菩萨,这个布袋和尚,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临终的时候才说这样一句话,弥勒真弥勒,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他是弥勒。这个在禅宗里的公案非常之多,就比如说象今天,今天我们很熟悉的在五明佛学院晋美彭措法王,据说这个法王自己还说,如果真有修证境界的话,我可能还没有一个小资粮道的修行境界,他老人家尚且如此宣说,大家一定要看明白,他可以讲是很难守的,我们讲谁很难守,我讲的那些想要骗众生他很难守的,为什么?因为他必然要去有意无意编造自己是某某证果的人,对不对,他以此来贪求众生的供养,求彼理睬,他就有这种倾向,他的目的不在这,他凭什么教化众生呢?凭什么让众生来亲近他理睬他呢?所以他就会自造,自己说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讲非常之多。像有些人你看他写的书,啊嘴巴也这么说,你们不要再继续问我了,我前生是谁谁转世过来的,同时这边又悄悄地告诉你,我在定中观察我多生之中,我是某某人转世的,好象说我如果告诉你真相,你听了会吓一跳,实际上他呢处处在显示自己,向人家展示这种……。要知道这一点,在我们佛门中一个正信的修行人,甚至受持这三昧耶戒。不要说什么神通境界,不轻易展示。更不用说在三昧禅定中的种种境界,不会向人轻易地宣说,这个大家如果看《阿含经》就会看到,世尊甚至是对一些生死自在的阿罗汉,有时候行为上经常教导他们,说不要乱来不要给众生谈玄说怪,什么用天眼看啊你是第几位本尊啊,什么等等。我们要正信,不要这样因为世尊讲的非常清楚,所以说我们平时不要去问师傅证到第几果了,哪有这样的师父?哪有这样问法的?肯定没有,你能不能遇到善知识,你能不能亲近善知识,这来至于你的因缘和你的信心,对吧。信心净则生实相,就是这个道理。这里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说这个大妄语,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说若已犯大妄语,这个世尊里面说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这个人成不了道,因为您这个因已种下,你根本就成不了道。《楞严经》我刚才也读过了,说的很清楚,莫犯这种大妄语戒,修行应该踏实一些,好吧?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不是说有些朋友说啊我开悟了。禅师我开悟了,他说。那我说:“你开悟什么?说说看”。他这一说他就叫大妄语?应该不是这样的,他也很诚实,他以为自己开悟了,他很诚实的说,但是这种人他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这种,他并不是贪求供养等事,他可能是出于一种无知,不知道,他一旦有善知识提醒他,他马上就回警惕。哦我不该乱说,不乱说。所以大家也不可见风是雨,所以读这些经文关键是反观自照,来看我们自己。不要动不动随便去评说别人,这在经典上也说的很清楚,在这个世界上的末法时代,佛叫很多的佛菩萨阿罗汉,化作种种相住在末法中处处劝人归向佛门清持戒律,处处无形之中在度众生,好关于大妄语戒呢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最后一个。
    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顿,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好了这里我想简单地说一下,这个酒很重要一点,酒干吗?乱性。对吧,佛道归依佛,归依的是什么?是觉悟,佛就意味着究竟圆满的觉,对吧,所以说归佛道者,他寻求的是一条觉悟的道路,所以真有心者求佛道者,他宁可醒着痛,也不可昏睡中去贪生,求这种麻醉,所以说饮酒是一种麻醉,我们应该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世尊说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就是这个道理,为得智慧的缘故。这里世尊还开示了一个果报,身体臭秽,闷乱颠倒,破酒戒者世世饮酒的果报,臭的不得了,臭不可闻,一切世间善神远离之。不要说善神多来怙佑他,逃都来不及,所以说这个饮酒啊,再说我们今天也出现很多麻醉品,比如吸毒,鸦片,现在什么摇头丸。像我们福州这边这个摇头丸特别多,吃了在迪厅里头不停的甩,甩到最后摔倒在地上去。我以前没出家之前在迪厅里看到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怎么搞的摇头摇头突然摔到在地上,后来他们告诉我这是摇头丸,我就感到非常恐怖。逃都来不及。所以说这个也都属于酒戒,我们今天所说的,因为哪个时候这些玩意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而世尊讲经说法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讲,所以世尊那个时候讲经不可能,比如今天这样跟你说,这个饮酒,那个叫摇头丸不能吃,没有这回事,所以说就算在藏地的预言中也说过,铁鸟飞空的时候法将传向西方,他也说铁鸟,铁鸟现在的飞机,不可能这样说的,这个经也要懂得历史时代的背景问题,不要执着于这种言句,说世尊根本没有说不要断毒品,那你现在的人干吗一定要,叫人害不要抽烟,包括抽烟。抽烟真正按经典上说,这个抽烟者他真的是不能解脱的。烟本身就阻碍他,比如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要从这个中脉。吸烟者他怎么可能去往生,所以说他永世不能解脱。所以我们今天讲到五犯饮酒,是要认识为什么要戒酒,他意义何在,第二个引申开来,他这个在于一切的麻醉品,毒品皆不可沾染,这样就会为我们的修道带来一个顺缘,就是这个。好吗关于这点我想开示到这里。另外更深的戒相,我想今天不要多开示了,因为有些戒是属于佛制定的戒律,叫佛性戒,有的是属于性戒,有的是属于这个遮戒,等等。戒相上呢,我今天不进行区别,戒的开、遮、持、犯。留待以后再来详细的说明,这个我们“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戒,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世尊非常紧要这句话,把这意思都说清楚了,世尊告诉 ,若人全持,直成圣道,当然随分量力而行,有的人受居士戒,比如先持不杀生戒,这个和不偷盗戒等等,不完全满分全持,但世尊告诉我们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就说你不守这个五戒,你人身尚且不可得,我们今日能得人身,都是因为过去世也曾行五戒,果报成熟了才珍贵的得到这个宝贵的人身,而人身之中的暇满人身可以说是更难得到,暇满人身我上次说过,简要的说就是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有心来修行,这个叫暇满人身。今天我想说的时间也很长了,言犹不尽,说句实话关于这个五戒要说的还很多,希望大家自己能更深入的探讨,去学修好么?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希望能够利益大家,非常感谢大家,我就讲到这。

   问题1 :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正常的夫妻生活算淫欲么?如何戒淫欲?
   这个,我们今天在经论上世尊所开示的在家居士,应该居士五戒里面的应该受持不邪淫戒。后面就是“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是讲到菩萨的境界是一种高的境界,所以说每一个讲到后面是都引用菩萨,因为菩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说我们通过这个菩萨要出生死,他就得断除爱欲,当然这个爱欲包含一切的淫欲,全部都包含进去。你比如说做一个出家的僧人,他受持戒律不亲近一切男女。那在家的居士他受持的一个邪淫戒。这是一个过程,比如说想在家夫妻生活要完全断除,那你应该受持八关斋戒。做个八关斋戒的居士,也就是你平常方便受八关斋戒,受一天有一天的功德,这功德是非常大的。一天两天。有的人是终身受持八关戒。称为八戒居士。他这个基本上就是梵行清净,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可能问题比较多,我想回答得也尽量快一些,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
   问题2 请师父开示,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请问师父,在家佛弟子应该有怎样的夫妻感情?
