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必须进入瑜伽,进入清净和具德的瑜伽状态,智慧才能升起,所以我们日常的修行必须为了超越,超越对呼吸、感官娱乐,心地光明境和无想念空性状态的执着。
顶礼上师,这段又看了好几遍了,划上线的几句还是不明白。要超越首先得去认识。怎么认识,修四念处吗?
顶礼大慈大悲上师尊!
“有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显示人的一种需求。……是为了解脱一切烦恼贪爱,而获得超越生死对待的无上智慧。”
------------皈依,承侍,依止,出离,菩提,自在,清新,超越,清净,寂然
顶礼大慈大悲上师尊!
---心必须进入瑜伽,进入清净和具德的瑜伽状态,智慧才能升起,所以我们日常的修行必须为了超越......
顶礼大悲上师!
如果我们不净化对这个肉身的贪恋,对轮回世间的执着,而努力追求圣者的德行,我们所谓的瑜伽相应那并不具备本质的意义。
心必须进入瑜伽,进入清净和具德的瑜伽状态,智慧才能升起,所以我们日常的修行必须为了超越,超越对呼吸,感官娱乐,心地光明境和无想念空性的执着。我们一再一再地祈祷和锻炼着我们超越凡俗的系缚,为了进入瑜伽状态。
充满慈爱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淡泊离欲的状态是瑜伽状态,心无所执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没有贪念无有害意而远离愚痴的状态是瑜伽状态 ,没有自我唯有三宝的状态,见上师一切清净与佛无别的状态是瑜伽的状态,视众生如同己出不生恐惧挂碍的状态为瑜伽的状态……
这怎么办?
瑜 伽
"充满慈爱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淡泊离欲的状态是瑜伽状态,心无所执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没有贪念无有害意而远离愚痴的状态是瑜伽状态 ,没有自我唯有三宝的状态,见上师一切清净与佛无别的状态是瑜伽的状态,视众生如同己出不生恐惧挂碍的状态为瑜伽的状态……"。
“充满慈爱,淡泊离欲,心无所执,没有贪念,无有害意,远离愚痴,没有自我,唯有三宝,视师如佛,视众同己,无有恐惧,没有挂碍,远离颠倒……的瑜伽状态”,正是我们跟随上师所修之处,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直至得果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弥勒尊佛!
[此帖子已被 雅量 在 2005-6-23 23:51:56 编辑过]
瑜伽这个词,时下里非常流行。为了健康美容和身心和谐,国内瑜伽馆的市场方兴未艾。有的“瑜伽师”的月收入甚至达到20万。有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显示人的一种需求。但是这样的需求没有超离这个世间,它起因于对这个世间轮回的眷念,最终也结束于对这个世间轮回的更深的执着。虽然它也追求超越和离欲的境界,但毕竟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趣入,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只是一种神秘体验和聊以称道的梦想罢了。
但是我们说的瑜伽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说的瑜伽是具德和清净的意思,它是与超然的佛相应,非于世间轮回相应。故纯粹理解瑜伽为相应仍显不足,容易令人误解。如果我们不净化对这个肉身的贪恋,对轮回世间的执着,而努力追求圣者的德行,我们所谓的瑜伽相应那并不具备本质的意义。
那么现在诸多世人所追求的“健康、美体、美容、静心”瑜伽,和解脱圣道有无关系呢?应该是没有,除非,将此做为得到瑜伽智慧的辅助和方便前行。
心必须进入瑜伽,进入清净和具德的瑜伽状态,智慧才能升起,所以我们日常的修行必须为了超越,超越对呼吸、感官娱乐,心地光明境和无想念空性状态的执着。我们一再一再地祈祷和锻炼着我们超越凡俗的系缚,为了进入瑜伽状态。
充满慈爱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淡泊离欲的状态是瑜伽状态,心无所执的状态是瑜伽状态,没有贪念无有害意而远离愚痴的状态是瑜伽状态 ,没有自我唯有三宝的状态,见上师一切清净与佛无别的状态是瑜伽的状态,视众生如同己出不生恐惧挂碍的状态为瑜伽的状态……
因此我们的瑜伽不同,他立足于三归,它是要走向解脱和智慧的道路。是为了解脱一切烦恼贪爱,而获得超越生死对待的无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