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简介 | 太虚大师全集目录索引 | 返回悲华在线首页 | 悲华论坛 | 禅师新浪博客 | 留言板

教释目录

佛法总学目录

太虚大师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二十五年五月在上海丙子息灾法会讲──

   悬论
    一 释名题
    二 提教纲
     甲 教
     乙 理
     丙 行
     丁 果
    三 显经宗
     甲 弥陀佛土为体
     乙 往生不退为宗
     丙 信愿行为用
   释经
    甲一 叙证分
    甲二 示说分
     乙一 正示行相
      丙一 总标依正功德
      丙二 别释依正功德
       丁一 依报功德
        戊一 总显名义
        戊二 别彰体相
       丁二 正报功德
     乙二 合明宗用
      丙一 寄用明宗
       丁一 正说行愿寄显往生
       丁二 广叹当信寄彰不退
        戊一 诸佛赞叹劝信
         己一 东方
         己二 南方
         己三 西方
         己四 北方
         己五 下方
         己六 上方
        戊二 护念不退劝信
      丙二 归宗示用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赞佛重法
     乙二 结众喜信

  【悬 论】

  一 释名题
  佛说阿弥陀经,合能说之佛与所说之佛而立名。上面的佛字,是本经的能说者──释迦牟尼佛。故在讲经之前,在会大众须志心诚意的合掌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用意即在此。然而、佛是通名,十方过去现在一切诸佛都是佛,而且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和质量的差别。只要成就福慧二足,到究竟圆满觉悟的地位,都堪称曰佛。佛以大悲愿力而普度众生,使各个众生离苦得乐,有了利他觉他和自身充分的自觉力;到了佛位,觉悟究竟,福慧亦究竟。一切佛皆具有十种德号,佛、只是十号中的一个。这十种德号,都是从修证诸功德所成就。这本经,为什么不标明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因为在这时代,在这世界里为大众广说教法的,唯有释迦牟尼佛是独一无二之本师,故不另举其名。而亦可通摄于其余诸佛,因为释迦佛所成就的福德智慧,与十方诸佛平等无别,所谓佛佛道同。故举释迦,亦即举十方诸佛。牟尼──法身报身功德,即诸佛功德,此经为牟尼佛说亦即是十方佛说,十方佛说亦即牟尼佛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二无别。

  佛因何而说此教法?诸法真实相性,本无可说。不可说而说法者:一方面,佛在因地中有大悲愿力,要令众生得乐离苦,出生死海;这是佛以大悲心为本因。一方面呢,因众生机缘成熟。有了这两种而发生说法的作用,从无可说中而方便说。佛运用方便善巧的智慧,宣说无上妙法。机有千差,法有万别,应种种机,说种种法。要看闻法者思想环境如何,确定说法的中心的问题。

  此经的中心问题,以往生净土得不退转为主旨,就是阿弥陀经的特点。无量寿佛经里面的无量寿佛,即是此经阿弥陀佛的译义。阿弥陀的本义,即是无量的意思。无量、包含很多的无量义:如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人民、声闻弟子、菩萨;还有无量相好庄严等等。故阿弥陀所以为阿弥陀,一方面以无量义立名;一方面包含有种种庄严功德成就。现在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宣说阿弥陀佛的依报和正报所成就的功德,依此功德而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得不退转。此为此经所诠的中心意义。

  经是佛所说的经文。梵文‘素怛缆’,译为契经,本是‘线’义,一线贯摄诸法不失不散故。所谓契经者,有契理、契机二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推及十方诸佛所说的教法,无不如此。还有许多虽非佛说而为佛弟子等所说的,既蒙佛之印可,得到佛之同意,亦名佛说的经。