   因为这个里面有个境界,佛道最讲离欲,可以这么说。其实佛为最究竟,我们真要说道佛法修行,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世人说,这个不要紧,意思是说佛没有那么深,比如现在我觉得有一种倾向,比如说有的人倡导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但是有一点要千万注意,你不要倡导成把佛教世俗化,把佛教人间化。佛教出世间就是出世间。不需要你把阿罗汉的境界说成凡人的境界。更不可把一个登地菩萨的境界说成是普通人的境界。所以说世尊告诉我们,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能解脱。这个淫欲心,这个恩爱心,这个贪嗔之心,他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所在。我们要想修行得一步步来,那所以说在这里就问,在家夫妻生活,应该倡导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象我们过去中国文化中这个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相敬如宾,相儒以沫。我觉得现在今日之社会淡泊这种情欲。现在很多人邪淫心比起这种道德的夫妻关系。比起男女之间的相敬相爱。那可以说是等而下之。它这个等而下之,不是庄子所说的每况愈下。是叫做等而下之。因为他这个邪淫的心应该断除,应该受持居士五戒的不邪淫戒。这夫妻男女之间的正淫戒。也就是说男女关系之间,你要慢慢地过度到。从哪里开始,先从互相相敬重开始。这讲人间的道德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最终离欲玄远之佛道。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要说在家夫妻之间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关系。当然最理想的是夫妻两个大家一起对佛教正信,夫妻两个互相儒以沫。既然结下这个缘。就要珍惜这个缘共同来修学佛法,但是这一切在归依三宝,朝向解脱的方向去走。然后一步一步走上来。根据个人觉悟的情况不一样,或许将来就相约一起去出家,这种例子不是没有的,像我知道的一些人中就有这种情况。并不是像人说的那样互相纠缠。而更多的是什么,比如说有一个人觉醒,另一个没觉醒。那你问我我也很难说,因为这是你多生以来的因缘,是你的业缘。你自己的业还得你自己来受。你能不能出离。你能不能更进一步。这也开你自己的修为,也看你的缘分是否到了,但是有一点,有个原则既然有缘相遇。都是应看做是如母之众生。是这种说法。都把众生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像菩萨那样对众生怀着一种敬爱之情,敬爱之心。先从敬开始。所以古人说了一句话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认为这非常好,不要断掉这个礼。恭敬真诚,并不是表示不要礼,夫妻之间有缘相遇并不是说需要乱来。他也倡导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敬重。要珍惜这段因缘。早日归依三宝。早解脱。当然如果你沉迷于这种 今生今世迷迷糊糊。以为我今生今世我找到我的爱,怎么怎么这一生就足以了。不思求佛道,生死茫茫之苦痛,你不知不觉,邪见自专,迷心自暗。那你这属于那种不知不解,痴迷的,值得怜悯的众生。你自己尚且需要觉悟,别提该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了。好么,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
问题3 请师父开示。如果受过五戒后,又犯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刚才也说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没办法把这个戒的开遮持犯说的很清楚说。那么说大体的原则。犯戒不要紧,犯戒已经犯了,也已成事实了。那关键要忏悔,怎么忏悔很重要,忏,就说发露出来,你到底错在哪里,你通过听经闻法,亲近善知识发现你有错误,这个首先错在哪里,这个首先要搞清楚。先检讨一下错误在哪里,然后呢?悔。悔是悔恨。为我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发愿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通过如理如法的忏悔,你可以修学忏悔的法门。比如说梁黄宝忏等等,有很多这个法门,实在不行你就念佛忏悔,实在不行你就在你师父面前磕头忏悔,都可以。比如像在密宗里的嗡班扎吧萨多哄。金刚萨垛忏悔。随缘行持,把罪忏悔清净了,发愿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这样还得清净。这个才是正道,为什么?因为你不持戒,就意味着什么?你世尊是说,说到戒相的时候说,你所受的这些东西,他在本性上不是表示我们继续做错。所以持戒就意味着我们要改往修来,做个好人,我做个不伤害众生的人,你看这个戒是对众生不伤害的,你看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都是害人害己的。所以说受戒是学好,当然若破戒,还要进一步到寺院听师父开示进一步去受持戒律。或更详细的告诉你。这个破杀生戒。怎么讲破杀生戒怎么忏悔。怎么通不通。小乘有小乘的忏悔,大乘有大乘的忏悔。密乘有密乘的忏悔法。所以说这个要随各自所亲近的善知识,这个戒相如何受持。再细细探讨,不求于一时的三言两语,就完全的知道,戒的受持有学戒的过程,好好的去学这个戒,去体会。如果不受真的不能成道。你整个方向都搞错了,如果你持了戒律。不管怎么说你起码你方向对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学佛的第一步要归依三宝,可以这么说你若不归依你学佛都学错了。不知道哪里去了。因为你没有走在三宝的道路上,你怎么会成佛呢,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你不归依三宝,一切佛戒你都无法受。都不能受。因为一切佛戒建立在归依三宝上,所以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世间所说的戒。比如说儒家的戒。都不是三归五戒,必须是在三归五戒为基础。所以说要慎重。持戒是欢喜的事情。而持戒清净者,内心有一种自然的清净。如楞严经上说的,心持佛戒,顾盼雄仪。就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爽这很好。真正持戒了欢喜法喜。不是我们平常一种都与欲望痛苦,一时想得到这种解脱和安慰所带来的快感。持戒者真是欢喜无尽。而持戒的功德很大。善神拥护,你看他福报在一天天的好,气色越来越好有病的少病或无病。好了。慢慢地逐步增多的过程,值得欢喜,好么这是关于戒律。
 问题4 请师父开示,工作中妄语难免有,但不造成坏的后果时,需要忏悔么?
    这个说到忏悔的问题,问的也很好,可以说忏悔是天天都要忏悔,我们的印光大师也曾号自己是惭愧僧。这个忏悔发愿是我们修行一个基本的行为。可以讲你天天要忏悔,以常常忏悔的心来修。非常应该忏悔。甚至自己想的起来的,甚至那些想不起来的。我们都要忏悔。像普贤行愿品里说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而且要知道忏悔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心,所谓的罪由心生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我们平常听到的时候就有这个含义在里。那好了那也没有直说的,有时候我们会打一些方便妄语,这为了怕伤害别人,为了怕别人说了引起这个麻烦,我们善意的,好象没告诉他实话,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刨根问底,不该他知道的东西,那么你有时会打个方便妄语,有时为了维护公司,比方说有的公司有他的纪律,公司有些商业秘密,不可轻易透漏等等。肯定会出现那样一些方便妄语。当然了我们不妨也忏悔,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这方便妄语打的不清净,依然要忏悔,对的因为忏悔这个法门,不是我们错了才忏悔,说句实话多生多劫来在我们的心田中错的很多,向佛菩萨普皆忏悔。我之忏悔无有穷尽。要学这个菩萨行。就这样。
 问题5 请师父开示,打死虫子算杀生么,和打死一个老鼠哪个罪过大,和杀死一个人哪个罪过大?
