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经典讲义金刚心总持论 → 08《金刚心总持论》五眼论第八 悲华禅师 讲解
查看完整版本:08《金刚心总持论》五眼论第八 悲华禅师 讲解
2005/1/29 22:01:00

五眼论第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始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好,非常感谢若尘如雪,我们在讲解之前呢,再来回顾一下经文,我们讲到今天可以看到,从文殊师利菩萨祈请之缘起,到世尊直接的在回答的时候直指自心,宣明金刚心总持门到直指金刚心之本义乃至四句偈,讲到如何修行的十种功德,就特别强调了要参求明师,一直到上一次,我们讲解了四生论中的种种出生的因缘,迷失本心堕落之事,到了这里呢,将要开始讲什么呢,就关于解脱的功德和修行利益的讲述,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此经,可以说是前后相连,句句归真连绵跌宕,句句不虚,非是佛说何以能达如此精妙之境界呢?所以我们对此不应该有疑惑,须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此经处处揭示心乃总持之门,心为总持之道,心为总持之德,心为造作一切善恶之本源,阐如来一切唯心之真教,破歧途偏道种种之迷雾,全因文殊菩萨如此一请,全赖历代高僧大德一脉相承,其恩德尤为巨大,能得闻此经可以真的说是叫此乃三生有幸,不枉此生也,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吧,好,那我们下面就接下来分析一下,这个五眼之德,皆出一心,实出一心这个理趣,我们来逐一的分析一下经文,这五眼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这个我们平常常说的是五眼六通,那么这个五眼呢,在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这个《金刚经》里面也有提到这个五眼,所谓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那今天呢,这个五眼论第八,那就向我们揭示了,究竟这五眼它的功德,它有什么不同,而这一切的功德,它又产生在哪里,如何辨别,好,我们来看经文: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
先读到这里,我们看到没有,辩明这个五眼关键是讲一种,众生有情生命的知见的能力,这个知就是了知,见就是见道,有情一种认识能力,一共有五个层次,五个方面,所以说这里开示说,“以何知见。名为五眼。”,实际上这里面已经点出了,我们应该从知见的深度,知见的角度,知见的范围,知见的这种功德的大小,来判断,来理解,世尊在这里所开示的五眼之说,好,继续看:

“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
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我们平常就是运用肉眼的功能,有光线它才看得到,没有光线看不到,眼睛只能看到前面的空间,看不到脑后的空间,所以说肉眼有它非常大的局限性,可以讲凡夫肉眼,看到的东西是非常之有限的,那如此也可见什么呢,就说我们平常,对六道轮回,对三世因果,这个过去前生未来的一些东西,不能够因为直接看到而生信心,实乃因为肉眼的局限的原故,而这种肉眼本身就是众生之果报,就说他因为其它的眼没有开发,所以说他如果光光凭一个肉眼,没有慧眼,也没有法眼,更无佛眼,他想直接地,参透这个经上所说的这种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境界,他就相当的困难,这也是从迷到迷,这样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所以说世尊在这里开示这五眼呢,同时也揭示了,也就说我们凡夫的境界与圣者的境界它差别在哪里,好的,这个肉眼呢,就是这样子特征,不多做解释了,再看:

“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
这句话说的非常精辟,那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眼就是在说它超越肉眼,它这个性质呢,也象是肉眼所说的,但是它的范围不一样,它的层次不同,那天眼呢,它就不存在一个前后内外之说,他皆能见,所以讲得很清楚,“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 没有隔阂,所以说证天眼通者,他三千大千世界,如同《楞严经》里所说的,“如观赏掌中之安芒罗果”,就象看自己手掌中的芒果一样来得容易,有一个叫有一个天眼第一的尊者,他原来修行的时候,就是说很懒,因为前世的一种业障吧,每当听佛讲经说法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欲睡,后来有一天被世尊喝斥,说你这样偷偷懒懒的,这样下去的话,还是要堕生畜生中的,结果使他心里非常惊惧,就非常精进的修行,但因为过于精进乃至彻夜都未眠,长期不睡觉,最后把眼睛都搞瞎了,世尊因为怜悯他这种心,然后传授给他照明金刚三昧的法门,让他进入禅定来修行,最后他证得了天眼通,所以被号为世尊之十大著名弟子天眼第一,那这位尊者他所证到的就是天眼,在他的这个成就的这个圣僧里面,他能够对三界之物了然无碍的进行观察,这就是所谓的天眼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眼通。这个也想说明一下,有很多朋友告诉我,他自己有证得了天眼通,我说你是什么现象,他说有的时候我好象是站在屋子里,我好象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好了,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那大多数的朋友呢,都是说,有这样功能的朋友,都是感觉迷迷糊糊好象能够预示未来,一种心里常常会有一种境象,要知道这根本不叫天眼通,天眼呢,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前后内外。直见无碍是也”,那么就说这人已经证得天眼通,或者说他通过入定而进入这个境界,或者是他天生的就有这种神通,比如就如同天上的天人就有相当程度的天眼通,那么很显然的话,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到电脑屏幕前面,他用天眼一观察应该相当清晰,看得清楚你在做什么,那这才叫天眼通,那否则的话自己在心像里出现的种种境界,或者认为你看见了什么,如果你把这个当成是天眼通的话,那可能是入了魔了,再有一点,这个等下再说,我想呢,这里先辨别一下这个天眼的本质是什么,好么,就是山岩石壁,他能够直见无碍,这是讲到天眼那个境界,第三我们再看:

“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之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
这里面慧眼,世尊说是智慧的眼睛,经上所说很多阿罗汉,他都证得了慧眼通,这个慧眼就是说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乃至前生后世,它这种缘起这种因果,他一看便知,所以我们称它为智慧的眼睛,所以说你说这个人有慧眼,他就是有一双智慧的眼睛,那有一首歌我记得好象是,是谁唱的,说“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他,呵呵,这个慧眼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慧眼,智慧的眼睛,所以说他这个智慧的眼睛的人呢,他会懂得看,比如这个文字义理它的浅深,比如说他有缘也来到,听我在说这个金刚经论,他一听,他也能知我所说的这个义理是浅还是深,具有慧眼的大德,他绝对一看便知,一听便晓,还有前生后生之世的事情他明明了知,做这样的事情它会有怎么样的因缘果报,眼前的这个因缘果报是因为什么样的因而导致的,他都清清楚楚,所谓“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所以说具备有智慧眼的人呵,他所告诉你的话,可以讲说是善知识所说的话,是这样,好,这里讲到智慧的眼,所以这个金刚经呢,对这个本质说得非常清楚,好了,再看这个法眼者:

“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
所以说这个法眼关键在哪里呢,就是他对佛法能够辨别,他具备有择法的眼睛,他能知道这个说的是不是佛法,而且因为他懂得了法门的奥妙,所以他能够根据不同的根器,给他不同的教导,而且这时机时节因缘,对根器的把握上,他都恰到好处,为什么,因为他具备这种法眼,一种对法义诀择的知见之眼,因为这里讲到眼嘛,它是打一个比方,因为眼就是意味着知见,所以说,他说成是法眼,他是“能见诸佛的法则”,故具“种种方便”,很多登地的菩萨,都圆满的证得了法眼通,菩萨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声闻乘的小乘罗汉,而声闻乘的小乘罗汉虽有慧眼通,但是法眼通未必完全明了,所以说呢,他在度化众生的能力上,是有局限性的,好,这里我们看到法眼通指的是这个,对佛法的了知,就称为法眼,我们先来辨别具体它是怎么分的,最后再看:

