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2]黑龙江:安达弥勒慈化院[弥勒山庄]-专版分享 → 三乘共传愿弘深 清净传承示圆通 ----大恩上师身边求法三个月回顾之五
查看完整版本:三乘共传愿弘深 清净传承示圆通 ----大恩上师身边求法三个月回顾之五
2007/3/8 20:13:00

三乘共传原弘深  清净传承示圆通

随喜师兄功德

2007/2/8 22:27:00

当初弟子祈请上师来大庆的本意,一方面祈请上师指导几个弟子的实修,主要是为上师的身体得到治疗和安养,但是,三个月的时间里,弟子们的修持不仅得到了上师的加持和指导,还有那么多的有缘信众和师兄得到了真实利益,可上师几乎没有一天是在安养之中,上师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大量弘法教言的整理和指导实修课诵,这一切已不只是身边在弟子和有缘的信众得到了受用,还包括网络上的弟子和同修。这阶段大恩上师主要完成的教言法宝有:《人生佛教法雨甘露集》;《念佛法门破执录》;《入门必学》、《内众瑜伽手册》;《显密瑜伽念诵集》;《一座瑜伽导修》(附:甘露妙宝);《大圆满前行念修文》;(附:半月诵戒仪);《瑜伽说明集》(一)、(二)、(三)。《如何念佛修行》(VCD光盘4张)、《学佛次第和答疑》(VCD光盘5张);《楞严法师讲法集》(1CD)、《楞严上师唱念集》(一张CD)。这些教言资料的完成,无不凝结着上师的心血,看着网络上一遍遍教言的发布,看着一张张讲法和唱诵光盘的发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内心的惭愧,还有的是为上师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为了这些教言,上师付出的是怎样的辛苦,用废寝忘食来形容已不足为过。有多少个深夜,有多少个零晨,上师都是在电脑前渡过的,时间常了,值班护持的弟子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规律,每每要一遍遍的祈请,请上师注意身体,上师慈悲,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也为不让弟子们为难,有多少次都是等大家都休息了之后,不知多久,上师房间的灯光还是亮着。这些法宝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上师的智慧结晶,都蕴含着上师对佛法的证悟和对众生的无限悲悯,特别是的发布,在整理完成这篇论著的过程中,当时上师正在患伤风感冒,身体状况十分差,护持的弟子们都看到上师聚精会神的坐在电脑前忙,鼻涕流下来都顾及不上去探拭,大家除了笑更多的是对上师的那份心疼,上师真是太辛苦了。

《慈宗人生佛教心地法门的思想纲要》一文,大恩上师全面系统的阐明了人生佛教的思想理念和圆满修持佛法的次第,从学佛之初发心皈依三宝,到圆成佛果的实证,乃至成就这一过程的四个境界,作为慈宗心地法门的修持四大修证目标,上师以大智慧用精湛的论述和慈悲的喻比,深刻到逐个法条的开示,细致到佛教公案的引用,清晰的为众生指引了一条从凡夫到成佛的成就之路,带着对上师的恭敬,带着对法的渴求,反复读过这篇教仪,每一遍读都有每一遍的收获,每一遍读都有不同的感想,相同的是每一次读都能得到上师甚大的加持力,字字句句都去深刻体会,对照自己的发心,是在怎样的基准上?又是在哪一个目标上,此目标之上又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用什么样的信心去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不断增上,根基差该怎样去精进,业障深重又该怎样去忏除清净,福报不足又怎样去培福,又以什么样的供养来使上师欢喜。大医王前,自己又是怎样的顽疾,要用什么样的恳请去向大医王祈求治疾的妙方。上师在《纲要》中云:“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理解到哪里行到哪里,行到哪里学到哪里,所谓解行相应,教观合一”通过对《纲要》的闻思,体会着每一句教言的深刻含义,解在教法,通达的教法闻思是正信和正念的基础,而有了对教法的正思唯和正精进,才能趣入证法,以教法中所闻思实修得正行,谓教法和证法合一,如得大加持,福慧双修,定会增上,证法中的实修因发心不同和根基不同而渐次第的修持得正命和正定,再不断精进,于证法得成佛果。四个境界,也是由自身的根器和自身的修行程度,一个阶段中的时期会有不同,一个时期的进度也会不同,这也要看自己的发心和精进。从整个《纲要》的体系来理解,四个目标的完成,皆在上师的引导教授下完成,只有时时祈请上师慈悲加持,对上师的信心具足,发心是第一,精进是保证,由求人天福报到认识人生,生起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渴求,常思唯人生无常,生大出离心和圆满人生的渴望。所以说《纲要》是一个完整的修持轨道,是学佛修行的中心法要,以此《纲要》,通过六度十善来实现这一人生佛教的宏伟目标,并以此功德回向。上师有无尚妙好的甘露法雨,久旱的秧苗只要不自遮蔽,都于法雨尽淋,我们只需放下我执 定于上师莲下成就。眼前总浮现着上师慈悲而严厉的眼光,那慈悲咐嘱着要正念当下,那目光示现着要修法精进,在上师在愿力感召下,弟子们都发愿要守护正念正信不敢懈怠。

耳边总是响起上师的教导:“雄鹰在天上高高地翱翔,哪怕是仰望一下的人,都将成就飞翔的梦想。平视者什么也看不到,头抬得不够高的也看不到,不渴望不精进的人永远不会成就。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