   这个讲到杀业罪的大小的辨别,应该这样说,杀人的罪业是最重的。所以我们前边也讲过这个堕胎的也是很深的罪过。这个杀人是最重的,杀人是破掉根本戒了。这个当然对杀业来说,一般来说躯体越大的动物它的感受的痛苦越深,是这样基本如此。做为一个慈悲的菩萨。真的是不杀生,他连肉都不吃,还有一个就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杀生主要是对有情的生命,也就是要能感觉到痛。比如说我拿起一把刀把一个木头给砍倒了,唉哟,师傅我忏悔,我杀生了。你不要这么紧张,因为这个木头他没感觉,不用担心。这有个朋友问建居士林应该注意什么?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也无法给你说太多,但是我想说一句话。如果你在家要做居士林,我觉得很重要一点,你这个居士林要在归依三宝,要倡导众生归向佛门,要敬重僧伽,敬重三宝,不要成为一宝居士,二宝居士,要做一个真正的三宝居士。我借这个机会告诉你,很重要一点,你如果作的不是这样的居士林,我真担心你可能在造业。说是普度众生,结果是害了很多众生。因为这个现像可以讲也不是没有,所以我才这么说。好了,下面呢还有问题的话,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的话就到这吧。好吗?
 问题6 请师父开示,归信佛教后应该如何实践,信仰后应该如何维护信心?
    我先补充一下,这个叫“小兔他不乖”可能你的话筒坏了,你这话你听错了,杀人的罪过是最大的,你可能因为你麦的关系你听不清楚,好吗,我补充给你解释一下。那这个我想问的问题尽量转绕今天所讲的,这个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第六个问题我就简单说一下好吗。“归信佛教后应该如何实践”,其实我们今天说的就是佛戒,所谓归依佛教后,就是归依三宝,那你就的明白归依的学处在哪里,学哪些东西去认识这三宝,他的行处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作为一个居士归依三宝后,最起码的你应该恭敬出家人,这是最起码的,不要说我归依三宝后看见出家人我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这是很重要的,应该如何实践,这就是开始实践。因为你归依三宝以后要走的是三宝的道路,你归依佛是觉悟的道路,什么叫觉悟的道路?也就是说你现要听闻的佛法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你要天天日日月月新日日新,让自己有新的智慧生起。不沉迷,你更不可能喜欢饮酒喜欢麻痹的生活而喜欢一种清醒觉悟的生活。这是归依佛的含义,当然也有其他含义。你归依了法宝,法就意味着辨别正邪,以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作为自己的归依处。而起码的你得恭敬经书吧。经常你广学多闻,听闻佛法善于辨别法义,像经书上说的谛听谛。善思念之,对吧,这些是你得注重这些行为,因为佛法讲因果,可以因果成熟一切业果都成熟,你如果不重视因果等于说你走一路丢一路,你什么也一事无成,你说是吗。比如说归依僧宝,归依清净和合僧团,既然你在寺院里要非常恭敬。你要懂得这个学处,这样可以讲是你的一个该怎么实践。如何维护信心这样就可以维护信心,因为你走在正道上,这样你的邪见,你的邪知见就会越来越少,那好了,邪知见祛除了我们上一课讲过信心就起来了,为什么没信心,没正信呢?原因就是邪见障住了自己,也就是说你心里面有东西,所以才不信。说白了一句话,因为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真实了义的东西,你对真实的东西不相信,那意味着你的心中有邪见,所以说这样的过程,信心自然就增长了,信心是发自于内心的,来自于什么?福德资粮的累积,来自于对业障的清除。所以说慧性现前,信心也现前,信心也是一个功德。不是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不明白其中因果的原故。好吗,这想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吧。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吉祥如意,六时吉祥!今天我就说到这里.

    
<SCRIPT>//function window.onload(){if(eval("div"+id+".scrollHeight")>100){eval("div"+id+".style.height=100")}}valignbottom()</SCRIPT>

[此帖子已被 天心月圆 在 2005-9-5 22:31:12 编辑过]

2004/11/23 17:47:00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18课)(长惭愧整理)校对稿

好,大家晚上好,大家都辛苦了,在网吧的朋友现在天气很冷就更辛苦了。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又到了继续学习《金刚心陀罗尼经》的时间,非常高兴又在这见到大家。也随喜大家听经闻法的功德,祝愿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讲解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和护法龙天赐于我们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清净我们的身语意业,一起来修一下:“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稽首圣尊主,祈请恩师赐吉祥,往惜由于诸业障,愚痴暗钝失证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说法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心咒)
好。那这个接下来呢,我们今天要讲的是《金刚心总持论》的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前面的二十个论我们都已经讲完了,上一次我们讲得的是“根性迟纯论”第十九和“毁善信邪论第二十。今天我们要讲“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这个如何受持这个五戒。好,下面呢请工作人员把这个经文贴出来,请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一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主持人读经文: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欲求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喂,好,非常感谢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了一遍。这个呢可能先要做个说明,说到四犯妄语口业相诬这一章,这里有是故菩萨欲求人道,应做人道解,当然做入道解也可以,应该来说是人道。欲求人道,因为很多菩萨发愿在人道利益众生,这两种解都可以。
我们今天就来讲解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平常很多朋友都说在家居士该做些什么?其中三归五戒行十善,我觉得是每一个在家居士的行为的一种标准,一个在家的居士如果能够受持好三归五戒十善,我觉得他在世为人,天底下应该来说他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很值得我们去交朋友的一个人。想想看这五戒里面如果都守的好话,那这个人在这个世间上不但是一个善人,而且是一个你与他亲近你与他结缘都种了三宝种了深厚的因缘和功德。因为佛经上也这么说过,若有人在持戒者面前因为行布施而发愿回向,这个愿肯定会成的,这个定人有报。这个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上说的很清楚,可见这个持戒的功德非常之大。
