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答疑解惑 → 请问:什么叫广大的闻思?为什么对佛法需要广大的闻思?
查看完整版本:请问:什么叫广大的闻思?为什么对佛法需要广大的闻思?
2005/1/19 15:46:00
普扎上师曾开示过这个问题,现在人理解的广大的闻思多是看得多,学得多,比较得多,其实这样博而不专,学不到什么。广大的闻思是提醒我们必须让闻思趋于深广和博大,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多看多学多比较就能实现的。如何让我们的闻思趋于广大呢?
2005/1/19 16:09:00

顶礼上师!

同样是佛经中的一句话,同修之间各人得各解。听上师开示时又是另一光景:常有自己搜肠刮肚以为是的见解,尚不足以称皮毛。

心量太小,思路过窄?!!

顶礼上师!!!

2005/1/19 19:57:00

顶礼上师!

         所谓广大的闻思,弟子以为应该是用无我心、用菩提心去闻思,就是“自他无二”、“内外无二”。

         做生意的都会说,有一县的眼光就可做一县的生意,有一省的眼光就可做一省的生意,有一国家的眼光就可做一国家的生意。学佛的人是做“一切无所得而一切又具足”“尽虚空遍法界”的生意,那该用什么眼光和什么心量才能做呢?唉!不用说去做了,我们连去看一看,想一想,都还没做到。

[此帖子已被 弥原 在 2005-1-19 22:58:28 编辑过]

2005/1/19 21:43:00
顶礼上师!弟子以为对某个道理没搞通时要从角度去了解,一切的手段一切的法门都是为着一个目的——求证它,那么广大闻思没什么不好,可以扩大心量。如果不为目的,多闻得来的也等于信息垃圾,内存里的垃圾多了会干扰系统正常运行。
2005/1/21 8:38:00

    修行人以先断除烦恼为要务,学人不力求这个,却要大量地"闻思",其结果往往是烦恼倍增,"所知障"倍增。须知,阿难徒伺多闻,未全道力;凡有所知,皆是障碍。初地到七地的菩萨所知障都还未断除,不是说没有明白道理叫所知障,知道了道理就叫没有了所知障。广大的闻思,是让心量趋于广大,闻思才可广大,若心量没有广大,闻思越广大越是障碍。闻思一分,拓宽心量一分,如此闻思则成广大,如此方是真正多闻。须知,智慧由多闻生。关键要解决自己心器的问题。器皿大了才能多装东西,多装东西则就够多人吃。一个人不变心器,却要多闻,就象一个碗那么小,却要求装那么多东西一样。

    很多朋友学佛我经常很多事情不懂,好象他不足就是因为他不懂得什么知识一样。于是他就到处要去“懂”,去学,结果还是没有开始修行,越学越多越愚痴,越懂越多越我慢。学佛之初是要懂得很多知识的吗?

    我想学佛之初不是要急于多闻。学佛之初,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己的身心着手,每学习佛法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想法,实际心态入手来闻思佛法,一边学一边对照,始终坚持闻思修三结合的道路。我想这样学佛才好。这样就不会象今天很多学佛的同修那样,看起来头重脚轻,理论脱离实际了。

    这个道理就象以前我们学英语。不从口语入手,不从应用入手。很多读到大学了连简单的日常用语都说不清楚,语言本来就是用来表达和沟通的,结果我们却学了个低能儿。

    因此,闻思修三者必须统一,始终同步。这个也是传承上师的殊胜教言。

2005/1/21 10:10:00

顶礼上师!

2005/1/21 20:02:00
顶礼恩师!
2005/1/26 16:49:00
顶礼上师!
2004/12/31 11:42:00

什么叫广大的闻思?为什么对佛法需要广大的闻思?

这个问题被大家误解的算是最多之一了,请发表您的观点,示现一下你自己给大家一个借鉴。

附后跟贴:

  修行人以先断除烦恼为要务,学人不力求这个,却要大量地"闻思",其结果往往是烦恼倍增,"所知障"倍增。须知,阿难徒伺多闻,未全道力;凡有所知,皆是障碍。初地到七地的菩萨所知障都还未断除,不是说没有明白道理叫所知障,知道了道理就叫没有了所知障。广大的闻思,是让心量趋于广大,闻思才可广大,若心量没有广大,闻思越广大越是障碍。闻思一分,拓宽心量一分,如此闻思则成广大,如此方是真正多闻。须知,智慧由多闻生。关键要解决自己心器的问题。器皿大了才能多装东西,多装东西则就够多人吃。一个人不变心器,却要多闻,就象一个碗那么小,却要求装那么多东西一样。

  很多朋友学佛我经常很多事情不懂,好象他不足就是因为他不懂得什么知识一样。于是他就到处要去“懂”,去学,结果还是没有开始修行,越学越多越愚痴,越懂越多越我慢。学佛之初是要懂得很多知识的吗?

