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经典讲义金刚心总持论 → 27《金刚心总持论》轻师慢法论三十三到千手千眼论三十七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查看完整版本:27《金刚心总持论》轻师慢法论三十三到千手千眼论三十七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2005/4/29 13:23:00

顶礼上师!

    接下的任务一直没及时完成,实在惭愧之至.总算赶在走之前作了初步整理.

轻师慢法论三十三到千手千眼论三十七

 

弥勒尊佛,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之前有很多朋友和我讲是“圣诞之夜”。这个“圣诞”应该是“耶酥圣诞”吧。我不知道哪个圣诞不圣诞的,我只知道佛菩萨的圣诞。白天,在聊天室里也听到一些朋友说,今天晚上我要去玩,听经呢,没有办法了。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说玩不好或者有什么不是。怎么说呢,我其实一直一再一再反复地强调,真的说句实话,我们处在“末法时代”。这句话不说完全对,也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对。

什么叫处在“末法时代”,处在末法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哪几种不同的反应呢?如果是菩萨,他知道这是处在“末法时代”,他的心就非常的难受,他就会发更大的誓愿,他在修行上就会行更大的苦行,他会誓愿去住持圣教,悲悯圣教一发危秋。看看虚云老和尚他的传记,他所说的那些话,他一生中不顾辛劳的四处奔波,都为力挽狂澜,这是树佛正法之传,是菩萨听闻到这种情况的感觉。

如果是大家经常说的小乘、声闻、立志求解脱发出离心的圣者,行这条道的人,他就会深深怖畏,感觉非常恐怖。象那些罗汉很多都纷纷涅槃了,《妙法莲花经》中说很多声闻、圣者他们并没有发愿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恐怖呢?听佛这样讲“末法时代”,他们听了很难受,他们愿意到其他的地方去度化其他的有缘众生,他们没有这个心量,不能发愿再往生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进入这个末法时代,他们纷纷涅槃不愿住世。

那些出离心没有生起但却有幸归依了三宝的人,他深信因果,畏惧落入三恶道中。虽然他心量不大,只求人天福报,但是他还是说希望与三宝有缘,愿佛菩萨慈悲救度。所以,他还是谦悲为善,在家行三皈五戒,虔诚的礼拜祈祷佛、法、僧三宝。这种人是怕将来堕入恶趣中而发心。

除此以外,剩下的就是不归依三宝的人,或者说虽归依三宝但不知道什么叫归依的人。我是个出家人,说话不存在说要去讨好谁,或者是一定要把没有的事情说成有,一定把有的事情说成没有。我们因为无始以来业障深重,对生死、对末法不惊不怖,没有这种感觉,所以经中经常大量说这样的话 “我所说大法大人所乐听,小人所恶闻”。这里说到小和大,大人喜欢听,但是小人不愿意听闻,因为这违背他平常的很多贪欲等等。这里的大人、小人就如同大乘、小乘,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像世间法所说的那样去指责、去毁骂这个人是小人,用意很清楚。

是的,今天晚上是西方的节日,叫圣诞节。圣诞节对三宝弟子来说,我们庆祝什么?我们节日在哪?人的心有没有心心念念真正的知道佛、法、僧三宝重要?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就真的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可以讲,不管怎么说,有缘聚到这里来听经闻法,或许也是前世有缘吧,这个因缘很难得。因为在我心目中、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觉得能够听到、真正去宣说与佛法甚深之道相应的这种机会很少,虽然也许很多朋友觉得像我这样已经很幸运了,能够亲近这么多善知识,能够听闻经法,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之稀少,难得难遇,所以我不做此轻想。

因为各种原因的关系,《金刚心总持论》我必须尽快的把它讲完,所以安排三、四次以后,我们将结束《金刚心总持论》的讲解。因为讲经是这样的,如果说《金刚心总持论》的各种甚深之用意对今日学佛者有一种甚深之启迪,讲到现在,如果真的很认真的去学,去听,我想一些朋友已经受益了。若无心听闻,若觉得好象就是我常说的听经闻法就象逛百货,反正满街摆的都有、到处都是,若做此想者他反正听不听利益不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若想真修行,若想发心求道,难中之难。我不管朋友怎么批评我,好象这个法师说法这么悲观。不,不是这样说的,因为我看了这么多佛经都是这么说的,我想世尊是不会说错的。所以说有的朋友说我这方面说错了,那我认真听完以后也不做检讨,还是坚持我的这种说法。

今天我们要讲的东西比较多,我有这个打算,我们今天把“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一直讲到“后面千手千眼论”,我想做一个粗略的讲解,就是不再逐字逐句的讲解,然后每读完一个论就把这个论里面的要义提示出来。

我们在正式讲解前还是作个加行,这个加行就意味着、代表着我们学法的一种心,所以我们必须作这样的前行观修。就是我们也在我们听经闻法求佛道的路上,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依然保持不变。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修行人一天到晚就念一句佛号,或者为什么有的师傅整天到晚就懂得念经,等等,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修行者的行愿的缘故。

你看昨天晚上惜福法师也通过转播给我们大家讲在家佛子的忏悔,讲到戒律的问题。可以讲这个法要是非常殊胜的,但是因为各种“机器”这样的违缘等等,我们没怎么听清楚,但是如果是真的珍惜的朋友,他还是认真的听的。因为真的很不容易,作为一个修行的师傅能够透过这种网络的因缘,不惜劳苦的为大家开释法要,这是非常难得的,值得赞叹的。所以说今天在讲经之前,我在此也顶礼惜福法师,愿一切善知识住世,排除一切的违缘能让正法住世,不遭邪惑。  

今天正式讲经之前作个观修。

顶礼持教大德!

顶礼十方三宝圣僧!

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伞噶亚。

让我们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护法龙天赐吉祥, 让我们身口意皆得清净。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三遍)。

日罗怛诃贺斛(三遍)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三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

我今祈求圣尊足。恳请恩师赐加持。

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失正道。

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

愿能所说合经意。回向人天利有情。

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梭哈(九遍)

好,最后 ,我为大家诵完了释伽牟尼心咒,感念世尊慈悯的悲心,感念释伽牟尼佛,对我等五浊恶世仍不舍悲心,修一切苦行为我们传授甚深之佛法,顶礼释伽牟尼佛!
   
好,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讲解。大家一道继续来学习。首先要讲的是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这节和上一节三十二明师口诀论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完,今天就来继续说。我们来先学习一下经的原文。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好,非常感谢主持人为大家读这段经文。世尊在这里为我们开示的是关于“轻师慢法”。这个我给大家归纳一下,帮助大家理解这段经文。在上一节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世尊赞叹了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的这些各化一方的菩萨,他们种种的难得难遇,也赞叹了有缘得遇者不管根基大小都能成就佛道,这样一个非常非常安全的道路。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问佛,他问的很巧,你看。他说“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云何度脱”。这些人怎么度脱啊?结果世尊的回答仍然是出乎预料之外。世尊后面说了什么?他说这些人轻师慢法,是增上慢人,刚才读错了应该是增上慢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里说的很严重,在我们讲解这本《金刚心总持论》也就是《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之间,也听到各位朋友的反馈。有的朋友认为这本经论是伪经,为什么说他是伪经那?因为这本经尽吓唬人的,什么事情都说的那么严重。我认为不见得,这正是因为你不解经文的缘故,并不是你认为的这样,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罪业不惊不怖的缘故。并不是这里威言怂听,为什么象这经上说的种种情况,若我们正确的理解,我是指你不要误解经文,这个身命终时。为什么入大阿鼻。阿鼻狱大家知道这是地狱呀,是无间地狱。这个地狱的寿命可是万寿无疆啊,很绵长。这在密法里面,我们现在大家很熟悉讲密宗。讲密宗里有戒律,其中最重要的戒律就是对上师轻慢,忤逆上师、轻师慢法,这个罪业在密法里面是什么呀,是堕入金刚地狱,据说是比这个阿鼻地狱更难以忍受,这个罪业十分之大。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轻慢师长,所以说轻慢师长这不是小罪,这是诸罪中最重罪。

大家知道善心比丘,善心比丘知道吗?阿难尊者就是在善心比丘不在做佛的侍者之后,接替了而成为释伽牟尼佛的侍者。在善心比丘在做佛的侍者的时候,他慢慢慢他也就看不起了佛陀,而佛当时就是他的上师,也就是说这个释伽牟尼佛就是善心比丘的师父,就是他的上师,他渐渐就瞧不起世尊。他天天地看着世尊行、住、做、卧,觉得好象也没什么了不起吗,终至到最后他也毁谤了世尊,也就是说轻师慢法。然后最后善心比丘是落入了饿鬼道中,而这个善心比丘可以讲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佛所说的经法他都能背。那他怎么会堕入饿鬼道那?最重要的一点轻师慢法,这种忘恩负义之人,今天世尊在这本经书法宝里面说的非常清楚,轻师慢法就是这么大的过失。还有这个悉婆达多,大家就更熟悉,示现为什么,堕入地狱道中对吧。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个轻师慢法,所以说世尊绝对不是威言怂听。所以说印光大师说过,学佛者先从恭敬学起,得一分恭敬得一分解脱,若十分恭敬得十分解脱,所以说学佛要先学什么?先学恭敬,更何况是对传给自己佛法、摄受自己的恩重如山的上师那对吧。世尊在这里,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非常明确了这种轻师慢法之相为何,轻师慢法这是一个道理。

他说,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随随便便,身虽礼拜,心多疑悔,他不相信,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这句话很清楚。责备老师你怎么不慈悲啊,不度我啊,所以他这样的人他来亲近善知识他不会得到任何解脱。他的行为不象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发大心的菩萨,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乃至最后以心印心,体性相合,以道传道,对不对,所以截然相反。我经常讲,也就虽然靠在师父身边,但是他并不听从师父的安排,自心不悟,反言责师,说法没有说半天,辩论倒是去了大半天。所以这种人很难度脱,这种细相大家参照经文细细的去检讨,这一点我不想多说。

