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简介 | 太虚大师全集目录索引 | 返回悲华在线首页 | 悲华论坛 | 禅师新浪博客 | 留言板

编纂说明目录

佛法总学目录

太虚大师   

  

编纂始末略纪

这里报告一件学佛人士所关切的事,就是:太虚大师全书,经过一年又十天──自三十六年五月二十日至三十七年五月三十日──的编纂,已经功告完成了。这个消息,传到读者面前,一定是很欢喜的。在文化出版事业不景气的现在,如太虚大师全书七百余万言的钜制,实在是难以望其出版问世的。但经过一番辛苦把所有资料编纂成书,这在出版事业上讲,是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首要工作,只要经济有办法,随时都可以出版发行的。全书编纂,能够在一年的时间中顺利完成,这不能不说是多方面的协力同心所致。今将全书进行编纂的经过,略述如下。

  全书的编纂,早在抗战期间(民三十四年)大师卓锡重庆汉藏教理院的时候。起初,大师拟编印一部太虚“学要”或“评传”之类的书,并责成尘空法师收集材料,因大师讲着甚多,工作是非常繁重而废时的。未几,抗战胜利,举国人民都在新的希望下欢欣鼓舞,佛教也在太虚大师领导下,受政府的督促,有佛教整理委员会的成立,大师复员回到南京,倡立“佛教文化社”,以李子宽居士为社长,宗旨为“流通经教,编印高僧大德之言论著述,及发行佛教书报杂志为职志”。而主要意旨,则在“搜集太虚大师所有言论著述,集成一大丛书,正名为太虚菩萨藏,……分期出书”(见太虚大师丛书预约说明)。至此,大师著述之整理编纂,乃进入新的阶段。并聘请重庆法尊,武昌苇舫、印顺,南京尘空法师为编勘委员,分别各负一部分材料收集整理的责任。大师特约北平杨星森居士来京,负责汇编校印,就地出版发行。工作正待展开,并由佛教文化社发行预约,希望于三十六年春刊行初编。然事实并不如理想?由于编勘委员散处各地,材料既不易集中,而大师所有讲着,名题繁多,亦待分类编成目录。此时距预约出版时期已近,而编纂成书,却尚有待从新考虑如何加强?时笔者自汴至沪,利用候轮返平机会,随侍印顺法师赴杭州一游;尘空法师因惠书沪上,邀笔者参助编纂工作。及至杭州,忽得大师圆寂消息,及又与会觉、印顺法师至沪奔丧,此时大师之出家、在家弟子,更感遗著编纂工作之不容再缓,承尘公法师、李子宽居士恳邀,以当报大师恩相勖,我受了师友们的鼓励,也就答应下来。于举行大师遗体入龛礼后,即与尘空法师偕往南京,到京与负青编校遗著之杨星森居士会商后,同感工作繁重,有非我二人所能胜任者,而当时工作地址──南京莫愁路普照寺──甚为狭窄,住宿、饮食等亦诸多不便,因与尘公法师、子宽居士研商,最好请一位对佛学有高深造诣的法师来领导,才可以获得远近人士的重视,材料也易于收集,否则,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子宽居士等亦以此议为然。并认为此事能由印顺法师或芝峰法师出而领导最为理想。筹议十余日,正苦问题无法解决之际,印顺法师忽与普照寺住持昙钵法师相偕来京,印公虽非为此事而来,然我们却为了有请求的机会而欢愉。经过李子宽居士的一再恳请,并在经费方面允予全部支持,及解决一切有碍此项工作的困难。印公亦以此事为大师慧命所寄,不忍浚拒,遂允加考虑。印公既曾被大师举为编勘委员之一,居武昌时,曾受大师命将海潮音、正信等所刊讲着,勘过一次,并制有目录,及提贡一些意见备为参考,故对于全书的内容与数量,了解得很清楚,认为全书约在六、七百万字之谱,而搜集材料,校勘、抄写,乃至编纂成书,非有四至五人集中起来,工作一年不可。而这些在李子宽居士看来,都是非印公出领导不易成办的,所以唯一的愿望,还是邀请印公法师能惠然允为此事发心领导。当时因为大师遗体尚未荼毗,而印公亦需前往普陀礼谒恩师,故一切须待到上海后始能决定。阴历四月八日,为大师遗体荼毗之日,我亦随侍印公前往参加,此时大师弟子,均齐集上海,对大师一切事业共做通盘的集议商讨,席间一致公推印顺法师负起领导编纂全书的责任,印公至此,亦义不容辞,乃决定待礼谒尊师后,开始进行。而我亦因此有了随侍印公漫游东南佛国的机会。四月十五日,在鄞参加恭送大师灵骨赴溪口雪窦寺的行列,在山小憩数日,寺主大醒法师因坚邀印公来山编纂全书,印公和我,也以能在幽静地方作此项工作为最理想,但以子宽居士既有在京觅地编纂之计,故一时不便应允,须待共同商榷后始能决定。下山后,遇佛性法师于延庆寺,于是偕游宁波之天童、育王,慈溪之净圆、西方诸刹。再转赴普陀,因印公须候尊师自闽来山相面,故小住四日,然后匆匆离山,至沪转京,进行全书编纂工作的事。