“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也”
这个说的非常清楚,佛眼呢,这个圆满,圆满无碍的知见称为佛眼,他不管时空,一切因果,就象毫发不失,所以经书上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当有缘的众生得遇世尊的时候,世尊经常是直接地去为你开示,你今天的因缘前世乃是因为何因果,他呢,就直截了当没有任何的偏差的就把非常细微的因果,全部都能说的出来,乃至说到无量劫以前的因果,佛都能直接宣说,所以说这个殊胜的化身释迦牟尼佛,他显现为一种圆满的佛眼的功德,说到这里,我们就清楚地明白,所谓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它指的是什么,那好,我们学习完了,再来看一下,我们平常中,所谓的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说打坐看见什么看见什么,其实呢,这里面都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讲,首先一点,打坐是为了什么,打坐修禅是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去追求这样所谓的神通,因为要知道,在我们的烦恼的心没有得到清净,我们的智慧没有完全开启的时候,我们所能见到的,整个的境界都处在什么,都是在五蕴的境界里,就象《楞严经》所说的,这是五蕴的境界,所谓的色受想行识,也就说我们离不开我们凡夫身心,这种迷乱的境界,这种境界呢,由前世到无始劫以来种种的业力,业识,浸染到今生,那么未有任何的修行,而修行的功德没有,那么在修行的力量和往昔业力力量的交汇之中,它必然会出现种种五蕴的境界,这种显现为色受想行识的不断迁流变化,那么怎么可以把它当做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五眼清净的境界呢,显然是不能的,就包含这个肉眼,我们同样的,一个修行有成的人和一个心很狂乱的凡夫,他的肉眼境界也不同,虽然肉眼,我刚才说过“光见暗不见”,“前见后不见”,但是呢,肉眼依然会有清净不清净这样一个区别,那么好了,我们平常打坐中所看到的,比如说,看到的外面的东西等等,它是不是一种天眼通境界呢,《楞严经》中关于这个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把这种种禅定中出现的境界认为是作经书上叫说是“圣解”,什么叫圣解,举个例子,比如说,昨天还是哪一天,有一个在我们这边的居士,打电话给我说,哎,他说法师,他说我最近老是听到我耳边,总是回响着非常美妙动听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好象这个声音越来越响,好象遍虚空尽法界都是这种声音,哎呀,他感觉这个是不是所谓的观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说的,梵音妙音海潮音,他问是不是,我说不是,他硬坚持说是,我说如果你坚持这样,我告诉你,你很容易进入魔道中去,他说为什么,我说的非常清楚,这个你能听到声音,你能看见什么,这个是五蕴的境界,因为在这个境界的当下,你的心并没有智慧决择,而你觉得这是一种神圣的境界,你认为是不是如我自己,象经书上所说的那样,然后微细的我执我爱你都没有觉察出来,你执取这种境界作为所谓我的殊胜的境界,那岂不是作为经上的所说的“圣解”么,所以说,若做圣解,即入魔境,对吧,反过来,若不做圣解即为善境界,因为这种修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五蕴境界,我刚才说过了,他是修禅定的这个明了的力量,和往昔往世的种种业力所感报的这个业识之果,它交互在一起,这种现象如同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间进入中阴之前,一生的善恶境界,全部显现于他,所谓的生为顺流死为逆流,我们出生到世界来,好象从我们的心体,从阿赖耶识的本明中,它遇缘慢慢显现,好象是顺流而下,当我们结束这期的生命,力就往回走,好象逆流一样往回缩,那么在顺流和逆流交汇之处必然会出现真妄交汇的局面,这个时候不可执着任何的境界作为一种圣解,就这个意思,所以说呢,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练气功的所谓某些大师,他经常以自己这种天眼,神通力量,来迷惑很多不明白的众生,但是这有极大的过错,原因何在呢,其实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呢,我们等下会说下去,佛说这个五眼关键在说,这五眼乃是自心清净的功德,明心见性而产生之圣者的功德,那方是真正的功德,而很多所谓的大师宣讲这个的时候,都在突出他的功用,他的神奇,他所引导众生走向的那个目的,不是佛教所说的皈依三宝,以佛法僧作为道路作为究竟,他呢都是,大家仔细一想,如果说你的修行目的,不是为了去贪图这个神通,而他说的是什么,都是在名闻利养之中打转,都离不开这种色受想行识的境界,都离不开对财色名食睡贪著的境界,所以说他们会显现为,有的显现为贡高我慢,有的显现为好象故弄玄虚,那有的就显现为,好象说一种神秘的色彩,认为做什么事就能够消灾免难等等,他宣说的却不是佛经上所说的因果之正理,知见皆为邪惑,如果一个修行人,就象前面说的,若复贪著,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然他有打坐,虽然他有种种境界,但是他必入邪道无疑,好,这个讲到天眼者,大家衡量一下就知道了,而真正达到的就象经书上所说的绝对不是他平常所说的那种境界,另外还有一点,因为他的心追求的是神通,没有去与三宝说的僧宝,这种清净自己内心的烦恼,这种作为修行的目的,那么你呢,就会执着于觉得有这种境界就是你的功德,那么这样的心很容易被具备某些眼通的,比如说一些神鬼呀,或者说一些邪魔外道的东西,他与你的心相感应,那么他和你的心识接合感应以后呢,他就会附于你这种超越肉眼,好象似乎有了天眼通的所谓的功能,所以说,他非常容易的被所谓的附体,非常容易的被邪魔所加持,所以说,一个人的心若离开上师的皈依中,不在三宝的皈依境中,他就极容易被外在的邪魔所诱惑,所以说这本金刚经论告诉我们,金刚心为总持,它就提醒我们,我们整个的修行过程是要明心见性,是要逐步的开启我们内心中本具的佛性,由这个本具的佛性,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功德,才是佛的功用,所以说它就是让你不要在半路中误入歧途,须知修行因为有些功德而在半路中误入歧途,这就是魔道,所谓的魔,我们也知道,很多经书上所谓的魔,它甚至在天道中,它们也是相当有福德,但是他为什么成了魔,有些人破坏佛教呢,比如我最早有一次因缘所说的,比如吸烟的烟草,本来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修行的一个女众弟子,因为到了一定的境界后,她的心对佛法僧诽谤,后来她发愿说,要破坏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所以她的愿力终于得逞,就化为现在的烟草,所以说一食烟草的人,他今生就不可能获得解脱,他想修禅定,修任何一切的法都不可能往生净土,所以说呢,这个就是魔,他原先也是修行的人,所以说如果在修行的开始不知道修行的根本,不知道皈依三宝来修行,不知道说修行的这个正知见和根在哪里,那么他就非常容易陷入魔道,就这个意思,慧眼者能洞明三世因果,所以具慧眼者,他的行为决择呢,非常符合因果,而且他非常重视因果的决择,那么说到这里呢,我想也说得差不多了,主要的目的我想大家心里可能会明白,另外还有一点,为什么我们在佛教中对种种神通的境界,比如说做我们出家人,或者修习禅定的修行者,他都要受持戒律呢,绝不轻易向人显示宣说这种神通的境界,我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会明白,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境界,可以讲一切神通也是如幻,也是可以讲修行人或者一个菩萨,他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众生之法理,对未具根器者也不能轻易宣说,以前我朗读过那个《华严经》中的那段话,就说“为未具大乘根器者。宣说大乘甚深之法义者。说者与被听者。皆有过失”,就是因为这样缘起的,就是来自这样的依据,好,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就是这个五眼论的第八,下一部分,再看一下,它说:

“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这句话呢,就把世尊要开示这个五眼论的用意给揭示出来了,我们看到了没有,这一切都是诸善功德福感而生,所以说不要忽略这种积功累得的修行,而且他说“唯佛能全。余人不及。”,只有到了究竟的佛地,才能完全,才能究竟圆满,其他人都还不能相比,这个如果明白此理去能降伏我们自己的这种贡高我慢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样的一种偏差,我想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最后一句点题,“眼须分五。照空一心。”,它说这个讲到的五种的功德,其实就是一心的功德,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金刚心的功德,那么因为这种心的观照,能够知见这前面所说的五眼的功德,是来自金刚心,所以最后说“见性修行。人人有分。”那么好了,我们学习了这篇论,我们就很清楚,在我们的自性当中,人人都具足这样的功德,打破我们一切的无明,打破我们作为凡夫这种因而导致的一种迷惑,因为迷惑而造业,因为造业而受报,这样无休无止的因果,这个轮回,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功德的原故,所以说,佛祖在这个时候呢,告诉我们,我们自性中是具备这个功德的,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本性,人人都有,“见性修行。人人有分。”,所以说从这个五眼论第八开始呢,一直到后面宣说的正果论,世尊都要详细的为我们揭示出解脱涅槃的功德,前面我们说到四生论,说到轮回的苦难,那后面呢,世尊就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行所说的十种功德,参求明师来努力的修行,那么,接下来五眼,以及后面的正果,种种解脱的功德你都能够拥有,所以说宣说这样的功德,对此生起向往之信心,会让我们对这个修道,获得解脱,生起一种精进勇猛的心,这个是经论所要这样开示的一个内在的联系吧,好了,今天呢,我们就说到这里,那剩下的时间,我想大家有些什么疑问,用提问的方式吧,我来给大家随缘作些开示吧,好么,请接麦吧。

问题一:见性修行,何为见性呢?
喂,大家好,能听到我说话吗?我刚才好象网络停掉。(师父掉线了)
喂,好,听得到呵。见性修行,我们这里理解这个应该是什么,这个见呢,是个动词,性就是本性的意思,见性修行,这讲到一个修行方向和一个过程,就是说返观内照,觉醒我们自有的本性,如果我们最终能够完全的觉醒了我们自性中的一切功德,那么这样的修行,那么前面所说的五眼的功德将人人有份,“人人有分”,这不是读分,应读为“人人有份”,每个人都能,因为在自性中都蕴含着这些功德,所以说见性修行人人有份,这话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要过于机械地一定理解为,见性就是所谓的平常开悟这一刻,我们忽略了,修道从事相来说,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楞严经》中说的好,“理则顿悟,因悟顿消;事则渐修,因次第进。”,那么我们平常很关心当下什么叫开悟,好象似乎一开悟以后就五眼齐发,六通全证,好象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这个所谓的开悟上,实际上这个也反映了我们修行的一种贪心,可以这么说,我们贪图刹那之间就能够开悟,贪图开悟刹那之间就能够一切功德都可以显现出来,所以说实际上这种心态来自我们的贪心和无明,所以说很多朋友们,如果返观我们自心去看,就会知道当我们这样,其实呢是我们的心在贪,对不对,我们希望好象赶快的明白开悟,比如说,在这边很多朋友问我,一问就直接问,“什么是第一义谛啦”,“你开悟境界怎么样了”,“师父,你说一下,你当时是怎么开悟的”等等,好象通过我打几个字,说几句话,他马上就开悟,然后就一切都具足了,这个我觉得也是我们在前面在经书上,世尊所提示到的,“修少善根,生大果望”的一种心态表现,所以说,这样的同修呢,他就对你说的这种,要一步一步来,要这样这样的付出,要这样这样的积功累德,要这样的慢慢慢慢去决择正知见,他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常常就听到这批评说,“哎,法师,怎么搞的,都不会无相而说法。好象整天到晚说的,都是那些大家都懂得的东西”,其实呢,无意之间他没有发掘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已经陷入一种贪心的希求,好象付出一点点的劳动,马上就能获得极大的果报,这样一个内在的很微细的无明没有觉察出来,他常常表现为每当自己悟到一点东西,或者他马上就升温,他马上就感觉他不得了了,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都是因为他没有修行,去亲近自己的心,去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来修行,所以说故有此词,嗯,好了,借此呢,我也宣说了这样一些,好么,可以接麦了,我说完了。

