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最新随笔-整理归笼整理1尊师重道依止篇 → 关于依止善知识修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关于依止善知识修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2004/12/27 10:38:00

关于依止善知识修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文/释悲华)

 

拜师有无量功德利益,但不行依止法也会有无量的罪过,故有所说明更佳。 先明依师功德利益。

依止善知识有以下的利益:
1、趋向佛境,积集成佛功德资粮。
2、令诸佛欢喜,
3、一切魔类非人等不能加害。
4、不会积集恶业罪因收到果报。
5、得到修行上的成就。
6、生生世世有缘常遇到明师。
7、不堕三恶道,
8、满愿。

    《华严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出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又云:“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轻师慢法的罪业果报俱如经论中所言,自行学习,于此不赘述。 拜师还应略知依止法。
    简要如下: 

    (一)先观察后依止。依师固然重要,然师德(诚信德,解脱德,无私德)不得不观察而后依止。依止之后须知慢心和谤师之过和逆师之罪。
   
(二)依止后观功念恩。故还应生信,观察师德,不观师过,信师能度,信师所言必有因缘,信师之所教必能益我,纵现怒相亦非恨我;还应生敬养心,恭敬能礼,谦下能忍,直心无伪,没有慢心,随心随力常行财、力、法等供养;应生孝顺心,行孝顺行。须知,一切法从师出,师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是最上的福田。应生感恩心,不谤师弃师不忤逆不忘本;
    (三)应当信受奉行。为人弟子应生随顺心,勤加求听法要并善思念之,善忆念之。师有言教,皆能老实奉行,有所交办皆认真完成。 以上这些,汝今能持否?

    关于供养:

    为了求法修行,供养分财物供养、承事供养和如法修行三种供养,三种供养同样重要,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 在家弟子修财布施供养出家的师父是本分,是为了给自己积福报,也是为了自己不偷心求法。既是供养,便是随心随力而供,不能去问师父要多少,师父根本就无所谓多少,这个是自己的事情。

    人都为了世俗的目的做种种供养,却极少为求法而供养,若能转此俗心为道意,便是资粮。这种转变,就是以财供养祛除贪心和培养善根福德的关键。有人说,我现在下岗了,生活困难怎么办?须知,佛制出家弟子本意是不应该从事生产而应受人天供养做世间福田,同时又制在家弟子多行供养,广种福田,积累自己菩提资粮,这是一种很好的良性互动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的大恩上师,其代表了佛法僧三宝,是三归依的真正落实处,是真实的大福田。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 善男子当知,没有人会因为供养而贫穷,相反人却可以因供养而富有。供养是随心随力的,贫穷如一个乞丐都能供养。随心随力供养三宝是佛弟子的本份,不要认为是一种义务。试问,求得法要,得蒙教化之恩却不思图报,这样的发心能成就佛道吗?

    以前有一个老婆婆非常穷,但是她剪了自己的头发换钱来点灯供养,并发下大愿,她点的灯连神通大阿罗汉都没有办法扑灭。 可见越穷越要懂得供养。有这个心很重要。

    无论是大小乘显密经典都说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代佛宣化。所以,归依上师就是归依了三宝,归依了三宝就是体现在归依上师身上。这个道理要紧记在心。 怀清净心,莫怀世俗恶见。

2014/8/29 12:17:00

顶礼上师!弥勒尊佛!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