  到京之次日,印公偕李居士到京畿附近寺庙觅编书地址,经四日之勘察接洽,先后至普德、法云等寺,有的驻有军队,有的似不表示欢迎。京地既难获安静地址,印公乃将雪窦醒公邀往编纂之事相告李居士,因决议迁往雪山工作。同时,并议改“太虚大师丛书”为“太虚大师全书”,而原拟之“太虚菩萨藏”,则仍保留原名。对外征集材料,则改“编勘委员会”为“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会中邮电、文具、津贴等经费,全由佛教文化社李子宽社长筹措支付,一切编纂大计,则以印顺法师为定夺,杨星森居士和我助成之。一切计议商定后,即赶理在京所存资料,购办文具,于五月十七日离京赴沪,在沪更购买或征借有关大师之著作,十九日搭江云轮赴鄞转车赴奉化溪口,于二十日下午一时,安抵编纂全书工作地──奉化溪口四明山雪窦寺。

  抵寺后,寺主大醒法师妥为安置,将寺内之圆觉轩,悉数拨供编纂地址之用,而一切饮食茶水等,均由雪窦常住供给。这样一来,不但工作上得到幽静的环境,经费方面,也大大减轻了佛教文化社的负担。醒公法师对大师遗志之热忱与护助,深深地引起关心大师事业者的敬佩!回忆雪窦寺,自太虚大师于民二十一年膺任住持以来,直到胜利复员后,乃举大醒法师入主法席,故大师与雪窦寺的关系,甚为深远。大师圆寂荼毗后,众弟子议决:大师灵骨在雪窦山建塔供养,而大师法身舍利之全书,今亦在此编纂完成,大师与雪窦寺的因缘,真可谓不浅!

  工作环境既得到圆满解决,继之而来的问题是搜集材料的困难。其中最感严重的,是大部份稿件,差不多都是借来的。即如发行二十余年,刊载大师著作最多的海潮音月刊,也是向海潮音社借用的,而先后出版的单行本,也多无处搜购。全书六、七百万字的材料,若大部份诉之于抄写,这问题可就太大了!虽各地均曾致函征询函借,而我们的愿望,却在设法获得一切可资使用的现成稿件,实在不得已时,再请人抄写。不然,工作的时间,不知要延宕到何年何月了!所幸,先后得到各方赐助:如亦幻法师将其仅存几种大师遗著,全部施出供用;大醒法师亦允将雪窦所藏书中,凡属有关大师著述,尽量利用;汉藏教理院方面也帮助抄来一部分;武昌世苑图书馆所藏大师著述,凡是在两部以上的,也征用了一些来;此外,北平庚申佛经流通处如实法师,也赠用了好几种。稿件问题的获得解决,实为全书编纂工作顺利,如期完成的有力因素。即是如此,需要抄写的还是很多,南京杜名廉女居士,就是专为此项抄写工作而发心来山的。中间尚有教宗师帮忙抄写了几个月。全书所收,凡属所见、所闻的稿件,都已搜集编入全书了。因为编纂工作必须于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更广事搜求,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一般酬应方面的文字:书信、序跋、题赠等,多贮于私人的静室筴笥中,无法征集汇编,遗漏当必更多,这是工作同人,所引为遗憾的一点。

  来山编纂之初,一方面征集材料,一方面则加紧赶编全书第一编。因为照佛教文化社所发预约,第一编书早应于去年八、九月间出版,既已一延再延,读者与文化社之间,不免函询答复为劳,故希望早日将第一编完成编纂手续,以便付印,用慰各方读者之殷望!但任何一件事,都是开头最难。第一编稿件,虽在京时已收集完备,然因工作伊始,这样大的一部钜制,版式、封面、科目与正文的用字大小……,处处要顾及前后的划一、美观、贴合,过去大家没有多做这类工作,缺乏经验,所以一切都带有试行性质,不能一时予以硬性规定,以免有碍整部全书的统一完整,所以在进行编纂初编工作时,感到紧张与吃力,经过一个月的工作,把四十万言的第一编:佛法总学,算是编纂成功了。这时,印公感到非常辛苦,但大家因为完成了全书工作中最坚苦的一段,却都松了一口气。六月十八日,将第一编寄交南京文化社去付印。我们好好地休息了两天,然后按照既定计划,依编次的先后,继续工作下去。因为工作上了轨道,所以进行的速度很快,在所余的十一个月中,将二至二十编,近六百六、七十万言的书编完了。全书编纂工作,到此也就宣告结束。