问题二:人生苦短,命亦无常,今生修行如不成,该如何呢?下世还不知道能否修行,该怎么办呢?
喂,这个朋友问得很好,他首先感悟到人生苦短,命亦无常,这个无常与死亡之想,如果他从这个角度去想,从而激起宝贵的人生,精进的来修行的话,那么这种想叫正想,但是从他所问的话里面,他似乎也流露出了一种悲观的心态,那在我们的金刚心论里面后面呢,有个到老修行论说的好,它就是为了破除我们这种悲观的思想,其实如果这个思想反映在对修行的佛法,对自己的修行没有信心上,那么将有过失,其实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世尊说得好,如果你的修行关键,如果真能做到,这个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借此参求明师,得正知见者,那么不管老少都能成就佛道,之所以今生修行好象你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其实就是因为你没有参求明师,没有获得正法的缘故,其实关键看你能不能不断去改变自己的邪知见,走上正道,若走上正道,今生修行是人人有份,不会像你说的那样,那么的困难,那么地恐怖,再者,本来修行,其实不必把希望寄于来生,为什么这么说呢,若今生修行,哪怕你并没有完全开悟,但是你如果按照金刚心论上所说的那样,重视因果的决择,行持三皈五戒,行持五戒十善等等积功累德,而且皈依三宝走正道,不要因为自己的狂妄而荒废自己的岁月,这样来修行,那么行不唐捐,因果是不虚的,你所做的一切福业,都会感受福报,那么未来的生命呵,它将趋向于善趣,而不是趋向恶趣,其实一个人若真心的皈依三宝,寻求三宝的庇护,他这个的信念如果不退转,那么它也不会堕入到三恶道中,因为一切的因果呢,都发自我们的内心,当我们举心动念的时候,那么这个因就已经种下了,那么这个因,总在熏染在我们的识田里,当我们结束生命的时候,转向下一世的时候,它都要起作用的,还有一点,不要把希望寄于来生,如果今生能修行,为什么今生不修,一定要等到来生呢,所谓的“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呢,如果他是站在珍惜今世的角度,那我就说,你既然知道人生苦短,命亦无常,你为什么不早日皈向三宝,参求明师,努力精进的去寻求解脱之道呢,不要忘了这一点,因果是不虚的,所作的一切福德,它的果报都是不虚的,既然要修行,不要把希望寄于来生,再说,如果你真的皈依三宝而修行,未来是光明的,不是一种悲观的心态,而之所以你感到困难重重,那你要检讨一下,可能你走的不是正道,因为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他的修行,每当他获得一分的功德,他生起的欢喜心就增长一分,他破除一分的无明,他就证得了一分法身,与日俱增,他呢,不同于一般不会修行,不思修行,不懂修行的,那可真是差太远太远了,所以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没有获得正法,那么很显然,你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我好象一个修行人,怎么这个心里感觉还不如在人世间现在那些看起来是快乐的人呢,实际上这是一种邪知见,如果你真的走在正道上,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会感到非常的庆幸,今生我能值遇佛法,能够对三宝生起信心,而且获得佛法的甘露,去修行使内心清凉,你的法喜会不断的增长,增长,再增长,那么你的信心也会增长,增长,再增长,今世呢,受一点点的苦难,来世却可以永享安隐,这何乐而不为呢,却不象不修行的人,今世纵然有很多的所谓的享乐,结果呢,却造下无量的恶因,在未知的未来,所有的路越走越狭窄,是吧,路越走越黑暗,如此去比较,值得哀哭的,值得令人深深怜悯的,是不知三宝不明修行的人,却不是真正有缘得遇佛法而走在正道上修行的人,说的意思就在这里,好么,请收麦吧。

问题三:前面提到眼须分五,后文又有人人有份,那份是人人的份,是否就是前面五种中的一种呢?
好的,读一遍就够了,因为屏幕上我可以看得到。是这样的,人人有份,是这样理解的,是前面所说的五种,因为前面说的五种是我们自性中本来具有的功德,如果修行,它能逐步地显现出来,但是也不是说人人有份就好象说我今天有了天眼通的份,明天又有慧眼通的份,不是,不能这样去理解,就算同样是对天眼通的开得,是逐步逐步的开发来的,一直到最后圆满的境地,因为经书上世尊说的很清楚,,“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份呢,从比如说证得慧眼来说,那么也是一步一步的证得,那它就好象我刚才说的,如果你修行的增上,破一分无明就得一分清凉,是吧,你破除一分的无明就证一分法身,就这个意思,你的法喜和你的功德是日日增上的,这就是所谓的人人有份,它这个经上所说这句话很清楚,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如果你呢,见性修行,那么你也能够证得,因为“眼须分五,但照空一心”也就是我们金刚经论所说的,金刚心是乃陀罗尼门,是总持门,若你能懂得这个总持门,回归到这个总持门,那么你的信心就会由此而产生,那么你也知道逐步的开发这个功能,都是来自内心烦恼的清除,都是来自内心自性功德的显现,它这个反复宣说这个理趣,就是为了让你获得正知见,所以说我们听这个经论,必须不断的返观自己的内心,从我们自己的修行的动机,从我们修行的目的理解上,不断地去反省自己,它即是此意,好么,现在还有些时间,我们接下去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四:这几种神通不是想象比喻而是真实的么?
喂,好,读一遍便可,我知道了。这几种神通,其实今天世尊在这里所开示的不是说神通,但它广义说也叫神通,“神而莫测,通而皆达”,是吧,那这里五眼讲的就是入五种知见,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自性功德不断开发的时候,他的智慧这个知见上,他就像佛一样具备五眼,具备这功德,这绝对不是想象比喻,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对一个凡夫,对没有证得的人来说,它只能是一种想象,或者说只能用比喻来理解它的真实含义,这个是对的,那么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刚才说过也说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我们的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这种局限性,我们闻深的法,对一个没信心的人来说,佛法中所宣说的东西就非常难以让他相信,他不能真信,难,难的原因何在,因为他的知见很有局限性,如果再加上他人格的不完善,没有这种自我反省、谦卑等种种这个人格上的一种善的一面的话,那么他就更加难以去相信,甚深之佛法,而之所以他不能够起这信心,其实正是他往昔无明造业所导致的果报,所以说这样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他越没有智慧他就越不相信,他越不相信呢他就越没有智慧,所以变成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佛经上说得很清楚,要培养自己的信心,要老实地踏实地去做,所以说它告诉你这五眼“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什么叫福感,是福报感得,你过去造下的这个福因就得这个福果,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具备天眼的人,那有的人一出生他便具备这种能力,这个我想不用我说,能够详细地去网上搜索,或者听一些高僧大德在这方面的宣说,那么可以慢慢的增长你的信心,那这里我也不想多说,另外呢,你说天眼的功能有没有存在,我不说更多的,那我以自身的例子来说一下,或许更现实一些,讲到这个天眼呢,我们知道,他前后内外山岩石壁可见,那么能不能这样理解呢,如果说一个人他自身如果感受到,在他没有用肉眼,他却能够看到,比如他在屋子里,却能看到屋子以外的任何东西,那这个无形中是不是就是对他的一个极大的信心呢,这个信心并不是来自说自己是否有了天眼通,而是说告诉自己确实这一切的功能来自内心,而肉眼所见的因缘所展现的一种知见能力,它并不是不可穿越的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来说一个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大概读大学,大概十多年以前吧,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我在学校里面,我记得晚上很困了,我呢就在教室自修教室里面睡着了,同时当时听观世音菩萨的音乐,然后醒来的时候呢,我心因为不断的听这个佛乐,心很宁静,这个时候我把眼睛闭上,而我突然发觉,哎,我怎么会看见教室以外的那些操场、那些树、那些房屋,我觉得非常之奇怪,我并没有睁开眼睛并没有去看,为什么我都能看见呢,这个时候我把眼睛给睁开,然后跑到屋外看,外面所发生的事一切正是我所看见的,那么我想说这个并不是想说我有什么功德,而是说这个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而我为什么能看见这些东西呢,我觉得呵,可能也是经书上所说的“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或者是因为对佛菩萨的虔诚而感应,所获得一种修行而导致的这样一种果报吧,故而因为这样的福感呢,而使我马上就有一种信心产生了,所以我刚才想说的就是这个原因,它是一种循环,如果你不断的积善累德信受佛行,那么你的功德渐渐增长,功德越增长,你的智慧就越增长,智慧越增长,你的信心就越增长,如果你不是这样,而是一味地寻求说为什么,然后你执着于凡是我看不见的凡是我做不到的,它都可能是假的,你终日地迷失在这个疑问中,却忽略了周围那么多的人,或者你深入的了解佛经以后,你通过这样学习,你就越来越感觉到,这生命是很真实的存在的,更何况佛法微妙无比,它广大无比,它又不仅仅向你宣说一个是否你现在必须去相信有没有天眼这样一个层次上,所以要反省这个心态,如果过于执着地在这里纠缠不清,那么自然而然无形中,你内心那种我慢呵,你希望去否定佛经所说的一切,以此换来自己这种虚幻的自我肯定的心,可能我这说得比较深细的微妙的心相里去了,是么,那么无形中这种希望去证明自己而起的心态就会成为我们的障道因缘,所以说呢,对此我只想说这个方面的,好么,这个问题,就先说到这里,争取再回答几个问题,好么。