好的,我们逐步的来说今天的经文,我们看一下文殊菩萨怎么问的,文殊菩萨问佛说:“一切罪业何业最重”这里讲到业报差别,承接着前面所说的这种业报,所以说进一步要求呢,那我们在行为中该则么做呢?对吧接着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文殊菩萨的问佛,这菩萨有大智慧,他问佛问的问题无论从时机上、顺序上问的真的是,叫环环相扣,丝丝入理。一点都不错过。殷重的心为末法恶世众生修佛道的方便而发这样的殊请。所以我门在继续研修中就会慢慢的越来越体会到,这个文殊菩萨的悲心所在。就问了一切罪业何也最重呢。也就说说到了我们平常说的造业造业,世尊说这个杀业是最重的,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首先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我们在家最容易犯的这个罪业。我们平常中的这种业障很明显的,很多的都是一种杀生的业,因炎我们生生世世杀生可以讲不计其数。好,看世尊怎么说。为什么说杀业是最重的,世尊说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就这么简单。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这是注定的,对吧!你杀了他的命,他反过来要你还他的,这个就象楞言经上说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循环不休互相讨债来了,对吧,莫说没有报,报是注定的,莫说夺众命者无报。当因果,当这个业力轮回回转的时候,果报还自受,对吧千万生中果报还自受,所做业是不完的。这个世尊呢在开示这个三世因果论,可以讲是千经万论非常多的经典里都这样开示的,所以说这是叫作,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没完没了。互相还这个命债,所以说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所以说呢菩萨是觉悟的有情,行大乘的这些众生,你看看他呢要想出轮回,他就先学会不食不杀,这第一步先做个慈悲的人,所以说你看那些菩萨,受菩萨戒的他都吃素的,他干脆不吃,连肉都不吃了。一点点都不吃,素食清净,何以故呢?因为你若杀生食肉,可以讲甚至包含食肉在内,都断你的大悲种子,断慈悲种子,所以大家要很清楚,这不杀生是为了使我们的业障不要越来越沉重,而对于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众生来说。他又意味着彻底的断绝,甚至包含食肉杀生,他往往是互为因果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干脆彻底素食,这是大乘菩萨的要求。是出于什么心呢?慈悲的缘故,也是学慈悲,因为若人能真正的为怜悯众生而发起这种慈悲心,按佛经里面讲,可以讲这个人呢,可以讲获得少分之解脱,获得了悲心之解脱。也就说他无形中慢慢的趋入了菩萨法界,他千万生中即使转世在六道,他具备菩萨的种性,就是这样。就象有的人他虽生到人道。其实他的法界,他是菩萨的法界。甚至有些菩萨虽处于在畜生道。但也有大无畏,为了拯救同类,这种护生的这种功德,这种善根在。对吧,特别是,您看我们有时候我们看故事里面说的,在动物界里面有些这个鹿王,或者野兽里面的王,他甚至救护他周围的这些他的同类,甚至可以舍身弃命,在所不惜。这里都显现了具有菩萨的种性在内。而这一切功德从哪里产生,就从断杀生食肉开始。所以说若食众生血肉。他断慈悲之种子,所以说在大乘的佛经里面,象那个《楞言经》、这个《鹿楞?经》、《梵网经》等都遮止食肉。对一些小乘的经典,还有其它人天道的方便的因果法。世尊还没有那么严格地要求必须完全地素食。但是这逐步增长的过程,虽量力而行,但要明白这条戒律他的因果在哪里。好了不杀生就意味什么?就意味着放生。所以说不杀者就意味着他不伤害生命,不欠这种命债,另外一个他反过来还放生,所以说放生这个行为是非常好的一种行为。要知道各种修行中放生功德可以讲是最殊胜的。你看不管是出于什么心去放生,这种行为绝对有功德,哪怕他恶心去放生,他毕竟放的是生命,而且放生这种行为不同的人去受持会获得不同的法义。最利在放生的过程中生起这果慈悲的心而成为菩萨种子,所以说大家应该多多地修学这个法门。不要小看这个放生,好象只有那些老太太老婆婆去做,要知道这个放生功德非常大,而且杀业最快的消除方式就是放生,那今天的时间关系我就不多给大家宣说这个放生的功德,可以这样说,放生的功德是事半功倍,若你们在放生的时候怀着清净心发大心的话,功德更是无量无边,此乃一个殊胜之法,希望大家对此应欢喜而行之,象今天的很多修行人,特别是修习打坐念诵,他很多障碍,身体上的,精神上的障碍。这个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去生中在三宝门中有毁谤的业,这个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杀业,杀业重,因为一命偿一命,他做了鬼他也是缠住你不放,所以还应该多多行放生,不要吝惜。好这是第一个讲到不杀。
那为了再说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再阐述,还是根据《楞严经》来阐述,《楞严经》曾经讲到戒律,佛说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呢?世尊分别做了开示,也就是说里面还关系到一个入道修行的瑜珈行者,也就是他这个修行如果说不注意这些的话,他也很难得到解脱,甚至会误入邪道中去,所以世尊在《楞严经》中还这样开示,他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之人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说的非常清楚,你如果不断除这个杀心对吧,这才是真正的摄心名为持戒,尘不可出,因为我们要修这个禅定,要修这个三昧本来是为出这个尘劳,这个世间的尘劳。所以说即使你有种种的多智,经书上说纵有多智,你的禅定利益也现前了,但如不断杀,你必落神道:什么叫神道,世尊说得很清楚,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你到了这个神鬼道里去了,所以说你不会成就,好了特别像《楞严经》中这样说,其实世尊开示的非常清楚,但是呢我也感觉,我们今天一些学佛的朋友,他也把《楞严经》的道理没有好好为人宣说,老是不断的在宣说什么?你看他《楞严经》说的很恐怖吧,说明我们现在人修行呀,除了念佛法门成功,所以说不要去修禅定也不要去打坐,这个是个大邪见贻误众生之慧命。是谁叫你,世尊什么时候叫你读了《楞严经》,以此这样来度化众生呢!这个真是有极大的罪过,对吧,你看《楞严经》世尊叫阿难,无论如何要保守这个经法,付嘱流通,多多让人知道。莫入歧途,也莫让邪师害众生之慧命。对不对呀。所以说哪有说我不断杀心的人,说我可以成道呢?《楞严经》上还说的像这样的修行者纵有多智禅定也现前,他也会有神通,他能量也大的很,好象也能给你消灾免难。有的甚至还个你看,看吉凶,看挂。就像我们前边说的邪师六道,外道六师一样,对不对。但是杀心不除,尘不可出,他们也各个自言称无上,徒众也多得不得了,所以跟着这样的人学,跟着这样的知见走,必落神道无疑,你修行修了半天你堕落了,就像《楞严经》上世尊说,如此说为佛说不如此说者为波旬说,很清楚。我们看经书也好,听经闻法也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辨别知见的正邪,所以,这个《金刚经论》告诉我们得正知见,不遭邪惑。这个就是世尊为我们开示〈金刚心总持论〉的良苦用心所在,并不是说不能理解,好,这个呢我就说到这里关于杀生食肉这个业的问题,好,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点。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这里讲到一个偷盗的业,偷盗业也叫什么,叫不与取,就是别人没说给你,这个东西不该属于你的,你自己去拿,就像我们偷东西别人没说给你就拿了,甚至有的当强盗,强取豪夺。都属于这一类,你看他都是一种偷的行为,就想占便宜,不付出劳动赶赶快把他得到,所以说因为他有这种邪行,所以说他会得这种恶报。这个恶报这个《金刚心总持论》虽然言辞很简单,但是却把他的因果说得很清楚。破人富贵,好了,破人富贵偷人家的钱财,那自己得什么报,得贫穷报,而且你看本小息大。什么意思,这就相当于什么,就象是高利贷一样,对不对,本小息大,偷一点点东西,但这个利息可大了。对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好了,你天天替他还债,甚至不行,你变做牛、变作马、变作狗去还人家的债,所以说我们今日在家里所养的这些狗,为你服务的畜生,很可能是前世偷盗你的,今生来还,无力尝还现在做狗做马做畜生来尝还你,还有今生今世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是非常之贫穷。