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转帖文章网络文摘 → 噶当巴的生活之道-阿底峡至心的忠告
查看完整版本:噶当巴的生活之道-阿底峡至心的忠告
2007/2/5 13:07:00

弟子受益了,抄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

顶礼大恩上师!!!

2007/2/5 5:08:00
噶当巴的生活之道-阿底峡至心的忠告

引言
这个噶当道次第的修行心要,被喻为『噶当巴的生活之道』,它包含两个文本:『阿底峡至心的忠告』和『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前者浓缩了早期噶当派实修者的生活之道,他们的清净和虔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後者是修行道次第各阶段的甚深指导,来自於智慧佛陀:文殊师利直接传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诲。

如果我们尽力尝试将阿底峡尊者的忠告付诸实行,并依照宗喀巴大师的指导去禅修道次第,我们将生起清净和快乐的心,逐渐迈向圆满正觉的究竟安乐。

正如寂天所说:

藉此如筏之人身,得渡苦恼大苦海。

人身难得今已得,贪眠愚夫速觉醒!

以此方式修持,才是噶当巴生活之道的精粹。

阿底峡尊者至心的忠告

当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他先到达阿里,在那裏停留了两年的时间,为菩提光(Jangchub6)的弟子讲授很多佛法。

两年後,他决定返回印度,但菩提光恳求他在离开前能给予最後的教诲。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他已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全部教诫,但菩提光仍坚持他的请求,阿底峡尊者应允後,给予了下列的忠告:

很好!

朋友们,既然你们已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清晰的理解,而且我既不重要也没有太多的智慧,向我徵求忠告是不适当的。然而,因为你们是我心中所珍爱的朋友,向我提出请求,我将从我低微而幼稚的心裏给予扼要的忠告。

朋友,除非你已成正觉,否则上师不可缺,神圣上师要依止。

除非你已证究竟真理,否则听闻不可缺,上师教导应听从。

仅明法义不成佛,诚将理解付实修。

扰心之地应避免,养德之处应常留。

除非悟境已稳固,否则世间享乐害,

故应常住无扰地。

增烦恼友应远离,长善德友应依止,

谨记於心莫忘失。

世间活动无止期,无义活动当限制。

日夜回向己功德,起心动念常观察。

接受上师忠告已,禅修之余任何时,

常依所言善修行。

至诚投入勤修行,毋须等候很长时,

结果立时即现前。

若依佛法全心修,食物资具自然来。

朋友,追逐物欲无满足,

如饮海水渴不止,知足常乐善修习。

骄慢、自夸当避免,平静、柔顺善护持。

似具功德实无义,妨碍佛法切莫为。

利养恭敬是魔网,碍路之石应推开。

赞扬之词及美誉,欺骗无实弃如涕。

此生幸福、欢乐、友,转瞬即逝应置後。

来世无穷应集福。

死亡之时一切离,故勿贪著任何物。

慈悲弱者不轻辱,友不贪爱敌不憎。

不嫉他人之优点,衷心敬佩虚心学。

不寻他人之短处,而应寻找自过失,

如除坏血净己过。

莫思自己之优点,常念他人之长处,

视己如仆敬众生。

珍视众生如父母,孝视关爱如子女。

恒持笑容及爱心,言语真实无恶意。

言多无义必有失,节制言语适时说。

无义活动善行退,停止无关修行事,

无益之事莫费心。

求而不得因宿业,保持快乐与轻松。

当心冒犯圣者尊,比死更糟无过此,

诚实坦率待他人。

此生一切苦与乐,皆因过去业所致,

切莫责怪於他人。

所有幸福和快乐,皆是上师所加持,

应常报答师恩德。

调伏自心前,无法调他人,

请先自调伏。

死时财产带不走,莫为财富积恶业。

散乱享乐无实义,虔诚修习布施度。

清净戒律常护持,今生庄严来世福。

下净时代怨恨多,披安忍镗免於瞠。

懒惰令你陷轮回,当燃精进大火焰。

此生虚耗於散乱,修习禅定今是时。

邪见障碍证真实,清净正见须究明。

朋友,轮回沼泽无快乐,趣向解脱坚实地。

依上师言修禅定,枯竭轮回痛苦河。

好好思维此忠告,非出於口发自心。

依此修行我欢喜,你将成就自他乐。

无知的我请求你,将此忠告记於心。



这就是尊贵的阿底峡尊者,给予尊贵的菩提光的忠告。
2007/2/5 22:29:00

顶礼大恩上师!

2007/2/5 23:00:00
2007/5/24 9:57:00

顶礼大恩上师!!!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