问题五:我们凡人可以修到五眼之中的哪一眼呢?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次第修行的必需过程么?
喂,好了。这个哈,首先我简单说一下,经书上说的很清楚,“眼须分五”,他讲到这个功德,它这个具有什么呢,具有五个方面的功德,也就很清楚地看到,它所说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它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宣说的,它并不是个真的是现在有些练气功的人所说的天眼,所以好多人迷失在这里,觉得好象,哎,我天眼还没开,那我怎么可能会有慧眼呢,是吧,那我慧眼还没开怎么会有法眼呢,那么法眼没开,那么佛眼什么时候开,就会产生这样一个说法,它这里说的并不是一个修行次第的问题,修行的次第不是这个问题,如果要说到发心的次第,首先一个呢,相信三世因果,相信三宝,皈依三宝,进而发起出离心,在发起出离心的基础上进而发起菩提心,而因为发起菩提心而行菩萨行,而获得的正见,如此可能方为修行之次第过程,如同《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所说的那样,所以不要那样去理解,那么一个凡人可以修到什么之眼,我可以这么说,一个凡人这些五眼全部都能修得,因为经书上说的很清楚,“见性修行,人人有份”,因为个人的根器不同,个人的努力不同,所以说当然就有不同的现状,宣说这个五眼,是任何一个凡夫,他的自性中都有的,这个就是这本金刚经论明确向我们所宣说的,好么,我想简单的说到这里这个问题,下个是什么。

问题六:“消弱助念,其念若静“与“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怎么长”的差别?初学者在参禅时应怎样观想呢?
哎,好的,这里我想说一下,因为我们的时间不是很多,那么提问我想是围绕着今天所说的内容来提问题比较好,那提问题的时候我想不能偏太远,那这个既然提了,我就稍微说一下,好么,这里面都有些问题,“消弱助念,其念若静”,这个是《楞严经》中的话,它讲的就是我们平常不断妄动的这个妄念,那么一个人慢慢进入三摩地中修行的时候这样一个境界,那“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量;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他引用也引用错了,所以说这样的问题,它就说这里面说到就说一个开悟者的境界,他并不是说去让断灭自己的思想,也不是说让自己的心散乱到处纷飞,他说到这种不染不着无二本来之境界,那么这个境界所宣说的,是在六祖坛经里面宣说的,是这个关于决择最后是否开悟的这样一个法义,那么“初学者在参禅时应怎样观想呢?”这个很显然,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他前面也许没有好好的来听一下这个金刚经论,初学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一个如何参禅的问题,你怎么参禅,你还应该先开始参求明师,你明师都未获得,你都未获得禅宗之法脉,你到哪里去参禅,所以说初学者不是这个问题,初学者的问题是要尽快获得正知见,皈依三宝,就是说按照这经上所说的那样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走上来,不断的听经闻法,亲近善知识,这样的来学,而不是说一下子就来这个,好么,因为你说到这个嘛,而且引用的东西很混乱,“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他也变成“对境心不起,菩提怎么长”去了,所以这样的研究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好么,好了,再回答一个问题,我想今天差不多了。

问题七:请问参禅不做任何功德和不消业障能往生净土么?
喂,这个问题问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它能很反映一些问题,好了我们来看看他的问题,“参禅不做任何功德能往生净土么?”,如果按照纯粹的来说,如果一个人所谓的说我在参禅,他却不做任何的功德,而他修行的功用又不消灭了他的业障,他肯定是不能往生净土,因为我们所说的往生净土,是指的是什么,可以讲就是说站在我们这个正道依道的层次去说,一个修行人有怎样的心的功德,他就会显现为怎么样的净土,所以心净则佛土净,大家都在修净土,任何一个修行人都在修行自己的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西方极乐的净土,往生东方不动佛如来世界,有东方不动佛的净土,往生兜率天内院的有兜率天内院的净土,这里面跟自己的修的修证的功德,跟自己的业障的清除,跟自己的愿力,因缘都有关系,所以说,这个参禅,如果说没有这样的功效,他肯定是不能往生净土,但是话再说回来,从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出来,他这里所理解的,话中所说的不做任何功德,他是不是把功德理解为好象就说,把钱放在功德箱,或者是说,他理解这种,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说十种功德论里面说的,是站在因果的角度,是在三宝门中种福田的角度,去返观自心的这种角度去说这种功德,所以说他可能是认为那些功德好象是没有用的,所以说他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所以他不理解什么样叫真正的功德,因为既然你作出了行为,如果你用心正确,他就是修行,哪怕是你点一柱香,磕一个头,所以佛经上说,跪在佛前以清净心点灯的人,来世会感报天眼通,对吧,他这就是来自于这样的因这样的果,是吧,怎么可以说它不是功德呢,还有另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真的下心,参求明师,来放弃了今生的贪欲,他对三宝,对佛法,生起了正信,他努力的修行,他一心只为参禅,寻师访道为参禅,他行也禅,坐也禅,处处在修行,那么告诉你,那么他这个时候,他的六度波罗蜜不也在修么,因为他关闭了自己的六根,他把自己的一切贪爱给布施了,他就是在修功德,并不是说他不修功德,所以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在参禅,那么你肯定能往生净土,差的什么呢,差的是你有没有这种心愿,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比如说一个参禅到了非常高境界,某一个过去的祖师大德,他参禅已经到了明心见性的程度,而且呢都有无量的功德汇具,但也许有些禅师他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他并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吧,这就来自他往昔的愿力不同,他差的是这个,那么好了,反过来看,我们很多人一般好象都在修行念佛,其实呢,我们都很可能在过去生中曾经念过佛,因为没有真正的功行圆满,所以说依然福感而作人,没有实现最终往生的愿望,那么好了,他如果不如理如法的来念佛,他只是象我们前面所说那样迷信来念佛,那么认为真的好象外面有那么个世界,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的修行,却不知道心净佛土才净,不知道净土乃净心中所现这个正理,那么他很可能,虽然说想往生净土,结果呢,却往生不了净土,就是这个意义在,好,那么今天我想差不多就说到这里,好么,感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吉祥如意,主持人你接麦吧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6-19 22:57:4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2:36:14 编辑过]

2004/11/23 17:41:00

红色的字或?或。。。。。。是不能确定或听不出来的
哦 大家好啊 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阿弥陀佛 人身难得 中土难生 正法难遇 知识难逢 人身难得今已得 中土难生今已生 正法难遇今已遇 知识难逢今已逢 头头具足种种现成 若不尊佛也难救 以上所诵呢 即是《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的最后三句 啊 各位同修 我们共同在学习 啊这《金刚心总持论》已经是第九天了 在这个聊天室里 在我们这个佛学讲堂 我们一起结下了殊胜的法缘 度过了法喜充满的美好时光 我们对佛法的虔诚 对解脱的渴望 可以说是穿越了时空 啊 啊穿越了 啊 净化了网际空间 啊 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 创造了一片人间的净土吧 在此呢 遥祝各位法体安康 愿各位呢 识道者找得正道 无皈依者早入三归 入邪见难者随处正见 啊 祈祷十方三世一切佛 礼敬十方三世一切法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僧 愿息烦恼?众生?? 祈愿护法龙天降吉祥 好 以上如是祈请祝愿 啊 让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刚心总持论》今天呢 我们要从五眼论第八讲起 啊 那接下来呢 请工作人员将经文贴在屏幕上 然后主持人 啊 主持人呢 啊 请将那个经文为大家朗读一遍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原文
五眼论第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始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嗯 好 非常感谢啊 若尘如雪 那个 嗯 那么好 我们在讲解之前呢 再来回顾一下经文啊 我们讲到今天可以看到 啊 从文殊师利菩萨祈请之缘起 啊 到世尊直接的 啊 在回答的时候直指自心 啊 宣明金刚心总持门 到直指金刚心之本义乃至四句偈 讲到如何修行的十种功德 就特别强调了要参求明师 一直到上一次 我们讲解了四生论中的种种啊 出生的因缘 啊 迷失本心堕落之事 啊 到了这里呢 将要开始讲什么呢 就关于解脱的功德 和修行利益的讲述 啊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 啊 此经 啊 可以说是前后相连 啊 句句归真连绵跌宕 啊 句句不虚 非是佛说何以能达如此精妙之境界呢?所以我们对此不应该有疑惑 啊 须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唯求善根 啊 又说佛法大海 唯信能入 啊 此经处处揭示心乃总持之门 啊 心为总持之道 心为总持之德 心为造作一切善恶之本源 啊 阐如来一切唯心之真效 破歧途偏道种种之迷雾 全因文殊菩萨如此一请 全赖历代高僧大德一脉相承 啊 其恩德尤为巨大 啊 能得闻此经 可以真的说是叫 此乃三生有幸 不枉此生也 啊 这是也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吧 好 那我们下面就接下来分析一下啊 这个五眼之德啊 皆出一心啊 实出一心这个理趣 啊 我们来逐一的分析一下经文 啊 这五眼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这个我们平常常说的是五眼六通 啊 今天就讲到呢关于? 那么这个五眼呢 在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这个《金刚经》里面呢也 也有提到这个五眼 所谓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 啊 那今天呢 这个五眼论第八 那就向我们揭示了啊 究竟啊 这五眼它的功德啊 它有什么不同 而这一切的功德 啊 它又产生在哪里 啊 如何辨别 啊 好 我们来看经文 啊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
啊 先读到这里 我们看到没有 辩明这个五眼关键是讲一种众生 啊 有情生命的知见的能力 啊 这个知就是什么 了知 见就是见道 啊 就是这可以讲是 啊 有情是种 嗯 认识能力 啊 一共有五个层次 五个方面 所以说这里开示说 啊 “以何知见。名为五眼。”啊 实际上这里面已经点出了 我们应该从知见的深度 知见的角度 知见的范围 知见的这种功德的大小 啊 来判断 来理解 啊 世尊在这里所开示的五眼之说 啊 好 继续看 啊