文殊菩萨问此等男女如何度脱那,世尊说,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这种人没有福报,智慧很少,有福报的众生绝对不会轻师慢法,有智慧的众生他不会去看自己所依止的善知识的种种示现出来的外表,而取相执着,他绝对不会邪见自专。什么叫邪见?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开悟却又如何坚持自己种种知见不肯放下也。这分明是自慢,说这个,慢心就从这里开始。如此的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他所获得的一切知见皆是邪见,从那里体现出来“轻师慢法”。

所以世尊说,作为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不得不深思,世尊开释这里面的因果。他说“重师者,便重其法”,你尊重师父,你肯定会重他所传的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所以世尊说轻师慢法,是增上慢人。什么叫憎上慢人?有两种慢。一种叫卑下慢,一种叫增上慢,这个不用讲。增上慢讲的就是什么?贡高我慢反而瞧不起比自己高的人。卑下慢指的是什么?这种人太自卑了,天天在那里哀叹,哎呀,这个佛法这么难!佛法这么难!我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实现。所以他就会说你看这个悲华禅师说法说的那么苦,好象悲华师父说佛法太难修了,他呢其实有诽谤我说法之嫌。

说句实话,我并没有告诉你修行很难,我只是告诉你要老实修行,你说对不对?如果你今天未真正生起出离心,你不要跟我说,你是在修解脱道的法,我只这样告诉你,因为你的心实在是对三宝刚刚生起信仰,你应该听佛的教导,从三归五戒开始,作一个修人天道的三宝弟子,这并不难吧。作个归依三宝的弟子修人天道与人说话恭恭敬敬,不随便说经法,不与人乱争斗,这个很难吗?我没有叫你受持现在马上受持无上甚深法吧,我也没有跟你说密法吧。我可以讲什么都没有说,就算禅定的基本法要我在这里都没有宣说,说了这么多无非还是三归五戒,信向三宝,尊敬师长,正心正意,求佛正道。你说对吗?

所以说不思反省,反为增上慢人,轻师慢法是增上慢人,世尊说“虽然与师同行,犹隔千由旬外,身死命终堕入大阿鼻地狱,千佛出世,莫能救度”。千佛,贤劫千佛,释伽牟尼佛、弥勒佛乃至最后一位出世的佛是楼至佛,这个楼至佛就是我们现在护法的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因为过去往昔的愿力,他在我们这个贤劫最后一位成佛,这些佛都出世都没办法救度。因为他有这么深重的恶业,他一意孤行、轻师慢法,甚至谤师诽法,他入了地狱中,那么长的时间,千佛出世他还见不到佛,能救度他吗?所以说若他一意孤行不反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不是危言耸听,释伽牟尼佛,世尊是实语者、真语者、是不诳语者,他不可能去欺骗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他不会的。我想欺骗也轮不到这么大慈大悲的佛陀来欺骗我们,不会的。象那些慈悲的师长们,你说他们为了什么,难道我去相信他们会骗我们吗?不,不这样想,这样想大罪过也。

那好,其它具体的大家可以研究经文,细细的来参详,所以轻师慢法有此大罪过。因为在前面世尊赞叹,尊重善知识的无量功德,甚至讲根无大小皆能得度,世尊甚至还怎么说那?就算你一生不懂得修行,到老了真正的悔改来修行,世尊说你也能成就佛道。这个佛道实际上是非常容易的,舍弃一期一点点的安乐,一点点的苦行却换来永世的解脱。这个不同于世间之道,看似有一点点幸福,结果到后面什么也没有,而苦难无边无际,这是完全不同的道理。所以说真正修佛是在走上一条易行道、解脱道,而不修佛背离三宝,背离师长,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这走的是一条什么道?是一条难道,苦道,不能解脱的道路。所以说你若这样抉择和衡量,看一看究竟是学佛难还是成就世法难那?好,这个我们就说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接着讲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这里,世尊为我们开示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何谓真正的七宝,这个可以这么说从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一直到,后面所说的一直在为我们破除相的执着,就是破相。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破相,破除这种对外相执着,而却不悟这个法,真正的这个无相之心意的过失。我们平常经书上所说的真正的布施是什么,经书上常说的王舍城是什么,经书上常说的自己佛法是什么,我们经常所理解的千手千眼是什么,等等,都是为了破除对相上的执着。

我们来看,第一个世尊所说的一身有七宝布施。文殊菩萨问的这个问题,这个七宝布施,世尊说了,这个“宝”指的是什么?是眼、耳、鼻、舌、身、触、意等等,这七宝不贪这才名为真正的布施。所以不贪是真布施。所以六度里面说,布施度悭贪!布施得福报,不布施,悭贪者得贫穷报。这一切的关键因果,就在于你的心是贪还是不贪。不贪的是什么那?不贪的是我们的这个肉身,不贪我们刚才前面所说的七种,不断攀缘外境,不贪这个,不贪这个的享乐,这叫布施。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布施钱财也好,不管是做法布施也好,不管是进行无畏施也好。怎么样?都是为了度脱我们内心对财物的悭贪对吧,对法的悭贪,对这种自己生命的一种吝惜,所说不贪乃是真布施。所以说我们广行布施、广行供养,它的用意就在这里。

一个人如果如此的贪爱他自己的珍宝,他肯舍出来为了供养佛、法、僧、三宝,为了供养这个善知识。他的心他就能离贪,而离贪的心就和佛性相近,他这种人才真正的会悟入,佛所说的一切皆空之法。象《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说你头脑里面与人辩论,这个是无所住、有所住,可是你不对的。《金刚经》说的很清楚,无所住而布施。他能舍这个钱财乃至生命,对吧,而且还能舍弃这个有所思跟能思以及所思这种相的执着。这个布施可大了,而且在智慧中圆满起来了。

所以,你如果真能悟入《金刚经》所说的无相之布施,那么好了,你何以连一点点的钱财、一点点这种好象自己觉得,好象自己懂了些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去奉献给三宝?不愿意去奉献给如母的有情,自己心里也不愿意多奉献些那?却去斤斤计较我获得了什么?你行财布施的时候是为了度脱自己,对不对?所以说你能舍,难舍能舍,最珍贵的、最宝贝的为了求法,为了三宝、为了善知识你都能舍这是真舍呀,对吧?

好了,法布施,比如我把我自己所理解的佛法真诚的去告诉别人,劝化别人,我们是为了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让别人感谢我们,而且我们一点点都不贪吝我们所获得的法。但是这里说回来了,我们怎么能拿这一点来衡量一个善知识,我一直问你?你为什么总是不告诉我?因为我们前面说过,善知识是非根不度、非器不传,就因为你不珍惜这个法,就因为你为了这个法你不肯布施、不肯离贪。所以说善知识才为尊重其法不轻易传你法,等你,这个就是真正的布施。

所以,你若能把自身的七宝加以布施,你怎么不会成就佛道。这个绝对不是说你今天布施了多少钱,或者你作了多少的功德能够换来的。所以《六祖坛经》里面说成道不在于布施多少钱,布施钱而离贪,成道也不是在于不布施钱,钱这个东西是死的。对于贪财的人意味着什么?是贪爱的对境,对菩萨来说意味着是布施的对境,看你怎么用怎么用心,所以布施是为了离贪。这就是《七宝布施论》世尊所开示我们的甚深法要,所以你在意念上若能布施,这就是法宝布施。以无所求心而说法这是正说。

你的本性,你的心性不贪世间娱乐这是佛宝布施。世间娱乐,比如说今天晚上朋友那边有晚会,玩玩乐乐很快乐,你不贪,你布施了你不去,你来听经闻法,不去搞热闹庆祝,这就叫不贪世间娱乐,这就是性宝布施,这才是真布施。若你不能作到这些布施,不能为法而忘欲,不能对三宝深深恭敬,好了你这个布施,你虽然也跟别人讲,我作了多少多少功德,其实有吗?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人如果能悟到自身中的七宝,能够这样的进行七宝布施,胜过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这个福大了,因为它就是通过这个而引入了般若的开启。而这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佛性之般若,这个般若之实性是千金难买的,是万劫难遇的。佛经里面开释,若能对《金刚经》能生起一念之信心,世尊说这种人功德不浅啊,真的是了不起呀。真的是不止一佛、二佛、三佛、乃至千佛面前而种善根,他才会相信这样的法。这个意思并不是告诉你说,念《金刚经》啊,念多少多少遍可以超度什么,可以有多少多少的功德,这叫信受《金刚经》吗。不对、不对,你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一切能舍啊,你能不能作得到,皆舍弃,让诸法皆空处,能证佛所说之真正涅盘,能得无上之法意,你能作的到吗?哦,作不到,所以你甚至连理解释迦牟尼佛,在往昔生中三大阿僧抵劫难行能行、苦行能行,你都无法理解,无法理解因为一看到释伽牟尼佛舍身喂虎,一看到释伽牟尼佛连自己生命都可以布施,你不会流眼泪,你不会感动,你反而告诉人家太恐怖了。这有什么好恐怖,释伽牟尼佛早就获得正觉,可以这么说为了累积这个福报,为了创造度化众生的因缘,他不惜一切劳苦,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化我们这些人。所以说我们的心想一想,跟佛比差太远太远了,所以说怎可不生惭愧之心?怎么还会有如许贡高我慢?未解说解、未证说证,这又何必?所以说这个《七宝布施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布施。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1:03:22 编辑过]