  佛在印度舍卫国说此经法,以具足一切微妙音声之言语而说,当时并无文字发表。到后来,弟子们才以印度的梵文结集记录。至于翻译成为中国文字,更不是一次一人的工作了。在藏经中尚有玄奘法师等翻译的,名称上稍有不同,但究其经文的真理实际,并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讲的经,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罗什的历史,在三藏记里有详细记述。鸠摩罗什,译曰童寿。因其人虽在年事幼稚时代,而其学问道德如同老年人一样。罗什父名鸠摩罗炎,印度中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即现在新疆库车县地方。婚娶国王之妹,生罗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方诸国。总贯群籍,善于大乘。这时、在东晋时代。北方符坚称秦,即中国历史上所谓前秦。建元十九年,使吕光带兵讨伐龟兹,为的是要得这道学俱优精通三藏的罗什法师。果然、获得罗什,而归到了凉州地方。吕光听说符坚败了,于是自立为王。其后、后秦姚兴兴师伐凉州,罗什法师才入长安。姚兴事以国师之礼,出入皇家的西明阁及逍遥园,率领弟子致力于翻译。共译三百八十余卷。阿弥陀经、就是在这时代翻译的。在译经史上作考据,极其重要。不然、释迦以梵语说法,佛弟子以梵文结集;若无人翻译,怎么会变为中国文字的经典?若佛经没有历史的根据,殊难令人起信。故在释名题的范围中,翻译人的历史地位不得不提出说明。

  二 提教纲
  甲 教
  古来的佛教大德,对于佛的教法或开或合,其见解各有不同。在施设教法之能诠的方面,除有经、律、论三藏之外,还另有杂藏。溯此教法之源流,推观流传转变种种差别之分判,可作如下的观察。这教法源泉,是释迦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在菩提树下觉悟证得的证法。因有利他觉他本愿之心力,故以所证的法应众生机宜,方便善巧而说。然法性无差别,诸佛所以出现于世现身说法者,无非开示诸众生令入佛之知见;觉佛之觉,证佛之证,以显现诸法实相。故虽所说法有千差万别,从佛的立场上看,无非令众生辗转得无上菩提的妙法。但从众生立场上看,却有大小、顿渐、显密的差别了。再从教法原则方面去探讨,都是以佛智所证诸法相性为本质。如是教法,因为众生根性及时地因缘之不同,故在流传上有转变差别的形态,遂成了佛教中分宗判教的风尚。

  在佛灭度后不久,有迦叶、阿难、优波离、富楼那等,结集经、律、论三藏圣典,为宏扬教法之中心人物。在此初期五百年的教法大势上看,一切大乘显密的教法,都隐含其中。此时为三乘共法的时期。第二五百年,有马鸣、龙树、无著、天亲,他们都是主张大乘,对破二乘。故三乘共法,有附属大乘法的形势。到了第三五百年,在教法本质上愈形发达。对于教理研究得已很精细,信佛者和佛弟子趋求实验修行,乃有龙智等以真言密咒的行法昌明于世。整个佛法,完全在真言密咒中生活着,大乘、三乘都附在密法中。到此密法发达时代,大乘尚可同时流传,而三乘共教却完全隐没了。此为佛灭度后在教法的本质上、外表上有这三阶段的分别,这是印度佛教的史乘。

  第一时期的三乘共法,流传在锡兰、暹罗、缅甸。现在整个国家政教之设施,仍多以佛教为标准,而国民与佛教徒有同一之步骤。第二时期的大乘性相法,流传到中国,而朝鲜,而日本,而安南,现在也还有蓬勃的气象。第三时期的真言密咒的教法,传入西藏、蒙古、西康、青海,也都能发挥种种的特征。所以、这三个时期的教法,可考之于以上三处的流布区域。

  由流以溯源,西藏、中国、锡兰三处的教法根源,都是佛运用善巧方便应机而说的。判定这是什么教,那是什么宗,是没有绝对性的。因为在佛法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上,虽有大小、显密之不同,而教理都是互相关联的。