他好象吃尽了一切苦头都是穷,怎么样——没有富贵,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多生过去因为这种偷盗这种行为,这种果报在今生成熟了。所以感受这样的果报,所以为什么有的人今生并没有偷盗却贫穷果报,所以就是这个因果所构成的,这也是一种还债,世尊说为什么呢?物属与他,不与自取,这就是不与取,这物属与别人的,一人一命都要添还,这是因果。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所以菩萨不这么做,他非但不偷盗,反而行什么?行布施,你拿进来、抢进来、偷进来,结果呢他反而主动施出去,而且是广布施,所以说菩萨要想求得富贵财物如意,为什么菩萨要求这个呢,求这个也是利益众生,好了在求这个富贵时他采取的道就是布施,越布施越富贵,所以更何况去偷去拿呢,所以世尊在许多经典经常说有的菩萨他行布施,所以不管他投生在哪个道,都是有富贵报,比如在鬼道中大多数都是饿鬼,因为他行这个偷盗之报,经常堕入恶道贪心悭吝,但是在鬼道里也有有财的鬼,比如鬼王,他为什么他相对来说不会,也是因为他前生曾行布施的缘故,所以菩萨行布施获得富贵。那还有一个这个布施怎么讲呢,有的怎么布施,布施有财物上的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句是叫难施能施,这个功德才最大,你很难舍去的东西你能舍去,这体现什么,所以说这个布施的是最关键在于你的心能舍,我们前边说过这六度波罗蜜讲到,很重要一点去掉贪心和贪执。这个布施法门对这个悭吝的心。所以难施能施才是了不起,施的功德如何并不真正在于你今天施了多少东西,关键在于难舍能舍,对吧,我们就略说如此。我想大家仔细体会这个。因为布施法门,世尊开示的布施法为了圆满这个布施波罗蜜,相继又开示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从布施开始的,这个具有无上的法义在里面,一个真正能布施的人,他可以讲他能正悟到自心,能入无生法忍。这是布施中得到,好这个我们就第二点说到这里。犯偷盗。(**这个朋友啊,回头再说,你现在不要给我说话)好我们讲完这个第二个犯偷盗罪业。我们再看《楞严经》中偷盗怎么讲,《楞严经》这样说,楞严经上讲:“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这里说到若你,哪怕你纵有多智,禅定也现前,你打坐修道等等,若你不断偷,偷心不除必入邪道,这个是从修道的果上去说,所以《楞严经》一再很重要地说这一点,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修行之人甚莫轻因果,即是这个道理在,好这个呢关于这个偷盗我们就说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三杀盗淫,淫欲世尊怎么说,世尊说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也就是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死根本淫为种子,这句话说的是非常透彻。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个非常重要,你看整本《楞严经》开篇就讲到一个淫字,最后对如何断淫根,如何超越,这个是整个修道中的核心所在。对吧,所以说像我们前面经论也说过,人道畜道生道,贪淫为本,我们要想求解脱,这个是个关键,所以说我们所看到的三宝中的僧宝,他为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是清净解脱之身,你看当我们想到离欲的阿罗汉,我们就知道到了最后我们要断除凡夫的淫欲心是可能,完全可能的,而且当真正的断了淫欲心清净的解脱真正到来。所以佛让我们归依三宝,归依僧宝,僧既乃究竟之清净解脱,即有此意在里面,对不对,所以世间很多邪说认为这是人的本能,佛家讲最终要断淫,这个好像不现实,这样压抑人的本性,对不对。害得人个性扭曲,他都是不明白佛道的原故,没有这种事情,因为说白了这个淫欲之心对我们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痛苦,他相当于什么?喝那个盐水。当一个人口渴他要喝盐水,他越喝越渴。所以说细细地体会,告诉我们当观爱欲为苦,这是个觉悟,莫在因无力对抗爱欲的时候,而反过来去说这个爱欲是真的怎么怎么美好,这个首先不必有这个概念,但是呢因为世尊这里开示的很清楚,生死根本淫为种子,一切成道像阿罗汉最终也是断除这个生死之根,对不对呀,说明这修道是一个过程,也不是说你一断永断,也不是好象你现在马上一明白这个马上就能断除的,须知这个甚至包含一个思惑在里面,是很深重的烦恼,不是说那么轻易就断除的。所以莫贪急求快,做这个过激的行为跟受持,这不是正道,这里为了破除这种邪知见,也就是最终要想出生死,得先断掉爱欲,那这里为我们开示的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里面重要的是从戒律上去说,我们先受持这种戒律,比如说我们在家居士先持什么,不邪淫,这就是个过程,所以一受持就意味着你修行朝向正道,这绝对没有错的。所以说这是不解释不清楚的一件事情。好关于无法辨别的道理我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这个要辨别世尊说的法义,并不见得人人都要开悟才能辨别,因为这里面是我们说的是受持五戒的问题,所以说要慢慢明白这个意义,所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很深的戒律,那我们的修道就走上更为安康解脱的路上,即这个用意所在,所以说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好,我们最后再看一下。为什么?因为这断除淫欲的人,可以讲就能得清净之种子,淫心过重过于贪欲,是不会清净的,色身也不会清净,象我们今日社会邪淫者多,邪淫报的人也很多,这都是因为这个业报所造成的。邪淫重的人,说话都无人信解他说一句话,人家都怀疑他说的话可靠不可靠,等等。这个从粗浅的人世间的道理角度讲也是如此,就不用说佛道的之究竟最终将断除究竟之解脱,好因此我们看《楞严经》如何开示这个问题。《楞严经》中世尊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也就是说人说我修道可以不断淫,最终就是说我这边这个淫心照样来,但是我也成了无上道,很显然这就是《楞严经》说的魔王,魔民,魔女。所以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什么叫多智,他似乎也能够讲解这个经论,这个智慧超群,说很多你听不懂的东西。好禅定他也现前,具有某种程度的禅定工夫,甚至还有一些能量也大得很,但是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他向人宣说的佛法教义里面不是告诉别人这样的,不是今天世尊所开示的这样,这样他会导众生入魔道,这种人也很多。各个自成无上道,现在我们今日的社会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虽然真正像经书上所描绘的那种,非常恐怖的末法时代那种很典型的情况,今日社会还没有真正出,但已经有这个苗头出现,已经有了。所以不可不慎。我们学佛的对此应该有一个决择的觉。有一个正确的知见,莫自欺欺人,但也莫象我刚才说的那样操之过急,不知修道次第,好吗!所以在这点上我想多说了一点,可能一些朋友很关注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噢?对不起,刚才麦断了一下)好,我们接下去说,这个刚才说过关于断爱欲,所以说那些菩萨就断除爱欲,他反而勤求清净之梵行,我们平常佛经说的梵行清净,指的这个清净离欲的生活,就象在家居士甚至有的受持八关斋戒,他这个受持的戒律非常接近于出家的戒律,功德无量,像过去那些印度的论师,很著名的论师。他们也很多是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很了不起,好我们继续说关于妄语,这里面所说的妄语指的是平常居士五戒中的妄语。