“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
啊 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 我们平常啊 就是运用肉眼的功能 啊 有光线它才看得到 没有光线看不到 眼睛只能看到前面的空间 看不到脑后的空间 啊 所以说肉眼有它非常大的局限性 啊 可以讲凡夫肉眼 啊 看到的东西是非常之有限的 啊 那如此也可见什么呢 就说我们平常啊 对六道轮回啊 对三世因果啊 这个过去前生未来的一些东西 啊 不能够因为直接看到而生信心 啊 实乃因为肉眼 啊 的局限的原故 而这种肉眼本身就是众生之果报 啊 就说他因为其它的眼没有开发 所以说他如果光光凭一个肉眼  没有慧眼也没有法眼更无天眼 啊 他想直接地 啊 参透这个经上所说的这种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境界 啊 他就相当的困难 啊 这也是从迷到迷啊 这样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 啊 所以说世尊在这里开示这五眼呢  啊 同时也揭示了 啊 就说 也就说我们凡夫的境界与圣者的境界它差别在哪里 啊 好的 这个肉眼呢 就是这样子特征 不多做解释了 啊 再看

“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
 啊 这句话说的非常精辟 啊 那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眼就是指 啊 就在就说它超越肉眼 啊 它这个性质呢 也象是肉眼所说的 但是它的范围不一样 它的层次不同 那天眼呢 它就不存在一个前后内外之说 啊 他皆能 啊 所以讲得很清楚 “山岩石壁。直见无碍是也。” 没有隔阂 所以说证天眼通者啊 他三千大千世界 如同《楞严经》里所说的 啊 “如观赏掌中之安芒罗果” 就象看自己手掌中的芒果一样来得容易 啊 我们有一个 叫有一个天眼第一的尊者 哦 他原来修行的时候 啊 就是说很懒 因为前世的一种业障吧 每当听佛讲经说法的时候 他总是昏昏欲睡 后来有一天被世尊喝斥 啊 说你这样偷偷懒懒的啊 这样下去的话 还是要堕成畜生中的 结果使他心里非常惊惧 就说非常精进的修行 但因为过于精进乃至彻夜都未眠 啊 长期不睡觉  最后把眼睛都搞瞎了 那世尊因为怜悯他这种心 然后传授给他照明金刚三昧的法门 让他进入禅定来修行 最后他证得了天眼通 啊 所以说被号为世尊之十大著名弟子天眼第一 那这位尊者他所证到的就是天眼 啊 他呢 在他可以讲是在他的这个成就的这个圣僧里面啊 他能够对三界之物了然无碍的进行观察 啊 这就是所谓的天眼者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眼通 啊 这个这个也想说明一下 啊 有很多朋友告诉我 他自己有证得了天眼通 我说你是什么现象 他说有的时候我好象是站在屋子里 啊 我好象能看到外面的东西 好了 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啊 那大多数的朋友呢 都是说 有这样功能的朋友 都是感觉迷迷糊糊好象能够预示未来 一种心里常常会有一种境象 啊 要知道这根本不叫天眼通 啊 天眼呢 在这里说得很清楚 啊 “前后内外。直见无碍”是也 那么就说这人已经证得天眼通 啊 或者说他通过入定而进入这个境界 或者是他天生的就有这种神通 比如就如同天上的天人就有相当程度的天眼通 那么很显然的话 比如说 我们现在坐到电脑屏幕前面 他用天眼一观察应该相当清晰 看得清楚你在做什么 啊 那这才叫天眼通 那否则的话自己在心像里出现的种种境界 或者认为你看见了什么 如果你把这个当成是天眼通的话 那 可能是入了魔了 啊 再有一点 啊 这个等下再说 我想呢 这里先辨别一下这个天眼的本质是什么 嗯 好么 就是山岩石壁 他能够直见无碍 啊 这是讲到天眼那个境界 第三我们再看

“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之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
啊 这里面什么 慧眼世尊说是智慧的眼睛 经上所说很多阿罗汉啊 他都证得了慧眼通 这个慧眼就是说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哦 乃至前生后世 啊 它这种缘起这种因果 他一看便知 所以我们称它为智慧的眼睛 啊 所以说你说这个人有慧眼 他就是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啊 那有一首歌我记得好象是 是哪谁唱的啊 说“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啊 他 呵呵 这个慧眼呢 啊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慧眼 啊 智慧的眼睛 啊 所以说他这个智慧的眼睛的人呢 他会懂得看 比如这个文字义理它的浅深 啊 比如说他有缘也来到啊 听我在说这个金刚经论 他一听 他也能知我所说的这个义理是浅还是深 啊 具有慧眼的大德 他绝对一看便知 一听便晓 啊 还有前生后生之世的事情他明明了知 做这样的事情它会有怎么样的因缘果报 眼前的这个因缘果报是因为什么样的因而导致的 啊 他都清清楚楚 啊 所谓“善恶因果。如掌明也。” 所以说具备有智慧眼的人呵 他所告诉你的话啊 可以讲说是善知识所说的话 啊 是这样 嗯 好 这里讲到智慧的眼 所以这个金刚经呢 对这个本质说得非常清楚 嗯 好了 再看这个法眼者

“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
所以说这个法眼关键在哪里呢 就说他对佛法他能够辨别 啊 他具备有择法的眼睛 就是他能知道这个说的是不是佛法 而且因为他懂得了法门的奥妙 所以说他能够 啊 根据不同的根器 啊 就是说给他不同的教导 而且这时机时节因缘 啊 对根器的把握上 他都恰到好处 为什么 因为他具备这种法眼 也就说一种对法义诀择的知见之眼 啊 因为这里讲到眼嘛 啊 它是打一个比方啊 因为眼呢 就是意味着知见 所以说呢 他说成是叫法眼 所以说他是“能见诸佛的法则” 所以说故具“种种方便” 所以说很多登地的菩萨 啊 都圆满的证得了法眼通 所以说菩萨呢 跟他呢 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僧人乘的小乘罗汉 而僧人的小乘罗汉虽有慧眼通 但是法眼通未必完全明了 所以说呢 他在度化众生的能力上 啊 会有局限性的 好 这里我们看到法眼通指的是这个 对佛法的了知 就称为法眼 我们先来辨别具体它是怎么分的 最后再看