  乙 理
  佛法中最普遍共同之理,就是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世出世间人天四圣善因果,皆从此建立。于此先要明白人天十善法,以二乘贤圣、菩萨、佛果,均由此法做起。此人天乘法,讲明善恶因果之俗谛理,教人止恶行善;由此以建立真谛理的基础。故明白了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的人天善法,然后才可以此为根基而建立出世圣人之三乘共法。三乘共法是什么?即知三界有漏因界皆是变迁无常,皆是苦,一切法无造作者、亦无受者,毕竟是空的、无我的。有漏法是苦,有为法是无常,一切法空无我。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涅槃寂静为究竟。这、比较前面的五乘共法是进了一步。

  再进一步说,大乘教理明一切法不离一法,一法不离一切法。众生与一切众生亦然,平等同体不二。故以一切众生皆得离苦得乐为原则之大慈大悲心为根本,起正信解,发大誓愿,同证究竟真如。这就是所谓大悲菩提心。不以个人超出世间、脱离生死为满足,这是大乘学佛人对于佛法之根本观点。如能于诸法如理如量普遍觉悟,随顺法性,断除烦恼;修行菩萨六波罗密,四无量心,修到所谓‘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满足。因此、诸佛之所以能成佛,我等之所以要学佛,不为自求个己解脱,是要度尽一切众生。大乘教理就是如此。

  丙 行
  在佛法里所谓修行,有种种底型态和种种底方法,可归纳为数种如下:
  1.戒律行,或曰律仪行:包括三皈、五戒、八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和真言密戒。普通人都知道佛教要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三皈依由师传授。既受三皈,进而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短期加受八关斋戒。或进至沙弥等出家戒,再增上为通于在家出家之菩萨戒。真言密戒,是密宗特殊底戒条。比丘戒为具足戒,依此戒行而生定发慧证果,为锡兰等处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2.禅定行:由四禅、八定、五停心,以至如来禅、祖师禅,总名禅定行。修五停心观,为声闻乘入道之最初法门。一、不净观:观身不净之相,对治贪欲而心得停止。二、慈悲观:对治瞋恚而心得停止。三、因缘观:观十二因缘三世因果相续之理,对治愚痴而心得停止。四、数息观:应用计数呼吸,对治散乱而心得停止。五、念佛观:念佛功德,对治业障而心得停止。由心得停止,而发色界之四根本禅,或无色界之四空定,则为修习禅定的过程。更有三乘大乘所修之种种三昧。至于如来禅,如楞伽经里说:‘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圭峰在禅源都诠序也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此以如来禅为至极之禅法,即是达摩所传的宗旨。到了唐末,仰山更于如来禅之上立祖师禅的名目,以祖师禅为达摩所传的心印。祖师禅又是什么?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祖祖相传。以如来禅为教内所传之禅,别以祖师禅为教外别传之禅。传灯录仰山章云:‘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说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祖师禅,是中国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3.密咒行:这是真言秘密之法。中日所传的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法,建立曼荼罗;以修到三密、三业相应,即身成佛为旨。但西藏所传则于此之上,更立无上瑜伽之五大金刚,而统以金刚大持为究竟。故密咒行为西藏佛徒修行之特色。

  4.净土行:普通一般人,认为净土,必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然这不过是十方净土中之一种净土。凡十方诸佛、诸大圣菩萨都有摄化有缘之净土,故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净土,乃至兜率内院弥勒净土等。依诸佛菩萨依正庄严而起信发愿修行者,皆名净土行。于弥陀净土行弘盛修习者,遍于中国、朝鲜、日本,而尤为日本佛徒修行之特色。

  丁 果
  由行到果,依上面的教理行可有四种:──
  1.信果:‘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且、信为十一善心所之首。我们修学佛法,首先生起的就是决定究竟坚固的信心。由信心故而一心皈命佛法僧三宝为佛弟子,这是成为佛徒的共同基本。通于在家出家七众。

  2.戒果:学佛人先具信心皈依三宝,进而依法实行,必须受持五戒、八戒;乃至出家具足比丘僧戒。严净毗尼,净修梵行,实践躬行;而以比丘僧为能具足戒德,故由前面信果有了信佛的徒众;由此持戒果,才有了住持佛法的僧宝。