四戒妄语,口业相诬。诬是诬告的意思。也就是说胡说八道的,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恩怨相报,事事相吞看清楚这句话没有?也就是说这个妄语重在什么?所谓的妄语就是乱说话,不是禅定之语、不是爱语、不是利人之语、不是和合之语、不是一句是一句无聊之语对不对。所以说若犯此妄语者,口业相诬,诬告就是瞎说,没有说有,正的说歪了对吧,所以说很严重。世尊说千万生中,是非相攻,冤冤相报事事相吞,比如你毁坏人家的名誉,比如像我们看到很多报纸上,有人毁谤攻击,另外一边他就要怎样样呢,就要声明就要避谣。啊如此,可以讲冤冤相报,事事相吞。因为你乱说,你家要给你讨清白,人家讨清白你继续又乱说,互相互为缘起,不是没完没了吗,所以叫是非相攻,所以有的今日之学佛人,比如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感觉总是别人说我闲话,为什么我没做什么坏事啊,别人总是乱说我,毁谤我诬告我。如果你未学佛应该知道好好相信这是因果报应,不见的是今生乱说,那是你前世的别人才会这样对我,有了这样的业报,另外也要反省在我们自己的心田深处,是不是也保留这妄语的习气在呢?所以要检讨,另外一个真正发心来修行的朋友,比如你现在遇到善知识,你受戒你要修行了,这时候就突然发现原来没有这么多的人来说我很多的坏话,可现在怎么冒出来这么多,如果你有心改过,知道这个因果,你也应感到庆幸,庆幸这些佛菩萨他们都来怎么样?帮我消业障,以德抱怨,他们怎么说你不乱说,也不怕受到伤害,这样业障很快就会清除,福德无量。金刚经也有这样的言句,有人这样对他他说这个人先世罪业要下地狱,因为别人这样对他,他结果反而得极大功德,《金刚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这是讲到口业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菩萨欲求人道,先学诚实,诚实很重要。我记得世尊在修菩萨道的时候投生为王子,他在定中观察到自己过去世的业非常重的妄语戒,发誓今生不说话,因为一开口就造业,所以干脆做个哑巴,不说话,从他出生到长大一直没有说过话,以致后来有人说他是妖魔鬼怪转世的,最后发展到将他活埋在泥土里,泥土快埋没的时候王子突然开口说话。告诉别人这种因缘,而且埋下的泥土中长出一朵非常鲜艳的莲花。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哦原来是菩萨为了受持这个戒律才不说话的,所以说这个菩萨看到了这种妄语业的果报是很严重很严重的,所以才这样修行。那么好了,那菩萨为什么要求人道?在所有的六道中在菩萨看来人道最能够利益众生的道,很多菩萨都回向自己的一切功德入人道,来度化众生。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尚且还要回入娑婆来。这个娑婆很重要就在这个人道。人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所在,造善业升天造恶业下地狱。他的枢纽可以讲就在人道,人身是很可贵的。而且人道里面是非常容易利益众生的。因为菩萨的净土就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这个就叫菩萨的净土,所以说他虽生为人,实际上是处在菩萨界中。所以说有些菩萨发现自己的功德,自己所造的业有这种升天之报,他就很快的将此功德回向给利益人天的人道中来。所以说菩萨欲求人道先学诚实,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可能有些版本是欲入道,它的意思上也对,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欲求人道。因为里面包括这个含义在里面,好了这是讲了一个关于这个妄语,这个妄语我还想讲一下,还有一种妄语怎么讲,《楞严经》里对修道的人所说修禅定、修三昧修道人说的——大妄语,也就是说上人法。也就是自己不是圣者却号称自己是圣者,未得谓得,未悟言悟关于这类的大妄语,这个也很重要。我想呢还是用《楞严经》来进一步给大家开示一下(这里是个插曲啊)。这个《楞严经》大家也知道,据说传到我们这个汉地中土,将来据说末法时期法欲灭时,首先第一个灭掉的破坏掉的是此经,这《楞严经》实在是修佛的关键,里面有非常深刻了义之说,非常好。好,看《楞严经》怎么说:佛说“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这个就是《楞严经》告诉我们的大妄语,听着很明白很明白。所以说哪有一个修行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他会自称说,与人言说自己是某某……,除非阴有遗付。我们知道过去的弥勒菩萨,这个布袋和尚,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临终的时候才说这样一句话,弥勒真弥勒,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他是弥勒。这个在禅宗里的公案非常之多,就比如说象今天,今天我们很熟悉的在五明(—)佛学院晋美彭措法王,据说这个法王自己还说,如果真有修证境界的话,我可能还没有一个小资良道的修行境界,他老人家尚且如此宣说,大家一定要看明白,他可以讲是很难守的,我们讲谁很难守,我讲的那些想要骗众生他很难守的,为什么?因为他必然要去有意无意编造自己是某某证果的人,对不对,他以此来贪求众生的供养,求彼理睬,他就有这种倾向,他的目的不在这,他凭什么教化众生呢?凭什么让众生来亲近他理睬他呢?所以他就会自造,自己说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讲非常之多。像有些人你看他写的书,啊嘴巴也这么说,你们不要再继续问我了,我前生是谁谁转世过来的,同时这边又悄悄地告诉你,我在定中观察我多生之中,我是某某人转世的,好象说我如果告诉你真相,你听了会吓一跳,实际上他呢处处在显示自己,向人家展示这种……。要知道这一点,在我们佛门中一个正信的修行人,甚至受持这三昧炎戒。不要说什么神通境界,不轻易展示。更不用说在三昧禅定中的种种境界,不会向人轻易地宣说,这个大家如果看《阿含经》就会看到,世尊甚至是对一些生死自在的阿罗汉,有时候行为上经常教导他们,说不要乱来不要给众生谈玄说怪,什么用天眼看啊你是第几位本尊啊,什么等等。我们要正信,不要这样因为世尊讲的非常清楚,所以说我们平时不要去问师傅证到第几果了,哪有这样的师父?哪有这样问法的?肯定没有,你能不能遇到善知识,你能不能亲近善知识,这来至于你的因缘和你的信心,对吧。信心净则生实相,就是这个道理。这里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说这个大妄语,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说若已犯大妄语,这个世尊里面说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这个人成不了道,因为您这个因已种下,你根本就成不了道。《楞严经》我刚才也读过了,说的很清楚,莫犯这种大妄语戒,修行应该踏实一些,好吧?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不是说有些朋友说啊我开悟了。禅师我开悟了,他说。那我说:“你开悟什么?说说看”。他这知一说他就叫大妄语?应该不是这样的,他也很诚实,他以为自己开悟了,他很诚实的说,但是这种人他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这种,他并不是贪求供养等事,他可能是出于一种无知,不知道,他一旦有善知识提醒他,他马上就回警惕。哦我不该乱说,不乱说。所以大家也不可见风是雨,所以读这些经文关键是反观自照,来看我们自己。不要动不动随便去评说别人,这在经典上也说的很清楚,在这个世界上的末法时代,佛叫很多的佛菩萨阿罗汉,化作种种相住在末法中处处劝人归向佛门清持戒律,处处无形之中在度众生,好关于大妄语戒呢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我们再看最后一个。