“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也”
啊 所以说这个说的非常清楚 也就是佛眼呢 这个圆满 圆满无碍的知见称为佛眼 啊 也就说 他呢 就说不管时空 啊 一切因果 就象毫发不失 所以经书上我们看到 释迦牟尼佛 啊 当我们有缘的众生得遇世尊的时候 世尊经常是直接地去为你开示 啊 你今天的因缘前世乃是因为何因果 哦 他呢 就直截了当没有任何的偏差的就把非常细微的因果呵 全部都能说的出来 乃至说到无量劫以前的因果 佛呢 都能直接宣说 啊 所以说这个殊胜的化身释迦牟尼佛 他显现为一种圆满的佛眼的功德 啊 所以说 说到这里啊 就我们就清楚地明白 所谓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 它指的是什么 啊 那好 我们学习完了 再来看一下 啊 我们平常中 啊 所谓的 啊 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说打坐看见什么看见什么 其实呢 这里面呢 都有问题 为什么这么讲 首先一点啊 打坐是为了什么 啊 打坐修禅是为了什么 并不是为了去追求这样所谓的神通 因为要知道 在 啊 我们的烦恼的心没有得到清净 啊 我们的智慧没有完全开启的时候 我们所能见到的 整个的境界都处在什么 都是在五蕴的境界里 啊 就象《楞严经》所说的 这是五蕴的境界 所谓的色受想行识 也就说我们离不开我们凡夫身心啊 这种迷乱的境界 啊 这种境界呢 由前世到无始劫以来种种的业力 啊业识 啊 侵染到今生 啊 那么未有没有任何的修行 而修行的功德没有 那么在修行的力量和往昔业力力量的交汇之中 它必然会出现种种五蕴的境界 啊 这种显现为色受想行识的不断迁流变化 啊 那么怎么可以把它当做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五眼清净的境界呢 显然是不能的 就包含这个肉眼 啊 我们同样的 一个修行有成的人和一个 啊 心很狂乱的凡夫 他的肉眼境界也不同 也就是说虽然肉眼 我刚才说过“光见、暗不见” 啊 这个“前见后不见” 但是呢 肉眼依然会有清净不清净这样一个区别 啊 那么好了 我们平常打坐中所看到的 比如说 看到的外面的东西等等 它是不是一种天眼通境界呢 《楞严经》中 关于这个说的 如果你把这种种禅定中出现的境界认为是作经书上叫说是“圣解” 什么叫圣解 举个例子 比如说 有一个前 就昨天吧 还是哪一天 有一个在我们这边一个居士呢 打电话给我说 哎 他说法师 啊 他说我最近老是听到我耳边啊 总是回响着非常美妙动听的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好象这个声音越来越响 好象遍虚空尽法界都是这种声音 哎呀 他感觉这个是不是所谓的观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说的 那样就说梵音妙音海潮音 呵呵 他说是不是啊 我说不是 他硬坚持说是 我说如果你坚持这样 我告诉你 你很容易进入魔道中去 他说为什么 我说的非常清楚 啊 如果你 这个你能听到声音 你能看见什么 啊 这个是五蕴的境界 因为在这个境界的当下 你的心并没有智慧觉得 而你觉得这是一种神圣的境界 啊 你认为是不是如我自己 象经书上所说的那样 然后微细的我自我爱你都没有觉察出来 啊 你攫取这种境界作为所谓我的殊胜的境界 那岂不是作为经上的所说的“圣解”么 所以说 若做圣解 啊 即 啊 即入魔境 对吧 反过来 若不做圣解即为善境界 因为这种修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五蕴境界 我刚才说过了 他是 啊 修禅定的这个明了的力量而往昔往事的种种业力所感报的这个业力之果 啊 它交付在一起 这种现象如同一个人呵 即将离开这个世间进入中阴之前 啊 一生的善恶境界 啊 这个全部显现于他 所谓的“生为利流死为” 啊 生为顺流死为利流 我们生到世界来 好象从我们的心体,从阿赖耶识的本能中 啊 它??慢慢显现 好象是顺流相 当我们结束这期的生命啊 就往回力?? 好象逆流一样往回缩 那么在顺流和逆流交汇之处必然会出现真妄交汇的局面 这个时候不可执着任何的境界作为一种圣解 啊 就这个意思 啊 所以说呢 嗯 现在回过头来一看 我们现在很多 啊所谓的练气功的所谓某些大师 他经常以这种自己这种天眼啊 神通力量 啊来迷惑很多不明白的众生 啊 但是这有极大的过错 原因何在呢 其实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呢 我们等下会说下去啊 佛说这个五眼关键在说 这五眼乃是自心清净的功德 啊 明心见性而产生之圣者的功德 那方是真正的功德 啊 而很多所谓的大师宣讲这个的时候 都在突出 啊 他的功用 他的神奇 他所引导众生走向的那个目的啊 不是佛教所说的 啊 皈依三宝 以佛法僧作为道路作为究竟 啊 他呢都是 大家仔细一想 如果说你的修行目的 不是为了去贪图这个神通 而他说的是什么 都是在名闻利养之中打算 啊 都离不开这种色受想行识的境界 啊 都离不开对财色名食睡贪求的境界 所以说他们会显现为 有的显现为贡高我慢 有的显现为好象故弄玄虚 那有的就显现为 就是说好象说一种神秘的色彩 认为做做什么事就能够消灾免难等等 他宣说的却不是佛经上所说的因果之正理 所解皆为邪惑 啊 如果一个修行人 所以就象前面说的 若不贪求 心迷意醉,自暗情分。 啊 虽然他有打坐 虽然他有种种境界 但是他必入邪道无疑 啊 好 这个讲到这个天眼者 大家衡量一下就知道了 而真正达到的就象经书上所说的绝对不是他平常所说的那种境界 另外还有一点 啊 因为他的心追求的是神通 啊 没有去与三宝说的僧宝 这个清净自己内心的烦恼 啊 这种作为修行的目的 啊 那么你呢 就会什么呢 就会执着于觉得有这种境界就是你的功德 啊 那么这样的心很容易被 啊 具备某些眼通的 比如说一些神鬼呀 或者说一些邪魔外道的东西 他与你的心相感应 那么他和你的心髓接合感应以后呢 他就会附于你这种超越肉眼 好象似乎有了天眼通的所谓的功能 所以说 他非常容易的被所谓的附体 啊 非常容易的被邪魔所加持 啊 所以说 一个人的心离开上师的皈依中 不在三宝的皈依境中 他就极容易被外在的邪魔所诱惑 啊 所以说这本金刚经论告诉我们 金刚心为总持 它就提醒我们 我们整个的修行过程是要明心见性 是要逐步的开启我们内心中本具的佛性 啊 由这个本具的佛性啊 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功德 才是佛的功用 啊 所以说它就是让你不要在半路中 啊 误入歧途 啊 须知修行因为有些功德而在半路中误入歧途 这就是魔道 啊 所谓的魔 我们也知道 很多经书上所谓的魔 它甚至在天道中 它们也是相当有福德 但是他为什么成了魔 有些人破坏佛教呢 比如我最早有一次因缘所说的 比如吸烟的烟草 是哪一个 本来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啊 修行的一个女众弟子 啊因为到了一定的境界后 她的心被佛法僧诽谤 后来她发愿说 要破坏末法时代的修行人 所以她的愿力终于得逞 啊 所以就化为现在的烟草 所以说一食烟草的人 啊 他今生就不可能获得解脱 他想修禅定 修任何一切的法都不可能往生净土 啊 所以说呢 这个 嗯 就是魔 啊 他原先也是修行的人 所以说如果在修行的开始不知道修行的根本 啊 不知道皈依三宝来修行 啊 不知道说修行的这个正知见和根在哪里 那么他就非常容易陷入魔道 啊 所以就这个意思 啊 这个慧眼 好 慧眼者能洞明三世因果 所以具慧眼者 他的行为决择呢 非常符合因果 而且他非常重视因果的决择 啊 那么说到这里呢 我想也说得差不多 啊 就是主要的目的我想大家心里可能会明白 另外还有一点 为什么我们在佛教中对种种神通的境界 啊 比如说做我们出家人 啊 或者修习禅定的修行者 他都要受持戒律呢 啊 绝不轻易向人显示宣说这种神通的境界 啊 我说到这里 大家应该也会明白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境界 可以讲一切神通也是如画 也是可以讲修行人一个菩萨 他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众生之法理 啊 对未具根器者也不能轻易宣说 啊 以前我朗读过那个《华严经》中的那段话啊 就说“为未具大乘根器者。宣说大乘甚深之法义者。说者与被听者。皆有过失” 就是因为这样缘起的 啊 就是 是来自这样的依据 好 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 啊 就是这个五眼论的第八 下一部分 啊
再看一下 啊 它说

“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这个 这句话呢 就把世尊要开示这个五眼论的 他的用意给揭示出来了,啊 我们看到了没有 这一切都是诸善功德福感而生 所以说不要忽略这种积功累得的修行 啊 而且他说“唯佛能全。余人不及。”啊 只有到了究竟的佛地 啊 才能完全 才能究竟圆满 其他人都还不能相比 啊 这个如果明白此理去能降伏我们自己的这种贡高我慢心 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样的一种偏差, 我想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啊 最后一句点题  “眼须分五。照空一心。”啊 它说这个讲到的五种的功德 其实就是一心的功德 啊 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金刚心的功德 啊 那么这个因为这种心的观照啊 能够知见这前面所说的五眼的功德 那么这个是什么 是来自金刚心 啊 所以说 最后说“见性修行。人人有分。”那么好了 我们学习了这篇这个论 我们就很清楚 在我们的自性当中 啊 人人都具这样的功德 打破我们一切的无明 啊 打破我们作为凡夫这种因而导致的一种迷惑 因为迷惑而造业 因为造业而受报 这样无休无止的因果 啊 这个轮回 这样一种 这种无可奈何的一种情况吧 啊 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功德的原故 所以说 佛祖在这个时候呢 告诉我们 我们自性中是具备这个功德的啊 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本性啊 人人都有 啊 “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所以说从这个五眼论第八开始呢 一直到后面宣说的正果论 啊 世尊都要详细的为我们揭示出  解脱 啊 涅槃的功德 啊 前面我们说到什么 说到四分论 说到轮回的苦难 那后面呢 世尊就告诉我们 如果你能够 啊 行所说的十种功德 参求明师来努力的修行 那么 接下来五眼 啊 以及后面的正果 种种解脱的功德你都能够拥有 啊 所以说宣说这样的功德 对此生起向往之信心 啊 会让我们对这个修道 啊 获得解脱呢 啊 生起了一种究竟圆满的心 啊这个就说它这个经论所要这样开示的一个 啊 内在的联系吧 我想 嗯 好了 今天呢 就不想多说下去 好么 关于五眼论第八呢 我们就说到这里 那剩下的时间 我想大家有些什么疑问 用提问的方式吧 啊 我来给大家随缘呢 作些开示吧 好么 啊 好 请接麦吧