  3.定果:学佛法不是有了信心和戒行就算完成了,还要有禅定。由散心而定心,要修习禅定。由天乘禅定而三乘、大乘种种止观,故成就定果之三贤、七贤行位。此为成就出世圣果的必经阶段。

  4.慧果,一名智果:再进一步说,出世圣人不是平凡的,要有特殊的超人的智慧发明才行。所谓由加行无分别慧,进而成就三乘共般若慧、大乘不共般若之圣智;证得初果以上及初地以上的果位,乃至成佛一切智智果。

  综合以上所述的教、理、行、果,可以知道一切佛法的纲要。故大觉世尊一代言教,不出教、理、行、果。因教显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收之,无所不尽。

  三 显经宗
  从各种佛经的意义,来观察弥陀经的宗旨。特从天台宗、贤首宗中所谓体宗用三方面,提出其重要的意义为证。

  甲、弥陀佛土为体:在古来大德门,多以真如实相为经体,然这等于是通明一切法之体;实在不能表现出此经特殊精神来!此经应以阿弥陀佛所成就正报依报功德庄严为主体。或曰弥陀佛土为体。

  乙、往生不退为宗:根据此体而显示一种趋向的目标,那就以往生西方得不退转为宗。因往生西方,永断生死,灭除烦恼,得到不退转位。盖以彼土的环境增上、人事殊胜故也。净土法门的真实不可思议,就在此。

  丙、信愿行为用:再从用的方面讲,即信愿行三个字,完全显出净土法门的重要事行。若没有信心,则不与弥陀佛土发生关系,亦不能接受此法之意旨。所以修净土法门,先从“信心”起。有了信心必须要发愿,没有坚决的志愿,则不易成功其往生。同时还要有行。这行,即是恶止善行,持名念佛。有此力行,则可以达到最高目的地,以完成所信愿之事。

  盖从印度流传到中国的第二时期大乘佛法中之弥陀净土法门,称为难信之法。若无信心与志愿,任凭如何行持,亦与西方弥陀本愿无关。故总合信愿行,以表明此经之最究竟的功用。

  【释 经】

  甲一 叙证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免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一般经典的体裁,在前有证信,有缘起。这弥陀经,只有证信,却无缘起。然这于经典内容的真理,无关紧要。凡经典前的叙证分,特列五种证信。此叙证分,古来菩萨造论,有二种解释法不同;龙树大智度论说有六种成就,亲光论师佛地经论说五种证信。如是,不是一独立名词,是结集经典之佛弟子阿难指如此的一部经言。以如此的佛说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佛说法谈经,非对阿难一人讲说,同时还有文殊、弥勒诸大菩萨,及诸声闻、人、天大众,都亦在座,都有见、闻、觉、知的机会。而欲谋佛所说法永久的流通于世,起信于世,非要记录的人来证明是亲闻不可。故结集此经的佛弟子,在经前加上如是我闻一句。什么是我闻呢?闻是耳根对声境、发耳识的作用。所以说我闻者,是显亲闻;表示亲切确实闻到,非道听途说。这是第一种的亲闻证信。

  一时,这是列举说法的时间。为什么在佛经里没有一定的时日呢?这因为佛的说法,遍在天上、人间,天上、人间的时间都不一样──天上一昼夜,人间千百年。而且、人世间的历法也不同样:佛在印度说法,印度自有他们的历法。比方我们中国,从前是用阴历,现在是用阳历。今天是阴历四月初八,但阳历已经到了五月十号。在我们东方亚洲,刚刚天黑是夜晚,在西方美洲才将天亮是早晨。地球是行动的,时间的距离得这么远,差别这么多,故祗好笼统的说个“一时”了。况且、佛是对机说法,这一时,也即是机教相印之时;此一经说听俱毕之时。这是第二种的说时证信。