2005/4/29 13:26:00

下面我们来看《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好的,我们来看这个“王舍城”。这个“王舍城”是非常著名的,喜欢看经书的朋友都看到这个,这个王舍城经常提到。这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大师也有引用过。我们来看世尊今天开示《王舍城论》,实际上是给我们开示,这个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要诀吧。看到没有,这个修行在修什么那?就在自己当下现前的身心中来修,就在自己当下现前身心中修!这个六根、六尘、六识我们这样来看,六根对六尘,因六识而起了别作用,然后心比喻成舍,性比喻成王,以此来比喻。说到修道一个重要的东西。

好。那归纳起来这里面其实非常清楚,就如同《楞严经》里所讲的,一切众生轮转六道,什么原因?他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他的门在哪里?就是六根,一切诸佛转凡成圣获得解脱,他的关键在哪里那?就在六根门头,所以佛经里经常讲这句话叫六根清净。但是今天我们很多朋友,特别是不了解佛法的朋友,他一说到“六根清净”他是用来干嘛?他是用来比喻出家人的。或者说不是用来比喻出家人,是用来轻慢僧宝,指责出家人的。他说你都出家了,六根都清净了,还不清净呢,你还在这里干什么?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话,错也,六根清净是讲出了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关键所在。也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的沉迷,我们又如何的解脱,全在六根门头。全在于我们的心性,如何运用这个“王舍城”。这个“王舍城”就比喻为治国平天下,就如同管理一个国家。所以说我们管理我们自我的身心——六根,就如同在管理一个王舍城。所以世尊在这里作了一个非常善巧的比喻。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道?因为我们的这个六根识,贪爱种种六尘,六贼不断的侵入到我们的国家来。我们之所以为什么修行很难?因为我们不愿意筑起戒墙。我们为什么不行 道那?就是因为我们性无道,我们的心性不是朝向智慧,它不是公正无私,它不是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它不公道,所以说这样的行证没有办法。我们平常人的修行,因为不护六根门头,也就是说不愿意受持戒律,不愿意防护戒律,就如同城墙是破损的。如果城墙是破损的,这个六识本来就习惯于生死流转,本来就流于放逸之行,所以你念佛喊破了喉咙,就算你看《金刚经》,到处去参求经书,与人争论得口焦舌干,你还是无能为力,城墙都破了,你如何成道,这是给我们的启示。

所以若要真修行必须知道,修行就在现前当下的身心,就是要把住这个心性之关键。《六祖坛经》里面讲,如果你的心舍是魔来做主、做王,那你就陷入魔道了,如果你是佛性现前,来住这个心舍,那就是佛在舍。这就是比喻一个修行人用功,他修行的关键,由此可见,修行就如同治理国家一般。所以说一个修行的人,对自己的心性要完全的觉醒,完全地在自己的心性上去用功才能修的成,然后对自己的见闻觉知,在这种明明了了心性的主管下,就如同说住国四相来辅佐君王,辅佐这个性王一体家邦,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不会陷入五欲这种陷阱里去,经书上说五道井坑。所以说我们要运用我们的见闻觉知,在性王迷糊处,其实这里面说到了,如果归纳来讲,还是在于什么,对于三宝的依止,在一体三宝的这种树立上。所以说这绝对是一条正道,在心性上你求一种明心见性,越来越认识自我,因为认识自我,认识最终自我的本性他是佛。所以说他运用他的见闻觉知,来辅佐这个本性的觉醒。这一切的法其实就是正法,就是法宝,它筑起戒墙防护六贼的侵入。他这个就是什么,清净就在于归依三宝。所以仍然离不开一体三宝的护持,这就是正知。所以世尊说,若你能如此的治理你的自家邦,这个国家就会治世有法,治心有理,才能获得所谓的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可贵的王舍城的含义。

以上给大家简略的归纳了一下这个道理,这个就是王舍城,并不是说这个“王舍城”真的有个什么非常神秘的东西,真正的意思世尊要告诉我们这个。所以如果修行能不违背自己现前当下身心修行,能够作到把得定、做得主,世尊说这个人是能够成就佛道的。这个是说到这个关于王舍城比喻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下来再接着学,〈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和〈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我们今天就可以讲完了,请主持人再给大家读一遍,〈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和〈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我们说完以后最后再来作个总结。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刚才主持人给大家读完了,什么叫自己佛法论,什么叫千眼千手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们看世尊如何破除对它们的执着,我们平常经常听到朋友说,自己身中有佛法,自己身中有佛宝。他说佛教说了,不要叫你去打坐、去修行、去参访明师啊,自己心中就有佛法,自悟自得,你看释迦摩尼佛他拜谁为师啊?他就没有老师,因为自己心中有佛法,我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这么理解佛经。好我们今天来一下,世尊是怎么说自己佛法的,世尊告诉我们“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这句话说的非常清楚,悟明自己本来真性,这叫作“自佛”。也就是说若你说自己心中就有佛,不劝人去修行去悟。不修那也就是说,你现在已经悟明了自己本来真性,说白了,也就是说你开悟了,对吧,你开悟了。所以说你开悟以后,你通宗了,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随便什么道皆合经意,我们的一代“宗师”、“大德”就出现了。

但是这里面危险啊,这金刚经论告诉我们,若这个人邪见自专,上无师证,下无师传,谁知道他悟到哪里去了那,所以这个法绝对不是轻易而言的。要悟明,明明白白彻悟本来真性,这是真的是真正的悟道。禅宗里面很多的祖师大德提醒后代的人,你不要随随便便,不要随随便便,所以我们看到禅宗的门庭非常之高竣,非常之严厉。为什么要这么作呢?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可以讲这种门头培养出来的统统都是增上慢者。所以欲得道非**不可,因为没有什么。因为就算你今生开不了悟,若你对佛、法、僧三宝真有信心,就按照我刚才说的,我对佛、法、僧三宝绝不毁谤,我绝对有信心,我行三归五戒,我行十善,不会堕落的。你可以老实的做这样的人,如果你连这都做不到,更谈不上生起无上的菩提心,却说自己开悟了,到处讲经说法,到处与人宣说、劝人归化。甚至有些朋友徒众如云,你教他什么?你教他去哪里啊?若你真的认为自己已经悟明本来真性。就像过去的禅宗大德说的,你道一句来,你到我面前来说说看,过了我这一关再说。如果不能过我这一关,你胡说八道,马上忏悔,我们看过去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大德里面,多少的公案都在说这个。我们现在对公案所说的离奇的境界,那些语言很欣赏。但是有没有真正细心地看过,过去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大德们,他是如何求道的获得证悟的?对获得证悟这一点,过去的人绝对不马虎的啊。

再看对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这里面说的非常清楚,你若说自己心中有法宝,指的是什么,世间法你通达,出世间法你也通达,你知道世间的因果如何,如何苦?如何造成这个苦?这叫明白世间法,你知道这个因缘。什么叫出世间法,你知道如何成道,如何解脱,也就是所谓的灭。所以说通达四圣谛,这个叫通达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你都能通达无碍,这才叫做你自己心中有佛法,这就是自己佛法。就说你自己得契入,得证得,得修炼得,你才能说你自己心中有佛,自己心中有法,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自己佛法指的是这个意思,不要看言辞说的简单,含义深刻,世尊开示这一章,文殊菩萨这样问佛,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世尊说“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通达佛理这个才叫自己佛法,亲证佛理才算得到了自己佛法,好这是讲到自己佛法大家要注意的偏差。

下面再来看这个千眼千手论。我们平常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那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修佛法修多久,经常看到千手千眼菩萨现出来。我同时看他说话,看他的神态,最后却发现他的心情非常烦恼。我想你都看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了,你怎么会不获清凉地啊,你还那么烦恼,整个脸色都是苍白的。我说你看见了什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对不对,你真的是看见了吗?世尊为了破除我们这种对相的执着,为我们开示。文殊菩萨问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啊?他是怎么具的……,也就是说观音菩萨真的有千只手、千只眼吗?世尊说“眼表见性。手表妙用”,千手千眼是这个意思。眼睛比世间人的明亮,能够见自性,比喻见性的功德。什么叫见性,悟明佛性啊,心光发放啊。手表妙用,千手千眼表无量的方便法门,悟得自心千手千眼度众生,是这个意思。如果能彻悟明心见性,世尊说就如同千佛见性一般,因为千佛共见一性,都一样的没有区别,所以叫千眼同放光明。自性又发生妙用,在无为的自性中发生了大慈大悲之妙用,就像千佛妙用般的无二无别,所以叫做千手同作用,所以这才叫千手千眼。所以说方成体用两显,都显示出来了,是这个含义。

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这个圆通教主,《楞言经》里面讲的,二十五圆通章,最后文殊菩萨抉择的时候,以观音法门为下手最易、最当机之法,所以世间人也称观世音菩萨为圆通教主,体用两显,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这个汉传佛教里面,通常在密法上,涉及到念咒,一般都把观世音菩萨作为法主,作为教主。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所现的这种相,等等,通常都包含着密意,秘密的含义。所以说佛像也是用来表法的,当然,有一些秘密的修行,比如说本尊的修行,也会以观想佛像为方便,来修行这个本尊,这都是方便之法门。所以说没有真正信心具足,遇到真实清净传承,你说你有千眼,你如何辨别,如何见性呢?好了,你跑出一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你说你开悟了,不对吧。所以说不能彻悟明心见性,所以世尊这里告诉你,因见性而发生妙用为千眼千手。

从前面讲的“七宝布施论”、“王舍城论”到“自己佛法论”、“千手千眼论”,这个都是在破除我们相上的执着。可以这么说,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再说一下,世尊和文殊师利菩萨一问一答,之所以这样说,他的悲心都在于希望我们警醒,趋入这个金刚心总持之门。 所以说处处指归,若离开现前当下身心的觉醒,你这个修佛不知道修到哪里去?所以在《金刚心总持论》里面号金刚心为总持门。而且这本经非常殊胜在于什么,他真的如同开经缘起所说的,为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免入歧途开示,所以世尊说是三根普披,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修的很好的,修的很久的人,都应该重新回头,看一看世尊为我们开示的这个金刚心总持门。所以这本经书处处都在现实的行为中,都帮助我们去趋入真正的法要。所以说这本经书功德不可思议,经文如此甚深微妙,令人赞叹,今天就说到这里,主持人请接麦。阿弥陀佛!