问题一:见性修行,何为见性呢?
喂,大家好,能听到我说话吗?我刚才好象网络停掉。(师父掉线了)
喂,好,听得到呵。见性修行啊 我们这里理解这个应该是什么 应该讲是去 这个见呢 是个动词 性就是本性的意思 见性修行 这讲到一个修行方向的一个过程 就说我们 就说返观内照 就觉醒我们自有的本性 如果我们最终能够完全的觉醒了我们的自性中的一切功德 啊 那么这样的修行 那么前面所说的五眼的功德将人人有份 啊 “人人。。。”这不是读分 “人人有份”啊 每个人都能 因为在自性中都蕴含着这些功德 所以说见性修行人人有份 这话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要过于机械地一定理解为 见性就是所谓的平常 啊 开悟这一刻 我们忽略了 啊 修道这个从事相来说 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 啊 《楞严经》中说的好 “理则顿悟,因悟顿消;事则渐修,因次第进。”啊 那么我们平常很关心当下什么叫开悟 好象似乎一开悟以后就五眼齐发 啊六通全证 啊 好象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这个所谓的开悟上 实际上这个也反应了我们修行的一种贪心 啊 可以这么说 啊 我们贪图 啊刹那之间就能够开悟 啊 贪图开悟刹那之间就能够一切功德都可以显现出来 所以说实际上这种心态来自我们的贪心和无明 啊 所以说很多朋友们 如果返观我们自心去看 就会知道当我们这样 其实呢是我们的心在贪 对不对 我们希望好象赶快的明白开悟 比如说 在这边很多朋友问我 一问就直接问 “什么是第一义谛啦”“你开悟境界怎么样了”“师父,你说一下啊,你当时是怎么开悟的”等等 好象通过我打几个字 说几句话 他马上就开悟 然后就一切都具足了 啊 这个我觉得也是我们在前面在经书上 世尊所提示到的 啊 就是说“修少善根,生大果望”的一种心态表现 啊 所以说 这样的同修呢 他就对你说的这种 啊 要一步一步来 要这样这样的付出 要这样这样的积功累德 要这样的慢慢慢慢去决择正知见 他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啊 我常常就听到这批评说 “哎,法师,怎么搞的,都不会无相而说法。好象整天到晚说的,都是那些大家都懂得的东西还是什么” 其实呢 无意之间你自己呢悟到一点东西 或者他马上就生温 他马上就感觉他不得了了 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 都是因为他没有修行去亲近自己的心 啊 去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来修行 啊 所以说故有此词 嗯 好了 借此呢 我也宣说了这样一些 好么 可以接麦了 我说完了

问题二:人生苦短,命运无常,今生修行如不成该如何呢?下世还不
知道能否修行该怎么办呢?
喂 这个朋友问得很好 啊 他首先感悟到人生苦短 命运无常 啊 这个无常以死亡之想 啊 如果他从这个角度去想 从而激起宝贵的人生 啊 精进的来修行的话 那么这种想叫正想 但是从他所问的话里面 他似乎也流露出了一种悲观的心态 啊 那这个在我们的金刚心论里面后面呢 说到这个叫做到老修行论说的好 它就是为了破除我们这种悲观的思想 啊 其实如果这个思想反应在对修行的佛法 啊 对自己的修行没有信心上 那么将有过失 啊 其实呢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世尊说得好 啊 就说如果你的修行关键 如果真能做到 啊 这个发愿修行 舍非从是 改恶向善 常斋 借此参求明师得正知见者 啊 那么不管老少不管都能成就 啊 之所以今生修行好象你有一种恐惧的心理 其实就是因为你没有参求明师 你没有获得正法的缘故 啊 其实关键看你能不能不断去改变自己的邪知见 走上正道 若走上正道 啊 今生修行是人人有份 不会向你们说的那样啊 那么的困难 那么地恐怖 再者啊 本来修行 其实不必把希望寄于来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若今生修行 哪怕你并没有完全开悟 但是呢你如果按照金刚心论上所说的那样 重视因果的决择 啊 行持三皈五戒 啊 行持五戒十善 啊 等等积功累德 而且皈依三宝走正道 啊 不要因为自己的狂妄而荒废自己的事业 这样来修行 那么行不唐捐 因果是不虚的 你所做的一切福业啊都会感受福报 那么未来的生命呵 它将趋向于善趣 而不是趋向恶趣 其实一个人若真心的皈依三宝 啊 寻求三宝的庇护 他这个的信念如果不退转 那么它也不会堕入到三恶道中 因为一切的因果呢都发自我们的内心 当我们举心动念的时候 那么这个因就已经种下了 那么这个因 总呢熏染在我们的识田里 当我们结束生命的时候 转向下一世的时候 它都要起作用的 啊 还有一点 不要把希望寄于来生 啊 如果今生能修行 为什么今生不修 一定要等到来生呢 所谓的“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呢 啊 如果他是站在修持居士的角度 那我就说 你既然知道人生苦短啊 命运无常 你为什么不早日皈向三宝 参求明师 啊 是吧 努力精进的去寻求解脱之道呢 啊 是这样的 说不要忘记这一点 因果是不虚的 所作的一切福德 它的果报都是不虚的 啊 既然要修行 不要把希望寄于来生 再说 如果你真的皈依三宝而修行 未来是光明的 啊 不是一种悲观的心态 而知所以你感到困难重重 那你要检讨一下 可能你走的不是正道 因为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 他的修行 每当他获得一分的功德 他就生起欢喜心 增长一分 啊 他破除一分的无明 啊 他可以讲就证得了一分法身 与日俱增 啊 他呢 不同于一般不会修行 不思修行 不懂修行的 那可真是差太远太远了 啊 所以说 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 啊 没有获得正法 那么很显然 你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我好象一个修行人 怎么这个心里感觉还不如好象似乎在人世间现在那些看起来是快乐的人呢 实际上这是一种邪知见 啊 如果你真的走在正道上 就不会这样的感受 你会感到非常的庆幸 今生我能值遇佛法 能够对三宝生起信心 而且获佛法的甘露 去修行使内心清凉 啊 你的法喜呢 会不断的增长 增长 再增长 那么你的信心也会增长 增长 再增长 啊 今世呢 受一点点的苦难 啊 来世却可以永享安逸 这何乐而不为呢 却不象不修行的人 今世纵然有很多的所谓的享乐 结果呢 却造下无量的恶因 为未知的未来 啊 所有的路越走越狭窄 是吧 路越走越黑暗 如此去比较 啊 值得哀哭的 值得令人深深怜悯的 是不知三宝 啊 不明修行的 却不是真正有缘得遇佛法而走在正道上修行的人 啊 说的意思就在这里 好么 请收麦吧