  佛,虽遍通十方诸佛,但此时此地说法的佛,唯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法,以释迦佛为根本师。而此极为难信之法之西方净土法门,确是从教主释迦佛亲口宣说,释迦为此法能说之主。此为第三种说主成就。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释迦佛说法处。是佛在世时,印度中天竺而近于北天竺之一国。舍卫国的释义是丰德,以此国王及太子、百官、长者、居士等,德风名闻于世。故佛常在此舍卫国说法。祇树给孤独园的来源,在各种经典都有很详细的解说,由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爱护佛法的心殷情切,施金购地,建筑伟大庄严的说法场。故此园之立名,为纪念二位施主的德风。

  有了说法的时间和地点,又有了说法的人,则应有听法的大众,所谓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这表示佛说法时,非是结集者一人听法,故特列出与同闻法的大众来证明。如我们普通开会记录一样,有月日时间、地点、主席、记录、出席人数。有了五种条件,方可凭信,方可启示后人的信仰。故今日开会议的条例,在二千多年前,佛经上早已实行到很完备了。

  比丘者,意谓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资慧命,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命。而且比丘常随佛学,所以比丘还有破恶、怖魔等义。常随佛同住此园中的比丘僧,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僧者,僧伽之略称。梵云僧伽,此释曰和合众。智度论云:“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故僧伽即和合众。所谓六和合僧,完全以戒律为规范,内外悉皆和合。阿罗汉有多义:一、杀烦恼贼,二、应受人天供养,三、不再受生死等。然以应字为本义。所谓应已不受生死等,法华论说十九应义是也。

  众所知识,是人天大众、一切四众、八部等众无不知道。在这为群众所知识的大阿罗汉中的首领,都是年德俱长,为众所尊的佛教耆老。十六位大弟子,各有其特殊的能力与形相,现在略述如下:一、舍利弗,译鹙子,智慧第一。二、目犍连,译采菽氏,神通第一。三、迦叶,译大龟氏,头陀第一。四、迦旃延,译文饰,论义第一。五、俱絺罗,译(大)膝。六、离婆多,是二十八宿中的室宿之名,父母因祈此星而生故。或译曰假和合,因为他遇到两个鬼争尸,即悟人身假和合之理,为出家得道的因缘。七、周利槃陀伽,译曰继道。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曰槃特,后又于路上生一子,曰周利槃特。槃特为路之义,周利槃特乃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慈恩阿弥陀经疏云:‘周利槃陀迦者,不思议经翻为继道....以兄弟相继于路边生,兄名路边,弟名继道’。八、难陀,是善欢喜的意思。又名牧牛难陀,与佛之亲弟孙陀罗难陀有分别。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

  九、阿难陀,译庆喜,多闻第一。他和迦叶为佛左右侍者,站在上首的是迦叶,站在下首的是阿难。佛在涅槃时,遗嘱他结集经典,先说“如是我闻”等。十、罗睺罗,译覆障。在母胎六年,这是给他夙生填塞老鼠洞六天的果报。但他能知他人不知道的佛意,故称他密行第一。十一、憍梵波提,译曰牛呞。他以夙业,吃饭作牛呞,因此佛令在天上应供,免在人间受人讥笑。十二、宾头卢颇罗堕,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相貌者是。宾头卢是不动,颇罗堕是捷疾。此人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王以其精进,使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而对于白衣妄弄神通,为佛呵责,不得住于阎浮提此人间界,使他往化西瞿耶尼洲。后来阎浮提信佛之四众弟子,思欲见他,佛许之,而不许其入于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度佛灭后的众生。在法住记、杂阿含经,都有讲到。十三、迦留陀夷,译黑曜、黑光。因为身虽黑而有光。婆罗门种,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出家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其身极黑,夜行乞食,孕妇于黑电光中,见谓黑鬼,怖而堕胎。乃谓之曰:汝何鬼耶?答曰:我瞿昙弟子,今来乞食,彼女人发声恶骂。如来知之,敕比丘:从今而后不得过中食,不得预乞食。十四、劫宾那,译曰房宿。憍萨罗国人,解知星宿第一。十五、薄拘罗,译曰善容。佛弟子中容貌最好。薄拘罗经云:‘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有病乃至弹指顷头痛者。未曾忆服药乃至一片诃梨勒(果名)’。十六、阿?少免楼驮,译如意无贫。为佛之从弟;在过去曾以庵摩罗果供养佛,得多生无贫,故名。