问题1: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学佛之人如何做才叫通达世间法?
悲华禅师:好的,这个世间法,大家不要误会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世间法不是说,我这个电脑我会不会懂得安装这个硬件,这叫世间法,不是的。世尊在这里讲的通达佛法的法要,世间法出世间法通达。世间法指的是世间的因果法,就是说世间的集谛和苦谛,他明白世间苦,苦在何处。他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苦,是什么导致这个苦的,这个叫作通达世间法。那出世间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道谛和灭谛通达,他知道什么道路导致这个寂灭涅盘,这叫出世间法。明白四圣谛名为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通达就在于觉醒自己当下身心,也就他心生一念,一举一动都明白这个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叫做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就是世尊所开示的自己佛法论,你这样理解就不会有碍。好吗,如果那样就太累了。为了学法还得把电脑硬件都学通,那才叫通达世间法?所以我经常讲一句话,不要把出世间法说成是世间法,有的时候也是方便说。真正的佛法上,佛法没有世间法,整个的佛法都不说世间法,它说的就是佛法、觉悟之法。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我们看下面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2:顶礼师父,请问师父,修四无量心和修发殊胜菩提心有何关系?

悲华禅师:好的,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我们修四无量心通常叫修四梵行,也是一种禅定的法门。按照《阿含经》所解说的,修这个心通常是往生梵天,就是初禅以上的天。也就是说佛法上借这个,它来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他变成佛法上所说的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什么叫慈心那?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就叫慈无量心,慈心是无量无边的。愿诸众生原离痛苦及痛苦因叫悲心,悲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极乐,我的心愉悦这个就叫作喜无量心。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能够主平等舍叫舍无量心。这个修四无量心从舍开始修起,圆满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当然是有联系的,什么叫殊胜的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世俗菩提心,一种叫胜意菩提心。发起胜意菩提心就要证悟,悟得本心,方能在本性中起妙用,如同千手千眼论所说的那样,那是胜意之菩提心。那世俗菩提心,就是说在没有悟道之前,所发起的心叫世俗菩提心,这个心简单说就叫为度有情愿成佛。具体体现在菩萨的四宏誓愿中,所以这发殊胜菩提心,我们先从学着发菩提心开始。就象太虚大师所说的,我不说我发菩提心,我说我乃学发菩提心。我不说我贪求立刻成佛,但愿我生生世世行佛道。这是太虚大师所发的愿,就是这种示现告诉我们的。从发愿菩提心到行菩提心,发的愿最后去实行、圆满,最终会证得胜义的菩提心。这个因为时间关系这个我们不铺开说。他们之间内在的关系,就是慈悲喜舍的心——四无量心,就是发起殊胜菩提心的原因,可以说他们是因果关系吧。若大慈大悲的心,不修这个大喜大舍的心,你不能真正的圆满,所以说也难发起这颗无上的菩提心。所以说有的人他有慈悲心,有喜舍心,但是他并没有说发愿,我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且他度众生,我也想度众生,但没有说我愿度尽一切有情,不能称为发了菩提心。好吧,因为时间关系,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我们的自性在哪里?在内还是在外?它怎样在我们身体里起作用?
 
悲华禅师:好,问题问的好。我们的自性在哪里?自性我们平常简单叫作自己的本性,这都是方便说。若说真自性,它非在内,也非在外,也非在中间,山河大地、太虚空,乃至微尘,都在自性当中,这都是左说右说,都方便说。若论自性本性,世尊曾经说过,无有法可说,没办法说,就象涅盘的境界无法真正用语言表述。但这个自性虽不能说,但是可以证得。所以说我们要找自性,这是方便说,不是说我们真的去找一下身体里面有哪个叫自性。就象很多朋友说,我的天眼是在额头还是在后脑那?他到处找这个天眼。对吧,不是这样,我们修行我们讲现前当下的身心。因为我们现前当下的身心处在一个无名的状态,只有觉醒了,那才能觉醒自性,是指这个意思。他靠悟得,靠觉醒而得,通过清净一切的烦恼,修清净行,走智慧之正道,而获证佛性、真性吧。所以这个自性不要理解为,这个是身体里面的,其实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说我们真正迷失了本来的真性。什么叫迷失本来真性那?本来的真性里面,并没有这么多的贪、嗔、痴、慢、疑,没有这么多的苦,所以说我们的身心被五蕴所负,在五蕴的执着中我们不能出离。所以说修行能见自性,这个见是方便说,所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用言语说有个什么形象的东西,叫做自性,就是说自己身心真的彻悟,自己的身心透亮透亮的,完全明了了,这就叫见性,是这个意思,好吗,就勉强这么说吧。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我空与我法两空怎样解?
悲华禅师:这个是名词上的问题,这个不是解不解,你最好还是不要用你的分别意识去解吧。我们从名相上看,我空,我们讲破人我执和法我执,这个人我和法我他也都是我,所以我空,我法两空指的是人我执空和法我执空,所以称为我法两空。这是名相上的解释,那这个人我执,我们觉得有个我相、人相,对吧,那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粗的一种我相。那么法我是一种更细的我相,所以说这个智慧的道路,般若的道路,是通过般若的觉照,照破五蕴皆空,照破人我空,照破法我空,悟到一切皆空,是这个意思,是这样一条道路。就象我们前面讲的,修布施、修佛道等等,修这些都是为了证悟这个我空——人我空和法我空。你若能证悟人我空,你就达到了初果罗汉的境界,若能完全证悟法我空,达到究竟证悟自性,那么可以讲,你达到了登地菩萨的境界,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能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吗?
悲华禅师:可以往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说你业完了才可以往生的。因为莲花开九品,极乐世界有常寂光极乐世界,有报身佛的极乐世界,有化生佛的极乐世界,不同层次的世界。哪怕你信心不是很坚固,也能往生到极乐好世界的边地疑城,500年花开见佛,忏悔了以后花开见佛闻法。这个往生,带业是可以往生的,但是你为了往生,你必须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积累自己的福德资量,善根、因缘、福德成熟了,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如果都不在业境晴空,你已经悟到无生法忍了,也许你就不一定急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吧。修法深入以后,净土深入以后你对这个问题不会有疑惑的。比如说,你不要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的净土,你对弥勒菩萨有信仰心,行五戒十善,一心记念弥勒菩萨,也都能往生,也可以讲带业都能往生。所谓的带业就是讲没有证到,就是你修行没到那个程度,但是这个往生之门是可以开的。也就是说我们发愿不在这个人间了,生兜率天或者我不愿意再入娑婆了,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是跟你的心愿,跟你的信、愿、行有关的。你如果信心不是朝向这里你就不会往生,你如果朝向其它的地方,你就往生其他的地方,因为我们可以讲都在往生,看你往生哪里而已。这个问题回答到这里,下面还有问题吗?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科学告诉我没有神鬼,但我首先要相信佛,这首先就是一个障碍,我的教育阻止了我前进。
 
悲华禅师:这个谈不上开示,可能这位朋友他可能刚听不久。这个科学告诉我没有神鬼,是的,科学没有告诉我如何了生脱死?科学没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在哪里?科学没有告诉我哪一条道路是正道,能够究竟清净解脱,只有佛法告诉我,只有佛、法、僧三宝告诉我,所以说我没把希望寄托在科学上,去归依三宝去修行佛道,好吧。这个你要相信佛,我觉得你还是从认识什么是佛开始。科学告诉你没有神鬼,科学本身就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科学领域,有没有灵魂也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佛教里面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佛教是靠实真实证的,世尊告诉我们,这个佛性就是我们每个有情众生本有的,人人具足,个个不无,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而且佛教以苦,以苦谛为中心来化导众生。也许有一个东西你不能把握,你想了一整夜、想了一整天你都不知道佛跟鬼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你觉得人生苦不苦,你觉得生命这种状态解脱吗?好,佛法告诉你如何离苦,让你认识苦从何来,为什么苦,所以说整个佛教的修行,可以讲佛教他是一条讲如何离开苦的这个宗教,以这个为核心。所以说科学解释不了神鬼的问题,佛法能解决,所以说你应该多去学佛,这个相信佛并不一定意味着说,要相信自己头脑里面构筑的所谓佛的概念。你的教育如果阻止了你前进的话,那就把这个教育搬开,说明这个教育不圆满,你来听听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教育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全部收集在三藏十二部经里面,这种教育,这种教化看看会不会让你明白自己生命的真实,找到生命的意义。解决人生、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迷惑和痛苦。这样来信佛,佛不是怪物,也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一个东西,我简单说到这里吧。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氤氲 即遍满十方 众生祈求 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1:01:45 编辑过]

2004/12/21 20:29:00
智光整理这篇,师兄们别抢哦!
2005/1/9 17:36:00

顶礼上师!

弟子这段时间忙着应付考试,没及时把文章整理好!

惭愧!