  大凡每篇稿件,都需要经过下面的几个程序,才到达它在全书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版本的校对(经论原文,则与清板藏经对校),标点,察填撰著与讲说的时间地址,长篇文前加写章节项目,批画排印格式,重审复阅,归类,编次第,计算字数,造每编总目录等。在工作进行时,印公一再谆嘱我们:每篇稿件,除了标点和更正手民的错误外,用字行文,必须力存其旧。尤其是大师亲笔写的文章,不可随意增删;讲录稿,因为笔记者的文字巧拙不同,非有伤题旨及认定确属有欠通允处,不必多为删改。少有所疑,均立即请示印公,然后决定。故全书虽庞大,而在一年的短期中编纂完成,而我们工作的态度,却始终如一,未少马虎。一篇稿件,经过上面所列的程序,至少须经过三至四次的校阅。大抵我与杨居士,负责初阅校对、标点、批划排印格式、造文前及每编目录、计算字数的工作。所有复阅重审、加注说明、详考撰著时地、归类、编次等工作,悉由印公一人处理。工作中最感麻烦的,如将维摩诘经讲义及亲闻记会成一部;经疏、论疏,原来省略原文者,一一黏贴插入;而一文或两见三见,内容全同仅题目少异者,亦非注意不能发现。故编纂全书的工作,看来虽似简单,做起来实在不易,若无睿智如印法师出而领导,即属勉强成书,缺点也必定更多,即此,亦难免不有漏误,故知欲求一部钜制的尽善尽美,亦颇不易!一年来,印公全副精力用于编纂全书上,已是非常辛劳,而编纂之余,又为寺众讲释教义及写作。中观今论、心经讲记、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均完成于编书期中。其义解之深,为法之勤,为笔者游学以来所仅见!今全书在印公领导下,完成部帙,想大师在兜率天上,亦必弥足欣慰了!至于会中杂务,如查理稿件,经管费用,及校印初编排版,均有杨星森居士偏任其劳,他对于此项工作,自始及终,辛勤独多。我则以学浅识陋,备员充数,少减彼等琐事之劳而已。但使我藉此机会多读了一些大师著作,并亲近印公获闻教益,亦深自引为欣幸了!

  总之,全书编纂,得以在此知时间内完成:工作方面,得力于印顺法师的领导;饮食、环境,得力于大醒法师的护助供给;经费方面,得力于李子宽居士的支援;以及诸方大德知识成直接、或间接的爱助。在此全书编纂竣事,工作宣告结束时候,特略记始末,用以告慰远近关心此项工作的同道。

  全书约七百余万言,计得文一千四百四十八篇,纂为四藏,凡二十编,今列其纲目于后,俾概见本书内容数量之一般:


                         ┌概 论
    ┌第一编:佛法总学(三十九万字)─────┤判 摄
    │                    └源 流
    │                    ┌教 释
    │第二编:五乘共学(十万字)───────┤
    │                    └义 绎
    │                    ┌教 释
    │第三编:三乘共学(十二万字)──────┤
法藏七编┤                    └义 绎
    │                    ┌教 释
    │第四编:大乘通学(五十万字)──────┤
    │                    └义 绎
    │                    ┌教 释
    │第五编:法性空慧学(三十六万字)────┤
    │                    └义 绎
    │                    ┌教 释
    │第六编:法相唯识学(六十四万字)────┤义 绎
    │                    └旁通抉择
    │                    ┌教 释
    └第七编:法界圆觉学(一百廿八万字)───┤
                         └义 绎
    ┌第八编:律释(十八万字)
    │                    ┌僧 制
    │                    │佛教会
    │第九编:制议(二十六万字)───────┤
制藏三编┤                    │僧教育
    │                    └救 治
    │                    ┌通 论
    │                    │僧众学行
    └第十编:学行(十二万字)        ┤
                         │信众学行
                         └世界佛教
    │第十一编:宗依论(三十三万字)     ┌文 化
    │第十二编:宗体论(十一万字)      │宗 教
    │                    │国 学
    │                    │哲 学
    │                    │道 德
论藏四编┤第十三编:宗用论(六十六万字)─────┤心理学
    │                    │科 学
    │                    │人生观
    │                    │社 会
    │                    │教 育
    │                    │健 康
    └第十四编:支论(二十万字)       └文 艺
    ┌第十五编:时论(十四万字)
    │                    ┌佛 学
    │第十六编:书评(十八万字)───────┤
    │                    └世 论
    │                    ┌函 电
    │                    │答 问
    │第十七编:酬对(三十五万字)──────┤访 话
    │                    │座 谈
    │                    │研 究
    │                    └其 他
    │第十八编:讲演(二十九万字)
    │                    ┌编纂
    │                    │史传
    │                    │自传、游记、日记
    │                    │序跋、外序
    │第十九编:文丛(七十万字)───────┤缘起、宣言、启事
杂藏六种┤                    │碑记
    │                    │法示
    │                    │寿言、悼辞
    │                    │随笔
    │                    └杂文
    │                    ┌潮音草舍诗存
    │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
    └第二十编:诗存(二十一万字)──────┤潮音草舍诗存遗
                         │潮音草舍诗存别集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







Copyrights © 2006-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悲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