  如上面列举的十六位大比丘僧,阿罗汉中之最有德望的代表,为大众都知道者。在下面再把在会共同闻法的诸大菩萨,列出几位代表来。

  菩萨,是觉有情的意思。一方面在觉悟一切有情众生,发起大悲救世利人之愿力;一方面在承受无上正遍觉如来大法。所谓上求下化,难行能行,就是菩萨。如果吾人能依佛法真理而行,则吾人即可称为菩萨。但从浅而深、从小至大,程度不一:有十信位,三十贤位,十地位,到十地后始称为等觉菩萨。在这法会之中闻法的诸大菩萨首领,有文殊师利,译妙吉祥,在一切法会独称法王子。诸菩萨之中智慧第一,能教化菩萨断一切分别而得无分别智。阿逸多,即是弥勒菩萨。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译无能胜。一生补处,因他候补着释迦牟尼佛的地位。乾陀诃提,译不休息;与常精进二菩萨,显此净土法门中执持名号,一日至七日勇猛精进不休息。故此净土法门殊胜,非智慧不得其门而入,非精进不能完成佛道。若能智慧与精进双具,则西方虽路远,境界在眼前。

  在法会中的闻众,还有释提桓因天人等。他是三十三天的天主,而又管理人间事,此为天龙八部之上首,亦即天人闻法大众的代表。

  甲二 示说分
  乙一 正示体相
  丙一 总标依正功德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在这示说分中,正是显示阿弥陀依正庄严的功德而广为众说。所谓正示体相,以弥陀佛依正庄严为体相。弥陀是正报,极乐是依报。这正报和依报的功德相,本师释迦牟尼不待放光现瑞,不待请问,无问而自说。告诉长老舍利弗,你们要知道: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佛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经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世界叫极乐世界。何谓极乐?无生死、烦恼、痛苦、无一切危险;只有快乐。在这极乐世界中有一位佛,而且现在正在说法。名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无量,含无量光、无量寿等多义无不圆满。

  丙二 别释依正功德
  丁一 依报功德
  戊一 总显名义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我们娑婆世界之苦很多,而且苦不堪言!欲界有三苦:一、苦苦,由苦事之来而生苦恼。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总之、我们三界之内,尤其欲界里面都是苦。或说七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还有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苦,凄惨得可怜!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呢,一切苦不但没有,而且一切都是快乐。因为他们的人民都是阿鞞跋致的不退转菩萨。寿命无量,故无行苦;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见佛闻法,故无坏苦;西方世界为莲花化身,极其清净,故无苦苦。无一切苦,名曰极乐。

  戊二 别彰德相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是颂扬地上和空中的庄严功德的德相。所谓七重,显有七觉支所成就的功德。金、银、琉璃、玻璃,叫作四宝。极乐世界人民住处,皆是四宝周匝围绕着整个的国土。以表弥陀用慈悲喜舍四摄法,来摄受一切众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池是莲池,清净大海众的莲池。这是从宝的功德庄严相上而言。八功德水:一者、澄清,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这是水的功德相。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皆充满八功德水。池的四面阶道,以及亭台楼阁的建筑物,皆是金银等宝物严饰起来的。可谓有美皆备,极其华贵了。