  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顿,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好了这里我想简单地说一下,这个酒很重要一点,酒干吗?乱性。对吧,佛道归依佛,归依的是什么?是觉悟,佛就意味着究竟圆满的觉,对吧,所以说归佛道者,他寻求的是一条觉悟的道路,所以真有心者求佛道者,他宁可醒着痛,也不可昏睡中去贪生,求这种麻醉,所以说饮酒是一种麻醉,我们应该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世尊说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就是这个道理,为得智慧的缘故。这里世尊还开示了一个果报,身体臭秽,闷乱颠倒,破酒戒者世世饮酒的果报,臭的不得了,臭不可闻,一切世间善神远离之。不要说善神多来怙佑他,逃都来不及,所以说这个饮酒啊,再说我们今天也出现很多麻醉品,比如吸毒,鸦片,现在什么摇头丸。像我们福州这边这个摇头丸特别多,吃了在迪厅里头不停的甩,甩到最后摔倒在地上去。我以前没出家之前在迪厅里看到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怎么搞的摇头摇头突然摔到在地上,后来他们告诉我这是摇头丸,我就感到非常恐怖。逃都来不及。所以说这个也都属于酒戒,我们今天所说的,因为哪个时候这些玩意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而世尊讲经说法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讲,所以世尊那个时候讲经不可能,比如今天这样跟你说,这个饮酒,那个叫摇头丸不能吃,没有这回事,所以说就算在藏地的预言中也说过,铁鸟飞空的时候法将传向西方,他也说铁鸟,铁鸟现在的飞机,不可能这样说的,这个破经也要懂得历史时代的背景问题,不要执着于这种言句,说世尊根本没有说不要断毒品,那你现在的人干吗一定要,叫人害不要抽烟,包括抽烟。抽烟真正按经典上说,这个抽烟者他真的是不能解脱的。烟本身就阻碍他,比如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要从这个中脉。吸烟者他怎么可能去往生,所以说他永世不能解脱。所以我们今天讲到五犯饮酒,是要认识为什么要戒酒,他意义何在,第二个引申开来,他这个在于一切的麻醉品,毒品皆不可沾染,这样就会为我们的修道带来一个顺缘,就是这个。好吗关于这点我想开示到这里。另外更深的戒相,我想今天呢不要多开示了,因为有些戒是属于佛制定的戒律,叫佛性戒,有的是属于性戒,有的是属于这个遮戒,等等。戒相上呢,我今天不进行区别,戒的开、遮、持、犯。留待以后再来详细的说明,好么?这个我们“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戒,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好,世尊非常紧要这句话,把这意思都说清楚了,世尊告诉 ,若人全持,直成圣道,当然随分量力而行,有的人受居士戒,比如先持不杀生戒,这个和不偷盗戒等等,不完全满分全持,但世尊告诉我们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就说你不守这个五戒,你人身尚且不可得,我们今日能得人身,都是因为过去世也曾行五戒,果报成熟了才珍贵的得到这个宝贵的人身,而人身之中的暇满人身可以说是更难得到,暇满人身我上次说过,简要的说就是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有心来修行,这个叫暇满人身。啊,今天我想说的时间也很长了,言犹不尽,说句实话关于这个五戒要说的还很多,希望大家自己能更深入的探讨,去学修好么?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希望能够利益大家,非常感谢大家,我就讲到这。
(下面是禅师开示的问题)
   问题1 :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正常的夫妻生活算淫欲么?如何戒淫欲?
这个,我们今天在经论上世尊所开示的在家居士,应该居士五戒里面的应该受持不邪淫戒。后面就是“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这是讲到菩萨的境界是一种高的境界,所以说每一个讲到后面是都引用菩萨,因为菩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说我们通过这个菩萨要出生死,他就得断除爱欲,当然这个爱欲包含一切的淫欲,全部都包含进去。你比如说做一个出家的僧人,他受持戒律不亲近一切男女,对吧。那在家的居士他受持的一个邪淫戒。这是一个过程,比如说想在家夫妻生活要完全断除,那你应该受持八关斋戒。做个八关斋戒的居士,也就是你平常方便受八关斋戒,受一天有一天的功德,这功德是非常大的。一天两天。有的人是终身受持八关戒。称为八戒居士。他这个基本上就是梵行清净,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好么,问题呢,可能问题比较多,我想呢回答得也尽量快一些,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
   问题2 请师父开示,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请问师父,在家佛弟子应该有怎样的夫妻感情?
因为这个里面有个境界,佛道最讲离欲,可以这么说。其实佛为最究竟,我们真要说道佛法修行,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世人说啊,这个不要紧,意思是说佛没有那么深,比如现在我觉得有一种倾向,比如说有的人倡导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但是有一点要千万注意,你不要倡导成把佛教世俗化,把佛教呢人间化。佛教出世间就是出世间。不需要你把阿罗汉的境界说成凡人的境界。更不可把一个登地菩萨的境界说成是普通人的境界。对吧所以说世尊告诉我们,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能解脱。这个淫欲心,这个恩爱心,这个贪嗔之心,他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所在。我们要想修行得一步步来,那所以说在这里就问,在家夫妻生活,应该倡导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象我们过去中国文化中这个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相敬如宾,相儒以沫。我觉得现在今日之社会淡泊这种情欲。现在很多人邪淫心比起这种道德的夫妻关系。比起男女之间的相敬相爱。那可以说是等而下之。它这个等而下之,不是庄子所说的每况愈下。是叫做等而下之。因为他这个邪淫的心应该断除,应该受持居士五戒的不邪淫戒。这夫妻男女之间的正淫戒。也就是说男女关系之间,你要慢慢地过度到。从哪里开始,先从互相相敬重开始。这讲人间的道德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最终离欲玄远之佛道。对吧,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要说在家夫妻之间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关系。当然最理想的是夫妻两个大家一起对佛教正信,夫妻两个互相儒以沫。既然结下这个缘。就要珍惜这个缘共同来修学佛法,但是这一切在归依三宝,朝向解脱的方向去走。然后一步一步走上来。根据个人觉悟的情况不一样,或许将来就相约一起去出家,这种例子不是没有的,像我知道的一些人中就有这种情况。并不是像人说的那样互相纠缠。而更多的是什么,比如说有一个人觉醒,另一个没觉醒。那你问我我也很难说,因为这是你多生以来的因缘,是你的业缘。你自己的业还得你自己来受。你能不能出离。你能不能更进一步。这也开你自己的修为,也看你的缘分是否到了,但是有一点,有个原则既然有缘相遇。都是应看做是如母之众生。是这种说法。都把众生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像菩萨那样对众生怀着一种敬爱之情,敬爱之心。先从敬开始。所以古人说了一句话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认为这非常好,不要断掉这个礼。恭敬真诚,并不是表示不要礼,夫妻之间有缘相遇并不是说需要乱来。他也倡导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敬重。要珍惜这段因缘。早日归依三宝。早解脱。当然如果你沉迷于这种 今生今世迷迷糊糊。以为我今生今世我找到我的爱,怎么怎么这一生就足以了。不思求佛道,生死茫茫之苦痛,你不知不觉,邪见自专,迷心自暗。那你这属于那种不知不解,痴迷的,值得怜悯的众生。你自己尚且需要觉悟,别提该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了。好么,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看下面是什么。
问题3 请师父开示。如果受过五戒后,又犯了怎么办?