2004/11/23 17:54:00
轻师慢法论三十三到千手千眼论三十七
弥勒尊佛,大家晚上好,这个刚才因为前面也没听清楚,今天晚上之前有很多朋友和我讲今天晚上是圣诞之夜。这个圣诞应该是耶酥圣诞吧,我不知道哪个圣诞不圣诞的,我只知道佛、菩萨的圣诞,刚才白天在聊天室里也听到一些朋友说,今天晚上我要去玩,听经呢没有办法了,我说这个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说玩不好或者什么不是,这个怎么说那,我其实一直一再一再反复的强调,真的说句实话我们处在末法时代。这句话不说完全对,也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对。什么叫处在末法时代,处在末法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哪几种不同的反应那?如果是菩萨他知道这是处在末法时代,他的心就非常的难受,他就会发更大的誓愿。他在修行上就会行更大的苦行,他会誓愿去住持圣教,悲悯圣教一发危情,用虚云老和尚他的记,他所说的那些话,他一生中不顾辛劳的四处奔波,为力挽狂澜,树佛正法之传,这是菩萨听闻到这种情况的感觉。如果是大家经常说的小乘、声闻立志发出离心的圣者,行这条道的人,他就会怎么样,他会深深怖畏,感觉非常恐怖,为什么恐怖那?象那些罗汉很多都纷纷涅磐了,《妙法莲花经》中说很多声闻、圣者他们并没有发愿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听佛这样讲,他听了很难受,他愿意到其他的地方去度化其它的有缘众生,他没有这个心量,不能发愿再往生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进入这个末法时代,纷纷涅磐不愿住世,那么好了那些出离心没有升起的但是却有幸归依了三宝的人,他深信因果,畏惧落入三恶道中。当然他心量不大,他只求人天福报,怎么说,再怎么说希望我与三宝有缘,愿佛、菩萨慈悲救度我,所以说他还是慈悲行善,在家行三归五戒,虔诚的礼拜祈祷佛、法、僧三宝。这种人他怕将来堕入恶趣中,而发心。好了除此以外剩下的就是说不归依三宝的人,或者说虽归依三宝但不知道什么叫归依,那这样的朋友或者今天……,这个为什么,因为我是个出家人,说话不存在说要去讨好谁,或者是一定要把没有的事情说成有,一定把有的事情说成没有。所以说我们因为无始以来业障深重,对生死、对末法不惊不怖,没有这种感觉,所以经中经常大量说这样的话,他说“我所说大法大人所乐听,小人所恶闻“,这里说到小和大。大人喜欢听,但是小人不愿意听闻,因为这违背他平常的很多贪欲等等,这里的“大人、小人”就如同大乘、小乘,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像世间法所说的那样去指责、去毁骂这个人是小人,用意很清楚。是的今天晚上是这个叫作这个西方的节日叫圣诞节,对啊,圣诞节对我们三宝弟子,我们庆祝什么?我觉得在哪里,人的心有没有心心念念真正的知道佛、法、僧三宝重要。这里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就真的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可以讲,不管怎么说,有缘聚到这里来听经闻法,或许也是前世有缘吧,这个因缘很难得,因为在我心目中、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觉得能够听到真正去宣说与佛法甚深之道相应的这种机会很少,虽然也许很多朋友觉得像我这样已经很幸运了,能够亲近这么多善知识,能够听闻经法,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之稀少,难得难遇,所以我不做此轻想。因为各种原因的关系,《金刚心总持论》我必须尽快的把它讲完,所以安排三、四次以后,我们将结束《金刚心总持论》的讲解,因为讲经是这样的,如果说《金刚心总持论》的各种甚深之用意对今日学佛者的一种甚深之启迪,如果讲到现在,如果真的很认真的去学,去听我想一些朋友已经受益了。若无心听闻,若觉得好象就是我常说的听经闻法就象逛百货,反正满街摆的都有、到处都是,若做此想者他反正听不听利益不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若想真修行,若想发心求道,难中之难。我不管朋友怎么批评我,好象这个说法这么悲观,不,不是这样说的,因为我看了这么多佛经都是这么说的,我想世尊是不会说错的。所以说有的朋友说我这方面说错了,那我认真听完以后也不做检讨,还是坚持我的这种说法。今天我们要讲的东西比较多,我有这个打算,我们今天把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一直讲到后面千手千眼论,我想做一个粗略的讲解,就是不再逐字逐句的讲解,然后每读完一个论就把这个论里面的要义提示出来。我们在正式讲解前还是作个加行,这个加行就意味着、代表着我们学法的一种心,所以我们必须作这样的前行观修。就是我们也在我们听经闻法求佛道的路上,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依然保持不变。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修行人一天到晚就念一句佛号,或者为什么有的师傅整天到晚就懂得念经,等等,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修行者的行愿的缘故。你看昨天晚上,我话还是多了,昨天晚上惜福法师也通过转播给我们大家讲在家佛子的忏悔,讲到戒律的问题。可以讲这个法要是非常殊胜的,但是因为各种机器的这样的违缘等等,虽然说我们没怎么听清楚,但是如果是真的珍惜的朋友,他还是认真的听的。因为真的很不容易,作为一个修行的师傅能够透过这种网络的因缘,不惜劳苦的为大家开释法要,这是非常难得的,值得赞叹的。所以说今天在讲经之前,我也在此也顶礼惜福法师,愿一切善知识住世,排除一切的违缘能让正法住世,不遭邪惑。今天正式讲经之前作个观修。顶礼持教大德,顶礼十方三宝圣僧,南无布大雅,南无达玛雅,南无伞噶亚,让我们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护法龙天赐吉祥, 让我们身口意皆得清净,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祈求圣尊足。恳请恩师赐加持。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失正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所说和经意。回向人天利有情。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萨婆诃。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嗡,摩利。摩利。嘛哈摩利,耶梭哈。好,最后 ,我为大家诵完了释伽牟尼心咒,感念世尊慈悯的悲心,感念释伽牟尼佛,我等五浊恶世仍不舍悲心,修一切苦行为我们传授甚深之佛法,顶礼释伽牟尼佛。
好,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讲解。大家一道继续来学习。首先要讲的是题目叫作“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这节和上一节“三十二明师口诀论”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完,今天就来继续说,那么在此之前还是请主持人给大家读一下,请工作人员把经文贴出来,以下在我说的时候再贴,大家来一道学一下,好吗?现在请先把这个“轻师慢法论”的经文给大家读一遍好吗,我们来先学习一下经的原文。
主持人读经文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好,非常感谢主持人为大家读这段经文。世尊在这里为我们开释的是关于轻师慢法,这个我给大家归纳一下,帮助大家理解这段经文。这个是在上一节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世尊赞叹了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的这些各化一方的菩萨,他们种种的难得难遇 ,也赞叹了有缘得遇者不管 根基大小都能成就佛道,这样一个非常 非常安全的道路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问佛,他问的很巧,你看。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云何度脱。这些人怎么度脱啊?结果世尊的回答仍然是出乎预料之外。世尊后面说了什么?他说这些人轻师慢法。是憎上慢人,刚才读错了应该是憎上慢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里说的很严重,在我们讲解这本《金刚心总持论》也就是《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之间,也听到各位朋友的反馈。有的朋友认为这本经论是伪经,为什么说他是伪经那?因为这本经尽吓唬人的,什么事情都说的那么严重。我认为不见得,这正是因为你不解经文的缘故,并不是你认为的这样,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罪业不惊不怖的缘故。并不是这里威言怂听,为什么象这经上说的种种情况,若我们正确的理解,我是指你不要误解经文,这个身命终时。为什么入大阿鼻。阿鼻狱大家知道这是地狱呀,是无间地狱。这个地狱的寿命可是万寿无疆啊,很绵长。这在密法里面,我们现在大家很熟悉讲密宗。讲密宗里有戒律,其中最重要的戒律就是对上师轻慢,忤逆上师、轻师慢法,这个罪业在密法里面是什么呀,是堕入金刚地狱,据说是比这个阿鼻地狱更难以忍受,这个罪业十分之大。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轻慢师长,所以说轻慢师长这不是小罪,这是诸罪中最重罪。大家知道善心比丘,善心比丘知道吗?阿难尊者就是在善心比丘不在做佛的侍者之后,接替了而成为释伽牟尼佛的侍者。在善心比丘在做佛的侍者的时候,他慢慢慢慢他也就看不起了佛陀,而佛当时就是他的上师,也就是说这个释伽牟尼佛就是善心比丘的师父,就是他的上师,他渐渐就瞧不起世尊。他天天地看着世尊行、住、做、卧,觉得好象也没什么了不起吗,终至到最后他也毁谤了世尊,也就是说轻师慢法。然后最后善心比丘是落入了饿鬼道中,而这个善心比丘可以讲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佛所说的经法他都能背。那他怎么会堕入饿鬼道那?最重要的一点轻师慢法,这种忘恩负义之人,今天世尊在这本经书法宝里面说的非常清楚,轻师慢法就是这么大的过失。还有这个悉婆达多,大家就更熟悉,示现为什么,堕入地狱道中对吧。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个轻师慢法,所以说世尊绝对不是威言怂听。所以说印光大师说过,学佛者先从恭敬学起,得一分恭敬得一分解脱,若十分恭敬得十分解脱,所以说学佛要先学什么?先学恭敬,更何况是对传给自己佛法、摄受自己的恩重如山的上师那对吧。世尊在这里,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非常明确了这种轻师慢法之相为何,轻师慢法这是一个道理。
他说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似皈不皈随随便便,身虽礼拜。心多疑悔他不相信,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这句话很清楚。责备老师你怎么不慈悲啊,不度我啊,所以他这样的人他来亲近善知识他不会得到任何解脱。他的行为不象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发大心的菩萨,数数清净、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乃至最后以心印心,体性相合以道传道,对不对,所以截然相反。我经常讲,也就虽然靠在师父身边,但是他并不听从师父的安排,自心不悟,反言责师,说法没有说半天,辩论倒是去了大半天。所以这种人很难度脱,这种细相大家参照经文细细的去检讨,这一点我不想多说。