问题三:前面提到眼须分五,后文又有人人有份,那份是人人的份,
是否就是前面五种中的一种呢?
好的,读一遍就够了,因为屏目上我可以看得到。那个是这样的 啊 人人有份哈 是这样理解的 是的 是前面所说的五种 啊 因为前面说的五种是我们自性中本具有的功德 如果修行 它能逐步地显现出来 但是也不是说人人有份 就好象说我今天有了天眼通的份 明天又有慧眼通的份 不是 不能这样去理解 啊 就算同样是对天眼通的开得 是逐步逐步的开发来的 一直到最后圆满的境地 因为经书上世尊说的很清楚 啊 啊“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余人不及”啊 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个份呢 从比如说从证得慧眼来说 那么也是一步一步的证得 那它就好象我刚才说的 如果你修行得增上 破一分无明就得一分清凉 是吧 你破除一分的无明就证一分法身 就这个意思 你的法喜和你的功德是日日增上的 啊 这就是所谓的人人有份 啊 它这个经上所说这句话很清楚 意思也很简单 啊 就是如果你呢 见性修行 那么你也能够证得 这个意思呢 因为“眼须分五,但照空一心”也就是我们金刚经论所说的 金刚心是乃陀罗尼门 是总持门 若你能 啊 懂得这个总持门啊 回归到这个总持门 那么你的信心就会由此而产生 那么你也知道逐步的开发这个功能 都是来自内心烦恼的清除 都是来自内心自性功德的显现 啊 它这个反复宣说这个理趣 就是为了让你获得正知见 啊 所以说我听这个经论 必须不断的返观自己的内心 啊 从我们自己的修行的动机 从我们修行的目的理解上 不断地去反醒自己 啊 它即是此意 好么 现在还有些时间 我们接下去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四:这几种神通不是想象比喻而是真实的么?
喂,好,读一遍便可,我知道了。这几种神通 啊 其实今天世尊在这里所开示的不是说神通 啊 但它广义说也叫神通 啊 “神而莫测,通而皆达” 是吧 那这里五眼讲的就是入五种知见 啊 就说当一个人的自性功德不断开发的时候 他的智慧这个知见上 啊 他就触发五眼 具备这功德 这绝对不是想象比喻 它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对一个凡夫 对没有证得的人来说 它只能是一种想象 或者说只能用比喻来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啊 这个是对的 啊 那么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刚才说过也说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 就说 我就说到这一点 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啊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这种局限性 所以说我们闻深的法 比如说对一个没信心的人来说 佛法中所宣说的东西就非常难以让他相信 啊 就说他不能真信 难 难的原因何在 因为他的知见很有局限性 如果再加上他人格的不完善 没有这种自我反醒 啊 谦卑等种种这个人格上的一种 这个人格上的一种 人格上的一种善的一面的话 那么他就更加难以去相信 甚深之佛法 啊 而之所以他不能够起这信心 其实他正是他往昔无明造业所导致的果报 所以说这样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他越没有智慧他就越不相信 他越不相信呢他就越没有智慧 所以变成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啊 这个佛经上说得很清楚 要培养自己的信心 要老实地踏实地去做 所以说它告诉你这五眼“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 什么叫福感 是福报感得 你过去造下的这个福因就得这个福果 象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说具备天眼的人 那有的人一出生他便具备这种能力 这个我想不用我说 能够详细地去网上搜索 或者听一些高僧大德 他能在这方面的宣说 那么其可以慢慢的增长你的信心 那这里我也不想多说 另外呢 你说天眼的功能有没有存在 我不说更多的 啊 那以我以自身的例子来说一下 或许更现实一些 啊 讲到这个天眼呢 我们知道 就是说他前后内外山岩石壁可见 那么能不能这样理解呢 如果说一个人他自身如果感受到啊 在他没有 啊 用肉眼 啊 他却能够看到 比如他在屋子里 却能看到屋子以外的任何东西 那这个无形中是不是就是对他的一个极大的信心呢 这个信心并不是来自说自己是否有了天眼通 而是说告诉自己说确实这一切的功能来自内心 而肉眼所见的因缘所展现的一种知见能力 它并不是不可穿越的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 我们就来说一个事情 啊 我记得很清楚 啊 在我大概读大学 大概十多年以前吧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的时候 那我在学校里面 我记得晚上很困了 那么我呢就在教室自修教室里面睡着了 同时当时听呢观世音菩萨的音乐 啊 然后醒来的时候呢  我心因为不断的听这个佛乐 心很宁静 这个时候我把眼睛闭上 而我自然发觉 哎 我怎么会看见教室以外的那些操场那些树啊 那些房屋啊 我觉得非常之奇怪 我并没有睁开眼睛并没有去看 为什么我都能看见呢 这个时候我把眼睛给睁开 然后跑到屋外看 外面所发生的事一切正是我所看的 那么我想说这个并不是想说我有什么功德 而是说什么呢 就说这个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 而我为什么能看见这些东西呢 我觉得呵 可能也是经书上所说的“乃从一切诸善功德福感而生” 或者是因为对佛菩萨的虔诚 而感应啊所获得一种修行而导致的这样一种果报吧 故而因为这样的福感呢 而使我马上就有一种信心产生了 所以我刚才想说的就是这个原因 它是一种循环 如果你呢 不断的积善累德信受佛行 那么你的功德渐渐增长 功德越增长 你的智慧就越增长 智慧越增长 你的信心就越增长 如果你不是这样 而是一味地寻求说为什么 然后你执着于凡是我看不见的凡是我做不到的 它都可能是假的呢 你终日地迷失在这个疑问中 却忽略了周围那么多的人 啊 或者你深入的了解佛经以后 你通过这样分析 你就越来越感觉到 啊 这天眼是很真实的存在的 再何况佛法微妙无比 它广大无比 它又不仅仅向你宣说一个是否你现在必须去相信有没有天眼这样一个层次上 所以要反醒这个心态 如果过于执着地在这里纠缠不清 那么自然而然无形中 其实呢 你内心那种我慢呵 你希望去否定佛经所说的一切 以此换来自己这种虚幻的自我肯定的心 可能我这说得比较深细的微妙的心像里去了 是么 那么无形中这种希望去证明自己而起的心态就会成为我们的障道因缘 啊 所以说呢 对此我只想说这个方面的 好么 这个问题 就先说到这里 争取再回答几个问题 好么
问题五:我们凡人可以修到五眼之中的哪一眼呢?肉眼天眼慧眼法眼
佛眼是次第修行的必需过程么?
喂,啊,好了。这个哈 首先我简单说一下啊 经书上说的很清楚 “眼须分五” 啊 他讲到这个功德啊 它这个具有什么呢 具有五个方面的功德 也就很清楚地看到 它所说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它是从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去宣说的 它并不是个真的是现在有些练气功的人所说的天眼 啊 所以好多人迷失在这里 啊 觉得好象啊 哎 我天眼还没开 那我怎么可能会有慧眼呢 是吧 那我慧眼还没开怎么会有法眼呢 那么法眼没开 那么佛眼什么时候开 就会产生这样一个说法 啊 它这里说的并不是一个修行次第的问题 啊 修行的次第不是这个问题 啊 如果要说到发心的次第 啊 首先一个呢 相信三世因果 哦 相信三宝 皈依三宝 进而发起出离心 啊 在发起出离心的基础上进而发起菩提心 而因为发起菩提心而行菩萨行 而获得的正见 啊 如此可能方为修行之次第过程 啊 如同《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所说的那样 所以不要那样去理解 那么一个凡人可以修到什么之眼 我可以这么说 一个凡人这些五眼全部都能修得 啊 因为经书上说的很清楚 “见性修行,人人有份” 因为个人的根器不同 个人的努力不同 所以说当然就有不同的现状 宣说这个五眼啊 是任何一个凡夫 他的自性中都有的 这个就是这本金刚经论明确向我们所宣说的 好么 我想简单的说到这里这个问题 下个是什么

问题六:“消弱助念,其念若静“与“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心不起,菩提怎么长”的差别?初学者在参禅时应怎样观想呢?
哎 好的 啊 这里我想说一下 啊 因为我们的时间不是很多 那么提问我想是围绕着今天所说的东西来提问题比较好 那总的问题的时候我想不能偏太远 啊 那这个既然提了 我就稍微说一下 好么 啊 这里面都有些问题啊 “消弱助念,其念若静” 这个是《楞严经》中的话 啊 它讲的是就是我们平常不断妄动的这个妄念 那么一个人慢慢进入三摩地中修行的时候这样一个境界 那“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量;对境心浮起,菩提那么长”他引用也引用错了 所以说这样的问题 啊它就说这里面说到就说一个开悟者的境界 他并不是说去让断自己的思想 也不是说让自己的心散乱到处纷飞 啊 他说到这种就是不染不着无二本怀之境界 那么这个境界所宣说的 啊 是在六祖坛经里面宣说的 是这个关于觉得最后是否开悟的这样一个法义 那么“初学者在参禅时应怎样观想呢?”这个很显然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啊 他前面也许没有好好的听一下这个金刚经论 啊初学者不存在这个 不存在一个如何参禅的问题 啊 你怎么参禅 你还应该先开始参求明师 你明师都未获得 你都未获得禅宗之法脉 你到哪里去参禅啊 所以说初学者不是这个问题 啊 初学者的问题是要尽快获得正知见 皈依三宝 啊 就是说按照这经上所说的那样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走上来 不断的???? 亲近善知识 啊 这样的来学 而不是说一下子就来说这个 好么 因为你说到这个嘛 而且引用的东西很渙乱 “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 他也变成“对境心不起,菩提怎么长”去了 所以这样的研究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好么 好了 再回答一个问题 我想今天差不多了

问题七:请问参禅不做任何功德和不消业障能往生净土么?
喂 这个问题问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啊 它能很反应一些问题 啊 好了我们来看看他的问题 “参禅不做任何功德能往生净土么?” 如果按照纯粹的来说 如果一个人所谓的果在参禅 他却不做任何的功德 而他激起的功愿又不消灭了他的业障 他肯定是不能往生净土 因为我们所说的往生净土啊 是指的是什么 可以讲就是说站在我们这个正道依道的层次去说 一个修行人有怎样的心的功德 他就会显现为怎么样的净土 啊 所以心净则佛土净 啊 大家都在修净土 任何一个修行人都在修行自己的净土 啊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西方极乐的净土 啊 往生东方不动?如来有东方不动?的净土啊 往生兜率天内院的有兜率天内院的净土 这里面跟自己的修得修证的功德 啊 跟自己的业障的清除 跟自己的愿力 啊 因缘都有关系 啊 所以说 这个参禅 如果说没有这样的功效 他肯定是不能往生净土 但是话再说回来 从这个问题 我们也看出来 他是不是理解说 话中所说的不做任何功德 他是不是把功德理解为好象就说 啊 把钱放在功德箱啊 或者是说 他理解这种 啊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就是说十种功德论里面说了 是站在因果的角度 啊 是在三宝门中种福田的角度 啊 去返观自心性的这种角度去说这种功德 啊 所以说他可能是认为那些功德好象是没有用的 啊 所以说他有这样的一种说法 啊 所以他不理解什么样叫真正的功德 啊 因为既然你作出了行为 如果你用心正确 啊 他就是修行 哪怕是你点一柱香 磕一个头 所以佛经上说 啊 如已在佛前以清净心点灯的人 来世会感报天眼通 对吧 他??就来自于这样的因这样的果 是吧 啊 怎么可以说它不是功德呢 啊 还有另一方面说 如果一个人真的下心 啊 参求明师 来放弃了今生的贪欲 啊 他对三宝 对佛法 生起了正信 他努力的修行 他一心??参禅 寻师访道为参禅 啊 他行也禅 坐也禅 啊 处处在修行 啊 那么告诉你 那么他这个时候 他的六度波罗他不是说也在修么 啊 因为他关闭了自己的六根 啊 他把自己的一切贪爱给布施了 他就是在修功德 啊 并不是说他不修功德 所以说话说回来 如果你真的在参禅 那么你肯定能往生净土 差的什么呢 差的是你有没有这种心愿 把这个功德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你比如说一个参禅到了非常高境界 你比如说某一个过去的祖师大德 哦 他们参禅已经到了明心见性的程度 而且呢都有无量的功德备具 但也许有些禅师他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 他并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吧 这就来自他往昔的愿力不同 啊 他差的是这个 那么好了 反过来看 我们很多人一般好象都在修行念佛 其实呢 我们今天很是个 其实呢 都很可能在过去生中曾经念过佛 因为没有真正的功行圆满 所以说依然福感而作人 没有实现最终往生的愿望 那么好了 他如果不如理如法的来念佛 他只是象我们前面所说那样迷信来念佛 那么认为真的好象外面有那么个世界 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的修行 却不知道心净佛土才净 啊 不知道净土乃净心中所现这个正理 那么他很可能 虽然说想往生净土 结果呢 却往生不了净土 啊 就是这个意义在 好 那么今天呢我们解答问题呢 我想差不多就说到这里 好么 感谢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吉祥如意 啊 主持人你接麦吧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6-19 23:02:0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2:35:33 编辑过]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