 好,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刚才也说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没办法把这个戒的开遮持犯说的很清楚说。那么说大体的原则。犯戒不要紧。。犯戒已经犯了,也已成事实了。那关键要忏悔,怎么忏悔很重要,忏,对不对,就说发露出来,你到底错在哪里,你通过听经闻法,亲近善知识发现你有错误,这个首先错在哪里,这个首先要搞清楚。先检讨一下错误在哪里,然后呢?悔。悔是悔恨。为我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发愿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通过如理如法的忏悔,你可以修学忏悔的法门。比如说梁黄宝忏等等,有很多这个法门,实在不行你就念佛忏悔,实在不行你就在你师父面前磕头忏悔,都可以。比如像在密宗里的阿吧萨多哄。金刚萨多忏悔。随缘行持,把罪忏悔清净了,发愿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这样还得清净。这个才是正道,为什么?因为你不持戒,就意味着什么?你,世尊是说,说到戒相的时候说,你所受的这些东西,他在本性上不是表示我们继续做错。所以持戒就意味着我们要改往修来,做个好人,我做个不伤害众生的人,你看这个戒是对众生不伤害的,你看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都是害人害己的。所以说受戒是学好,当然若破戒,还要进一步大寺院听师父开示进一步去受持戒律。或更详细的告诉你。这个破杀生戒。怎么讲破杀生戒怎么忏悔。怎么通不通。小乘有小乘的忏悔,大乘有大乘的忏悔。密乘有密乘的忏悔法。所以说这个要随各自所亲近的善知识,这个戒相如何受持。再细细探讨,不求与一时的三言两语,就完全的知道,戒的受持有学戒的过程,好好的去学这个戒,去体会。好么,如果不受真的不能成道。你整个方向都搞错了,如果你持了戒律。不管怎么说你起码你方向对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学佛的第一步要归依三宝,可以这么说你若不归依你学佛都学错了。不知道哪里去了。因为你没有走在三宝的道路上,你怎么回成佛呢,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你不归依三宝,一切佛戒你都无法受。都不能受。因为一切佛戒建立在归依三宝上,所以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世间所说的戒。比如说儒家的戒。都不是三归五戒,必须是在三归五戒为基础。所以说要慎重。持戒是欢喜的事情。而持戒清净者,内心有一种自然的清净。如楞严经上说的,心持佛戒,顾盼雄毅。就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爽这很好。真正持戒了欢喜法喜。不是我们平常一种都与欲望痛苦,一时想得到这种解脱和安慰所带来的快感。持戒者真是欢喜无尽。而持戒的功德很大。善神拥护,你看他福报在一天天的好,气色越来越好有病的少病或无病。好了。慢慢地逐步增多的过程,值得欢喜,好么这是关于戒律。
 问题4 请师父开示,工作中妄语难免有,但不造成坏的后果时,需要忏悔么?
 这个说到忏悔的问题,问的也很好,可以说忏悔是天天都要忏悔,我们的印光大师也曾号自己是惭愧僧。这个忏悔发愿是我们修行一个基本的行为。可以讲你天天要忏悔,以常常忏悔的心来修。非常应该忏悔。甚至自己想的起来的,甚至那些想不起来的。我们都要忏悔。像普贤行愿品里说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而且要知道忏悔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心,所谓的罪由心生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具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对吧,我们平常听到的时候就有这个含义在里。那好了那也没有直说的,有时候我们会打一些方便妄语,这为了怕伤害别人,为了怕别人说了引起这个麻烦,我们善意的,好象没告诉他实话,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刨根问底,不该他知道的东西,那么你有时会打个方便妄语,有时为了维公司,比方说有的公司有他的纪律,公司有些商业秘密,不可轻易透漏等等。肯定会出现那样一些方便妄语。当然了我们不妨也忏悔,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这方便妄语打的不清净,依然要忏悔,对的因为忏悔这个法门,不是我们错了才忏悔,说句实话多生多劫来在我们的心田中错的很多,向佛菩萨普皆忏悔。我之忏悔无有穷尽。要学这个菩萨行。好么,就这样。
 问题5 请师父开示,打死虫子算杀生么,和打死一个老鼠哪个罪过大,和杀死一个人哪个罪过大?
这个讲到杀业罪的大小的辨别,应该这样说,杀人的罪业是最重的。所以我们前边也讲过这个堕胎的也是很深的罪过。这个杀人是最重的,杀人是破掉根本戒了。这个当然 杀业来说,一般来说躯体越大的动物它的感受的痛苦越深,是这样基本如此。做为一个慈悲的菩萨。真的是不杀生,他连肉都不吃,还有一个就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杀生主要是对有情的生命,也就是要能感觉到痛。比如说我拿起一把刀把一个木头给砍倒了,唉哟,师傅我忏悔,我杀生了。你不要这么紧张,因为这个木头他没感觉,不用担心。(对了有个居士,你最好把问题给,以正常的渠道过来)。这有个朋友问建居士林应该注意什么?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也无法给你说太多,但是我想说一句话。如果你在家要做居士林,我觉得很重要一点,你这个居士林要在归依三宝,要倡导众生归向佛门,要敬重僧伽,敬重三宝,不要成为一宝居士,二宝居士,要做一个真正的三宝居士。我借这个机会告诉你,很重要一点,你如果作的不是这样的居士林,我真担心你可能在造业。说是普度众生,结果是害了很多众生。好吗?因为这个现像可以讲也不是没有,所以我才这么说。好了,下面呢还有问题的话,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的话就到这吧。好吗?
 问题6 请师父开示,归信佛教后应该如何实践,信仰后应该如何维护信心?
 噢,喂,我先补充一下,这个叫“小兔他不乖”可能你的话筒坏了,你这话你听错了,杀人的罪过是最大的,你可能因为你麦的关系你听不清楚,好吗,我补充给你解释一下。那这个我想问的问题尽量转绕今天所讲的,这个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第六个问题我就简单说一下好吗。“归信佛教后应该如何实践”,其实我们今天说的就是佛戒,所谓归依佛教后,就是归依三宝,那你就的明白归依的学处在哪里,学哪些东西去认识这三宝,他的行处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作为一个居士归依三宝后,最起码的你应该恭敬出家人,这是最起码的,不要说我归依三宝后看见出家人我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对不对,这是很重要的,应该如何实践,这就是开始实践。因为你归依三宝以后要走的是三宝的道路,你归依佛是觉悟的道路,什么叫觉悟的道路?也就是说你现要听闻的佛法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你要天天日日月月新日日新,让自己有新的智慧生起。不沉迷,你更不可能喜欢饮酒喜欢麻痹的生活而喜欢一种清醒觉悟的生活。这是归依佛的含义,当然也有其他含义。你归依了法宝,法就意味着辨别正邪,以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作为自己的归依处。而起码的你得恭敬经书吧。对不对,经常你广学多闻,听闻佛法善于辨别法义,像经书上说的谛听谛。善思念之,对吧,这些是你得注重这些行为,因为佛法讲因果,可以说因果成熟一切业果都成熟,你如果不重视因果等于说你走一路丢一路,你什么也一事无成,你说是吗。比如说归依僧宝,好了,归依归依清净和合僧团,既然你在寺院里要非常恭敬。你要懂得这个学处,这样可以讲是你的一个该怎么实践。如何维护信心这样就可以维护信心,因为你走在正道上,这样你的邪见,你的邪知见就会越来越少,那好了,邪知见祛除了我们上一课讲过信心就起来了,为什么没信心,没正信呢?原因就是邪见障住了自己,也就是说你心里面有东西,所以才不信。说白了一句话,因为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真实了义的东西,你对真实的东西不相信,那意味着你的心中有邪见,所以说这样的过程,信心自然就增长了,信心是发自于内心的,来自于什么?福德资粮的累积,来自于对业障的清除。对吧,所以说慧性现前,信心也现前,信心也是一个功德。对吧,不是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 这个意思,这是不明白其中因果的原故。好吗,这想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吧。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吉祥如意,六时吉祥!今天呢我想就说到这里,好。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0:48:31 编辑过]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