文殊菩萨问此等男女如何度脱那,世尊说,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这种人没有福报,智慧很少,有福报的众生绝对不会轻师慢法,有智慧的众生他不会去看,他自己所依止的善知识的种种示现出来的外表,而取相执着,他绝对不会邪见自专。什么叫邪见?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开悟却又如何坚持自己种种知见不肯放下那?这分明是自慢,说这个慢心就从这里开始。如此的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他所获得的一切知见皆是邪见,从哪里体现出来轻师慢法。所以世尊说,何以故,这里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不得不深思,世尊开释这里面的因果。他说“重师者。便重其法”,你尊重师父,你肯定会重他所传的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所以说世尊说轻师慢法,是憎上慢人,什么叫憎上慢人?有两种慢。一种叫卑下慢,一种叫憎上慢,这个不用讲,憎上慢讲的就是什么?恭高我慢反而瞧不起比自己高的人。卑下慢指的是什么?这种人太自卑了,天天在那里哀叹,哎呀,这个佛法这么难!佛法这么难!我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实现。所以他就会说你看这个悲华禅师说法说的那么苦,好象悲华师父说佛法太难修了,他呢他其实有诽谤我说法之嫌。说句实话因为我并没有告诉你修行很难,我只是告诉你要老实修行,你说对不对。如果你今天未真正生起出离心,你不要跟我说,你是在修解脱道的法,我只这样告诉你,因为你的心实在是对三宝刚刚生起信仰,你应该听佛的教导,从三归五戒开始,做一个修人天道的三宝弟子,这并不难吧。这个归依三宝的弟子修人天道与人说话恭恭敬敬,不随便说经法,不与人乱争斗。这个很难吗?我没有叫你受持现在马上受持无上甚深法吧,我也没有跟你说密法吧。我可以讲什么都没有说,就算禅定的基本法要我在这里都没有宣说,说了这么多无非还是三归五戒,信向三宝,尊敬师长,正心正意,求佛正道。你说对吗?所以说不思反省,反为憎上慢人,轻师慢法是憎上慢人,世尊说虽然与师同行,犹隔千由旬外,身死命终堕入大阿鼻地狱,千佛出世,莫能救度。千佛,贤劫千佛,释伽牟尼佛、弥勒佛乃至最后一位出世的佛是楼至佛,这个楼至佛就是我们现在护法的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因为过去往昔的愿力,他在我们这个贤劫最后一位成佛,这些佛都出世都没办法救度。因为他有这么深重的恶业,他一意孤行、轻师慢法,甚至谤师诽法,他入了地狱中,你看那么长的时间,千佛出世他还见不到佛,能救度他吗?所以说若他一意孤行不反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不是危言耸听,释伽牟尼佛、世尊是实语者、真语者、是不诳语者,他不可能去欺骗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他不会的。我想欺骗也轮不到这么大慈大悲的世尊来欺骗我们,不会的。象那些慈悲的师长们,你说他们为了什么,难道我去相信他们会骗我们吗?不,不这样想,这样想大罪过也。那么好其它具体的大家可以研究经文,细细的来参详,所以轻师慢法有此大罪过。因为在前面世尊赞叹,尊重善知识的无量功德,甚至讲根无大小皆能得度,世尊甚至还怎么说那?就算你一生不懂得修行,到老了真正的悔改来修行,世尊说你也能成就佛道。这个佛道实际上是非常容易的,舍弃一期一点点的安乐,一点点的苦行却换来永世的解脱。这个不同于世间之道,看似有一点点幸福,结果到后面什么也没有,而苦难无边无际,这是完全不同的道理。所以说真正修佛是在走上一条易行道、解脱道,而不修佛背离三宝,背离师长,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这走的是一条什么道?是一条难道、苦道,不能解脱的道路。所以说你若这样抉择、衡量,看一看究竟是学佛难还是成就世法难那?好,这个我们就说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接着讲“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和“王舍城论第三十五”。请这个主持人再为大家再读诵一下。
主持人读经文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喂,噢这个“三十五”你们那边经文没有是吗?若尘如雪你没有是吧,噢没关系,到今天还没有把经文凑齐,好吧,这个我们其它今天不说,好吗继续讲下去。
这里面世尊为我们开示“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何谓真正的七宝,这个可以这么说从“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一直到,后面所说的一直在为我们破除相的执着,就是破相。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破相,破除这种对外相执着,而却不悟这个法,真正的这个无相之心意的过失。我们平常经书上所说的真正的布施是什么,经书上常说的王舍城是什么,经书上常说的自己佛法是什么,我们经常所理解的千手千眼是什么,等等,都是为了破除对相上的执着。
我们来看,第一个世尊所说的一身有七宝布施。文殊菩萨问的这个问题,这个七宝布施,这个宝世尊说了,这个“宝”指的是什么?是眼、耳、鼻、舌、身、触、意等等,这七宝不贪这才名为真正的布施。所以不贪是真布施。所以六度里面说,布施度悭贪,布施度悭贪!布施得福报,不布施悭贪者得贫穷报。这一切的关键因果,就在于你的心是贪还是不贪。不贪的是什么那?不贪的是我们的这个肉身,不贪我们刚才前面所说的七种,不断攀缘外境,不贪这个,不贪这个的享乐,这叫布施。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布施钱财也好,不管是做法布施也好,不管是进行无畏施也好。怎么样?都是为了度脱我们内心对财物的悭贪对吧,对法的悭贪,对这种自己生命的一种吝惜,所说说不贪乃是真布施。所以说我们广行布施、广行供养,它的用意就在这里。一个人如果如此的贪爱他自己的珍宝,他肯舍出来为了供养佛、法、僧、三宝,为了供养这个善知识。他的心他就能离贪,而离贪的心就和佛性相近,他这种人才真正的会悟入,佛所说的一切皆空之法。象《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说你头脑里面与人辩论,这个是无所住、有所住,可是你不对的。《金刚经》说的很清楚,无所住而布施。他能舍这个钱财乃至生命对吧,而且还能舍弃这个有所思跟能思,以及所思这种相的执着。这个布施可大了,而且在智慧中圆满起来了。所以说你如果真能悟入《金刚经》所说的无相之布施,那么好了,你何以呢连一点点的钱财、一点点这种好象自己觉得,好象自己懂了些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去奉献给三宝?不愿意去奉献给如母的有情,自己心里也不愿意多奉献些那?却去斤斤计较我获得了什么?你行财布施的时候是为了度脱自己对不对?所以说你能舍,难舍能舍,最珍贵的、最宝贝的为了求法,为了三宝、为了善知识你都能舍这是真舍呀,对吧。好了,法布施,比如我把我自己所理解的佛法真诚的去告诉别人,劝化别人,我们是为了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让别人感谢我们,而且我们一点点都不贪吝我们所获得的法。但是这里说回来了,我们怎么能拿这一点来衡量一个善知识,我一直问你?你为什么总是不告诉我?因为我们前面说过,善知识是非根不度、非器不传,就因为你不珍惜这个法,就因为你为了这个法你不肯布施、不肯离贪。所以说善知识才为尊重其法不轻易传你法,等你,这个就是真正的布施。所以你若能把自身的七宝加以布施,你怎么不会成就佛道。这个绝对不是说你今天布施了多少钱,或者你作了多少的功德能够换来的。所以《六祖坛经》里面说成道不在于布施多少钱,布施钱而离贪,成道也不是在于不布施钱,钱这个东西是死的。对于贪财的人意味着什么?是贪爱的对境,对菩萨来说意味着是布施的对境,看你怎么用怎么用心,所以布施是为了离贪。这就是《七宝布施论》世尊所开释我们的甚深法要,所以你在意念上若能布施,这就是法宝布施。以无所求心而说法这是正说。你的本性、你的心性不贪世间娱乐这是佛宝布施。世间娱乐,比如说今天晚上朋友那边有晚会,玩玩乐乐很快乐,你不贪,你布施了你不去,你来听经闻法,不去搞热闹庆祝,这就叫不贪世间娱乐,这就是性宝布施,这才是真布施。若你不能作到这些布施,不能为法而忘欲,不能对三宝深深恭敬,好了你这个布施,你虽然也跟别人讲,我作了多少多少功德,其实有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人如果能悟到自身中的七宝,能够这样的进行七宝布施,胜过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这个福大了,因为它就是通过这个而引入了般若的开启。而这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佛性之般若,这个般若之实性是千斤难买的,是万劫难遇的。佛经里面开释,若能对《金刚经》能生起一念之信心,世尊说这种人功德不浅啊,真的是了不起呀。真的是不止一佛、二佛、三佛、乃至千佛面前而种善根,他才会相信这样的法。这个意思并不是告诉你说,念《金刚经》啊,念多少多少遍可以超度什么,可以有多少多少的功德,这叫信受《金刚经》吗。不对、不对,你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一切能舍啊,你能不能作的到,皆舍弃,让诸法皆空处,能证佛所说之真正涅盘,能得无上之法意,你能作的到吗?哦,作不到,所以你甚至连理解释迦牟尼佛,在往昔生中三大阿僧抵劫难行能行、苦行能行,你都无法理解,无法理解因为一看到释伽牟尼佛舍身喂虎,一看到释伽牟尼佛连自己生命都可以布施,你不会流眼泪,你不会感动,你反而告诉人家太恐怖了。这有什么好恐怖,释伽牟尼佛早就获得正觉,可以这么说为了累积这个福报,为了创造度化众生的因缘,他不惜一切劳苦,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化我们这些人。所以说我们的心想一想,跟佛比差太远太远了,所以说怎可不生惭愧之心那?怎么还会有如许贡高我慢那?未解说解、未证说证那,这又何必那?所以说这个《七宝布施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布施。
下面我们来看《王舍城论》第三十五,主持人你那里有这段经文吗?请接麦。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好,能听到我说话声音吗?行电脑反应了,好的,我们来看这个王舍城。
这个王舍城是非常著名的,喜欢看经书的朋友都看到这个,这个王舍城经常提到。这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大师呢也有引用过。我们来看世尊今天开示《王舍城论》,实际上是给我们开示,这个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要诀吧。看到没有,这个修行在修什么那?就在自己当下现前的身心中来修,就在自己当下现前身心中修!