  我想学佛之初不是要急于多闻。学佛之初,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己的身心着手,每学习佛法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想法,实际心态入手来闻思佛法,一边学一边对照,始终坚持闻思修三结合的道路。我想这样学佛才好。这样就不会象今天很多学佛的同修那样,看起来头重脚轻,理论脱离实际了。

  这个道理就象以前我们学英语。不从口语入手,不从应用入手。很多读到大学了连简单的日常用语都说不清楚,语言本来就是用来表达和沟通的,结果我们却学了个低能儿。

  因此,闻思修三者必须统一,始终同步。这个也是传承上师的殊胜教言。

 

2008/12/7 19:30:00

感恩上师开我迷萌

要治天下百病,就应知百草的功用

ong  a  hong

2008/12/10 11:36:00

"广大的闻思,是让心量趋于广大,闻思才可广大,若心量没有广大,闻思越广大越是障碍。闻思一分,拓宽心量一分,如此闻思则成广大,如此方是真正多闻。"

"其实这样博而不专,学不到什么。广大的闻思是提醒我们必须让闻思趋于深广和博大,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多看多学多比较就能实现的。如何让我们的闻思趋于广大呢?"

顶礼大自在金刚上师!

  感恩上师教诲,弟子汗颜!

  师曾说过,学佛之初不求好看,而弟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似乎正是在以佛法的"知识"武装自己一样,否则怎么那么喜欢与人辩论呢?还有一个毛病就是:闻思,闻思,还真是闻思了,把修丢在了一边,搞的"头重脚轻",用师的话说:只知道往家里搬东西,结果堆在那里不用.忏悔啊,这不是轻慢了佛法?!

  顶礼上师,弟子觉得广大的闻思不是说遍读三藏十二部,也不是逢活佛 堪布讲法就趋之若骛,而是进入师门对于师的教言而广大闻思,然而,师的教言也分了若干的层次,从初到高也不是都适合我来闻思的,那么,对于我来说,真正的广大闻思是站在我自己的修行层面上广闻深思,比如说认识人生因果,认识三宝功德,比如说善恭敬,善闻法,善修法行,站在这个阶段上去广闻,可以从上师的诸多教言中去体会,可以从生活细节中去体会,可以从各种佛法公案中去体会.所谓的行到哪学到哪,学到哪做到哪,行解同步,逐步的方能拓宽心量,从而趋入更加深广的闻思。

  从而又想起了上师对于“听话”的开释:听——闻思;话——法,听话就是闻思修的结合,听——话就是最基本的闻思,也是最具体的修行方法。这里还有个听谁的话的问题,知道了这个,就知道该怎么闻思了,而不是“朝秦暮楚”“遍地开花”。

祈师印证.

2008/12/10 13:10:00

    “我想学佛之初不是要急于多闻。学佛之初,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己的身心着手,每学习佛法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想法,实际心态入手来闻思佛法,一边学一边对照,始终坚持闻思修三结合的道路。我想这样学佛才好。这样就不会象今天很多学佛的同修那样,看起来头重脚轻,理论脱离实际了。”---上师语

    感恩上师的开示!弟子转悠了十几年了,今天才转回来,找到了回到当下的感觉,希望重新开始不会太迟。

    南无弥勒尊佛!

2012/9/10 11:50:00
顶礼上师!弟子觉得让闻思趋于深广和博大的方法因人而异。弟子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一下:弟子很小的时候对于上学学习、要学什么完全不懂,父母放牛吃草式的理念,让自己认为学习就是所接触的一切,如待人礼仪、吃饭说话坐姿等、书本知识,讨厌的喜欢的统统学。说实话很辛苦,学到现在弟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是无止境的,这从中却锻炼培养了弟子的一点自佛法中的感悟,这个微妙法尽虚空遍法界更别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了,这个微妙法涵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世间法弟子有幸认知,尚未觉受证悟,更况出世间法。故弟子认为让闻思深广博大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量变可以是思想思维、可以是行为动作,即解行,这个不断变化的指导标准就是上师,让自己的思言行一步步贴近上师!
2018/1/14 12:18:00
etcring,anhttp://www.quoi.co/fiveinternalBraceletPandoraCharmsEnRemiseorgans,Peoplesaythatthehumanbodyissick,apandoraukoutletsalelotofpregnantwomen'sfingers.tofashionearrings.IsEarringsgoodwithsilverorplatinum?Thefollowingareafewsuggestions:?PandoraOutletshouldfirststrengthenthemaintenanceofknowledge:thedaycheappandoraringsukafterPandoraAnh?ngerVerkaufenwearingitwithcottonclothtowipeclean,Evejoy.Thisface.http://park21.wakwak.com/~yakumo/cgi-bin/bbs10.cgihttp://blog.chinalxnet.com/a/linxia/linxiadili/2017/1227/25422.htmlhttp://www.scsmx.com/zb/guestbook.asp[url=http://www.32bh.com/home.php?mod=space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