这个六根、六尘、六识我们这样来看,六根对六尘,因六识而起了别作用,然后心比喻成舍,性比喻成王,以此来比喻。说到修道一个重要的东西。好那归纳起来这里面其实非常清楚,就如同《楞严经》里所讲的,一切众生轮转六道,什么原因?他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他的门在哪里那?就是六根,一切诸佛转凡成圣获得解脱,他的关键在哪里那?就在六根门头,所以佛经里经常讲这句话叫“六根清净”。但是今天我们很多朋友,特别是不了解佛法的朋友,他一说到“六根清净”他是用来干吗?他是用来比喻出家人的。或者说不是用来比喻出家人,是用来轻慢僧宝,指责出家人的。他说你都出家了,六根都清净了,还不清净呢,你还在这里干什么?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话,错也,六根清净是讲出了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关键所在。也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的沉迷,我们又如何的解脱,全在六根门头。全在于我们的心性,如何运用这个“王舍城”。这个“王舍城”就比喻为治国平天下,就如同管理一个国家。所以说我们管理我们自我的身心——六根,就如同在管理一个“王舍城”。所以世尊在这里作了一个非常善巧的比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道?因为我们的这个六根识,贪爱种种六尘,六贼不断的侵入到我们的国家来。我们之所以为什么修行很难?因为我们不愿意筑起戒墙。我们为什么不行   道那?就是因为我们性无道,我们的心性不是朝向智慧,它不是公正无私,它不是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它不公道,所以说这样的行证没有办法。我们平常人的修行,因为不护六根门头,也就是说不愿意受持戒律,不愿意防护戒律,就如同城墙是破损的。所以如果说城墙是破损的,这个六识本来就习惯于生死流转,本来就流于放逸之行,所以你如何??你念佛喊破了喉咙,就算你看《金刚经》,到处去参求经书,与人争论的口焦舌干,你还是无能为力,城墙都破了,你如何成道,这是给我们的启示。所以若要真修行必须知道,修行就在现前当下的身心,就是要把住这个心性之关键。所以《六祖坛经》里面讲,如果你的心舍是魔来做主、做王,那你就陷入魔道了,如果你是佛性现前,来住这个心舍,那就是佛在舍,这就是比喻一个修行人用功,他修行的关键。所以说由此可见,就如同治理国家一般。所以说一个修行的人,对自己的心性要完全的觉醒,完全的在自己的心性上去用功才能修的成,然后对自己的见闻觉知,在这种明明了了心性的主管下,就如同说住国四相来辅佐君王,辅佐这个性王一体家邦,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才不会陷入五欲这种陷阱里去,经书上说五道井坑。所以说我们要运用我们的见闻觉知,在性王***处,其实这里面说到了,如果归纳来讲,还是在于什么,对于三宝的依止,在一体三宝的这种树立上。所以说这绝对是一条正道,在心性上你求一种明心见性,越来越认识自我,因为认识自我,认识最终自我的本性他是佛。所以说他运用他的见闻觉知,来辅佐这个本性的觉醒。这一切的法其实就是正法,就是法宝,它筑起戒墙防护六贼的侵入。他这个就是什么,清净就在于归依三宝。所以仍然离不开一体三宝的护持,所以说这就是正知,所以世尊说,若你能如此的治理你的自家邦,这个国家就会治世有法,治心有理。所以说才能获得,这样所谓的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可贵的“王舍城”的含义。以上给大家简略的归纳了一下这个道理,这个就是“王舍城”,并不是说这个“王舍城”真的,有个什么非常神秘的东西,真正的意思世尊要告诉我们这个。所以如果修行能不违背自己现前当下身心修行,能够作到把得定、坐得住,世尊说这个人是能够成就佛道的。这个是说到这个关于“王舍城”比喻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下来再接着学,〈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和〈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我们今天就可以讲完了,请主持人再给大家读一遍,〈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和〈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我们说完以后最后再来作个总结好吗?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能听见我说话吗?喂,大家好,噢出点故障不要紧。
刚才主持人给大家读完了,什么叫自己佛法论,什么叫千眼千手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们看世尊如何破除对它们的执着,我们平常经常听到朋友说,自己身中有佛法,自己身中有佛宝。他说佛教说了,不要叫你去打坐、去修行、去参访明师啊,自己心中就有佛法,自悟自得,你看释伽摩尼佛他拜谁为师啊?他就没有老师,因为自己心中有佛法,我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这么理解佛经。好我们今天来一下,世尊是怎么说自己佛法的。世尊告诉我们“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这句话说的非常清楚,悟明自己本来真性,这叫作自佛。也就是说若你说自己心中就有佛法,不劝人去修行、去悟。不修那也就是说,你现在已经悟明了自己本来真性,说白了,也就是说你开悟了,对吧,你开悟了。所以说你开悟以后,你通宗了,同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随便什么道皆合经意,我们的一代“宗师”、“大德”就出现了。但是这里面危险啊,这金刚经论告诉我们,若这个人邪见自专,上无师证、下无师传,谁知道他悟到哪里去了那,所以这个法绝对不是轻易而言的。
要悟明,明明白白彻悟本来真性,这是真的是真正的悟道。禅宗里面很多的祖师大德提醒后代的人,你不要随随便便,不要随随便便,所以我们看到禅宗的门庭非常之高竣,非常之严厉。为什么要这么作那?因为如果你不这么做,可以讲这种门头培养出来的统统都是增上慢者。所以**********,因为没有什么。因为就算你今生开不了悟,若你对佛、法、僧三宝真有信心,就按照我刚才说的,我对佛、法、僧三宝绝不毁谤,我绝对有信心,我广行三归五戒,我行十善,不会堕落的。你可以老实的做这样的人,(如果你说我****,)更不用说生起无上的菩提心。你说我开悟了,到处讲经说法,到处与人宣说、劝人归化。甚至有些朋友徒众如云,你教他什么?你教他去哪里啊?若你真的认为自己已经悟明本来真性。像经书上说善男子,就像过去的禅宗大德说的,你到一句来,你到我面前来说说看,过了我这一关再说。如果不能过我这一关,你胡说八道,马上忏悔,我们看过去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大德里面,多少的公案都在说这个。我们现在对公案所说的离奇的境界,那些语言很欣赏。但是有没有真正细心地看过,过去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大德们,他是如何求道的获得证悟的?对获得证悟这一点,过去的人绝对不马虎的啊。再看对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这里面说的非常清楚,你若说自己心中有法宝,指的是什么,世间法你通达,出世间法你也通达,你知道世间的因果如何,如何苦?如何造成这个苦?这叫明白世间法,你知道这个因缘。什么叫出世间法,你知道如何成道,如何解脱,也就是所谓的灭。所以说通达四圣谛,这个叫通达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你都能通达无碍,这才叫做你自己心中有佛法,这就是自己佛法。就说你自己得契入、得证得,得修炼得,你才能说你自己心中有佛,自己心中有法,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自己佛法指的是这个意思,不要看言辞说的简单,含义深刻,世尊开示这一章,文殊菩萨这样问佛,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世尊说“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通达佛理这个才叫自己佛法。亲证佛理才算得到了自己佛法,好这是讲到自己佛法大家要注意的偏差。
下面再来看这个“千眼千手论”。我们平常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那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修佛法修多久,他经常看到千手千眼菩萨现出来。我同时看他说话,看他的神态,最后却发现他的心情非常烦恼。我想你都看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了,你怎么会不获清凉地啊,你还那么烦恼,整个脸色都是苍白的。我说你看见了什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对不对,你真的是看见了吗?世尊为了破除我们这种对相的执着,为我们开示。文殊菩萨问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啊?他是怎么具的……,也就是说观音菩萨真的有千只手、千只眼吗?世尊说“眼表见性。手表妙用“。千手千眼是这个意思。眼睛比世间人的明亮,能够见自性,比喻见性的功德。什么叫见性,悟明佛性啊,心光发放啊。手表妙用,千手千眼表无量的方便法门,悟得自心千手千眼度众生,是这个意思。如果能彻悟明心见性,世尊说就如同千佛见性一般,因为千佛共见一性,都一样的没有区别,所以叫千眼同放光明。自性又发生妙用,在无为的自性中发生了大慈大悲之妙用,就像千佛妙用般的无二无别,所以叫做千手同作用,所以这才叫千手千眼。所以说方成体用两显,都显示出来了,是这个含义。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这个圆通教主,《楞言经》里面讲的,二十五圆通章,最后文殊菩萨抉择的时候,以观音法门为下手最易、最当机之法,所以世间人也称观世音菩萨为圆通教主,体用两显,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这个汉传佛教里面,通常在密法上,涉及到念咒,一般都把观世音菩萨作为法主,作为教主。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所现的这种相,等等,通常都包含着密意,秘密的含义。所以说佛像也是用来表法的,当然,有一些秘密的修行,比如说本尊的修行,也会以观想佛像为方便,来修行这个本尊,这都是方便之法门。所以说没有真正信心具足,遇到真实清净传承,你说你有千眼,你如何辨别、如何见性那?好了,你跑出一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你说你开悟了,不对吧。所以说不能彻悟明心见性,所以世尊这里告诉你,因见性而发生妙用为千眼千手。从前面讲的“七宝布施论”、“王舍城论”到“自己佛法论”、“千手千眼论”,这个都是在破除我们相上的执着。可以这么说,所以说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再说一下,世尊和文殊师利菩萨一问一答,之所以这样说,他的悲心都在于希望我们警醒,趋入这个金刚心总持之门。 所以说处处指归,若离开现前当下身心的觉醒,你这个修佛不知道修到哪里去?所以在《金刚心总持论》里面号金刚心为总持门。而且这本经非常殊胜在于什么,他真的如同开经缘起所说的,为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免入歧途开示,所以世尊说是三根普备,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修的很好的,修的很久的人,都应该重新回头,看一看世尊为我们开示的这个金刚心总持门。所以这本经书处处都在现实的行为中,都帮助我们去趋入真正的法要。所以说这本经书功德不可思议,经文如此甚深微妙,令人赞叹,今天就说到这里,主持人请接麦。阿弥陀佛!
(师父掉线)喂没有问题吧,电脑有点死机,我重新启动,没有关系继续下去。
问题1: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学佛之人如何做才叫通达世间法?
悲华禅师:好的,这个世间法,这个大家不要误会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世间法不是说,我这个电脑我会不会懂得安装这个硬件,这叫世间法,不是的,世尊在这里讲的通达佛法的法要,世间法出世间法通达。世间法指的是世间的因果法,就是说世间的集谛和苦谛,他明白世间苦,苦在何处。他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苦,是什么导致这个苦的,这个叫作通达世间法。那出世间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道谛和灭谛通达,他知道什么道路导致这个寂灭涅盘,这叫出世间法。明白四圣谛名为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通达就在于*******自己当下身心,也就他心生一念,一举一动都明白这个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叫做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就是世尊所开示的自己佛法论,你这样理解就不会有碍。好吗,如果那样就太累了。为了学法还得把电脑硬件都学通,那才叫通达世间法?所以我经常讲一句话,不要把出世间法说成是世间法,有的时候也是方便说。真正的佛法上,佛法没有世间法,整个的佛法都不说世间法,它说的就是佛法、觉悟之法。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我们看下面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2:顶礼师父,请问师父,修四无量心和修发殊胜菩提心有何关系?
悲华禅师:好的,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我们修四无量心通常叫修四梵行,也是一种禅定的法门。按照《阿含经》所解说的,修这个心通常是往生梵天,就是初禅以上的天。也就是说佛法上借这个,它来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他变成佛法上所说的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什么叫慈心那?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就叫慈无量心,慈心是无量无边的。愿诸众生原离痛苦及痛苦因叫悲心,悲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极乐,我的心愉悦这个就叫作喜无量心。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能够主平等舍叫舍无量心。这个修四无量心从舍开始修起,圆满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当然是有联系的,什么叫殊胜的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世俗菩提心,一种叫圣意菩提心。发起圣意菩提心就要证悟,悟的本心,方能在本性中起妙用,如同千手千眼论所说的那样,那是圣意之菩提心。那世俗菩提心,就是说在没有悟道之前,所发起的心叫世俗菩提心,这个心简单说就叫未度有情愿成佛。具体体现在菩萨的四宏誓愿中,所以这发殊胜菩提心,我们先从学着发菩提心开始。就象太虚大师所说的,我不说我发菩提心,我说我乃学发菩提心。我不说我贪求立刻成佛,但愿我生生世世行佛道。这是太虚大师所发的愿,就是这种示现告诉我们的。从发愿菩提心到行菩提心,发的愿最后去实行、圆满,最终会证得胜义的菩提心。这个因为时间关系这个我们不铺开说。他们之间内在的关系,就是慈悲喜舍的心——四无量心,就是发起殊胜菩提心的原因,可以说他们是因果关系吧。若大慈大悲的心,不修这个大喜大舍的心,你不能真正的圆满,所以说也难发起这颗无上的菩提心。所以说有的人他有慈悲心,有喜舍心,但是他并没有说发愿,我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且他度众生,我也想度众生,但没有说我愿度尽一切有情,不能称为发了菩提心。好吧,因为时间关系,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我们的自性在哪里?在内还是在外?它怎样在我们身体里起作用?
 悲华禅师:好,问题问的好。我们的自性在哪里?自性我们平常简单叫作自己的本性,这都是方便说。若说真自性,它非在内,也非在外,也非在中间,山河大地、太虚空,乃至微尘,都在自性当中,这都是左说又说,都方便说。若论自性本性,世尊曾经说过,无有法可说,没办法说,就象涅盘的境界无法真正用语言表述。但这个自性虽不能说,但是可以证得。所以说我们要找自性,这是方便说,不是说我们真的去找一下身体里面有哪个叫自性。就象很多朋友说,我的天眼是在额头还是在后脑那?他到处找这个天眼。对吧,不是这样,我们修行我们讲现前当下的身心。因为我们现前当下的身心处在一个无名的状态,只有觉醒了,那才能觉醒自性,是指这个意思。他靠悟得,靠觉醒而得,通过清净一切的烦恼,修清净行,走智慧之正道,而获证佛性、真性吧。所以这个自性不要理解为,这个是身体里面的,其实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说我们真正迷失了本来的真性。什么叫迷失本来真性那?本来的真性里面,并没有这么多的贪、嗔、痴、慢、疑,没有这么多的苦,所以说我们的身心被五蕴所负,在五蕴的执着中我们不能出离。所以说修行能见自性,这个见是方便说,所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用言语说有个什么形象的东西,叫做自性,就是说自己身心真的彻悟,自己的身心透亮透亮的,完全明了了,这就叫见性,是这个意思,好吗,就勉强这么说吧。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我空与我法两空怎样解?
悲华禅师:这个是名词上的问题,这个不是解不解,你最好还是不要用你的分别意识去解吧。我们从名相上看,我空,我们讲破人我执和法我执,这个人我和法我他也都是我,所以我空,我法两空指的是人我执空和法我执空,所以称为我法两空。这是名相上的解释,那这个人我执,我们觉得有个我相、人相,对吧,那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粗的一种我相。那么法我是一种更细的我相,所以说这个智慧的道路,般若的道路,是通过般若的觉照,照破五蕴皆空,照破人我空,照破法我空,悟到一切皆空,是这个意思,是这样一条道路。就象我们前面讲的,修布施、修佛道等等,修这些都是为了证悟这个我空——人我空和法我空。你若能证悟人我空,你就达到了初果罗汉的境界,若能完全证悟法我空,达到究竟证悟自性,那么可以讲,你达到了登地菩萨的境界,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能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吗?
悲华禅师:可以往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说你业完了才可以往生的。因为莲花开九品,极乐世界有常寂光极乐世界,有报身佛的极乐世界,有化生佛的极乐世界,不同层次的世界。哪怕你信心不是很坚固,也能往生到极乐好世界的边地疑城,500年花开见佛,忏悔了以后花开见佛闻法。这个往生,带业是可以往生的,但是你为了往生,你必须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积累自己的福德资量,善根、因缘、福德成熟了,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如果都不在业境晴空,你已经悟到无生法忍了,也许你就不一定急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吧。修法深入以后,净土深入以后你对这个问题不会有疑惑的。比如说,你不要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的净土,你对弥勒菩萨有信仰心,行五戒十善,一心记念弥勒菩萨,也都能往生,也可以讲带业都能往生。所谓的带业就是讲没有证到,就是你修行没到那个程度,但是这个往生之门是可以开的。也就是说我们发愿不在这个人间了,生兜率天或者我不愿意再入娑婆了,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是跟你的心愿,跟你的信、愿、行有关的。你如果信心不是朝向这里你就不会往生,你如果朝向其它的地方,你就往生其他的地方,因为我们可以讲都在往生,看你往生哪里而已。这个问题回答到这里,下面还有问题吗?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开释,科学告诉我没有神鬼,但我首先要相信佛,这首先就是一个障碍,我的教育阻止了我前进。
 悲华禅师:这个谈不上开示,可能这位朋友他可能刚听不久。这个科学告诉我没有神鬼,是的,科学没有告诉我如何了生脱死?科学没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在哪里?科学没有告诉我哪一条道路是正道,能够究竟清净解脱,只有佛法告诉我,只有佛、法、僧三宝告诉我,所以说我没把希望寄托在科学上,去归依三宝去修行佛道,好吧。这个你要相信佛,我觉得你还是从认识什么是佛开始。科学告诉你没有神鬼,科学本身就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科学领域,有没有灵魂也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佛教里面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佛教是靠实真实证的,世尊告诉我们,这个佛性就是我们每个有情众生本有的,人人具足,个个不无,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而且佛教以苦,以苦谛为中心来化导众生。也许有一个东西你不能把握,你想了一整夜、想了一整天你都不知道佛跟鬼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你觉得人生苦不苦,你觉得生命这种状态解脱吗?好,佛法告诉你如何离苦,让你认识苦从何来,为什么苦,所以说整个佛教的修行,可以讲佛教他是一条讲如何离开苦的这个宗教,以这个为核心。所以说科学解释不了神鬼的问题,佛法能解决,所以说你应该多去学佛,这个相信佛并不一定意味着说,要相信自己头脑里面构筑的所谓佛的概念。你的教育如果阻止了你前进的话,那就把这个教育搬开,说明这个教育不圆满,你来听听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教育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全部收集在三藏十二部经里面,这种教育,这种教化看看会不会让你明白自己生命的真实,找到生命的意义。解决人生、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迷惑和痛苦。这样来信佛,佛不是怪物,也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一个东西,我简单说到这里吧。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6-19 22:22: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0:58:56 编辑过]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