  在这七宝池里有各种的莲花,形之大小,色之白黄,这都视众生的净业如何,而定其往生化身的花之形色、及其体质的微妙、其气味的香洁。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在天空中有很多的天乐,昼夜的奏着。并且天空中还有很多的曼陀罗花散洒下来。曼陀罗花是适意花。西方的人民,他们每天早晨,各以衣襟装着微妙香洁的最适意的曼陀罗花,拿去供养他方国土里面的诸佛。学佛之人,首先要供养恭敬十方佛;即是供养恭敬自性佛,成功自性佛的功德,庄严自性佛的国土。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是明花鸟宣流法音而庄严国土。这些鸟,是人间最希贵的,很少见的,或完全没有见过。而在西方却多得很,如白鹤、孔雀、鹦鹉等。舍利名鹙鸟,迦陵频伽名妙音鸟。这些鸟音能代佛说法,说三十七道品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之法:

  甚么叫五根呢?一、信根:于诸谛理,信忍乐欲。二、进根:信诸法故,倍策精进。三、念根:于正助道,忆念不忘。四、定根:摄心正助,相应不散。五、慧根:以观自照,决择分明。

  甚么叫五力呢?一、信力:信根增长故,能破疑障。二、进力:进根增长故,能破懒怠。三、念力:念根增长故,能破昏忘。四、定力:定根增长故,能破散乱。五、慧力:慧根增长故,能破愚痴。

  甚么叫七菩提分?一、念:心沈时,念用择、进、喜以起之;心浮时,念用轻安、定、舍以摄之,觉令定慧均等。二、择: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真伪;不谬取于虚伪法故。三、进:修道法时,善能觉了正不正行;不谬行无益苦行故。四、喜:心得法喜时,善能觉了;不随颠倒之法而生喜故。五、轻安:断除身口粗重故,亦为灭除诸见烦恼故。亦名为猗,柔顺而无强暴故。六、定:发诸三昧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七、舍:舍所缘境界时,善能觉了,舍离虚伪,不生追忆故。

  甚么叫八圣道分?一、正见:明见四谛,无有错误故。二、正思惟:以正思惟,发动四谛观故。三、正语:以无漏智,常摄口业,住于善语故。四、正业:以无漏智,除身邪业,住于清净正身业故。五、正精进:勤修正谛,趣涅槃故。六、正定:正住于理,决定不疑故。七、正念:念正助道,心不动失故。八、正命:以无漏智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当知止足,住于清净正命故。

  因为是鸟鸣花香,都是说法──三十七道品法。故国土之内的众生,没有别的妄念邪念生起,只知道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宝等正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唯恐世人有所疑惑,鸟为禽兽罪报所成,为什么西方净土也有鸟呢?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土没有诸苦报,更没有三恶道。这些鸟,从弥陀大悲心所变现的鸟。因为鸟飞行无碍,取其飞行无碍,而宣流法音于无方啊!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在上面讲过,西方陆地上有七重行树,虚空中有七重罗网。微微的风,吹动了树林发出来的音声,如同百千种类音乐一样,多么好听可爱!以佛的成就功德和大悲愿力,设备一个最好的环境,令往生者无有厌苦之心念。

  丁二 正报功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西方正报主之阿弥陀,何故叫作阿弥陀?阿弥陀意谓无量光,因为佛光无量。佛所现的功德相上之光明无有障碍,故极乐和娑婆等世界无量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弥陀佛的佛光照摄之中;这是弥陀佛的特有功德相。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光无量!佛寿无量!还有呢?佛弟子也是无量!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阿弥陀,还有一种意义,即是无量寿。从寿命上讲,阿弥陀及西方人民的寿命是无量无边无数劫。故名之曰阿弥陀。

  前面所说的无量寿,无量光,无量佛弟子,这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所成就。凡是往生西方的一切众生,都是不退转;而一切众生企求往生西方之目的亦在此不退转。此为往生净土最要义。但一切众生往生西方非即是成佛,不过为他们转移一个较好的环境,俾可修行不退而已。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既然明白了西方的依报和正报有如此的好处,故劝请一切众生,应该赶快的发愿往生,不可错过!

  乙二 合明宗用
  在示说分里,全文分二:一、正示体相,就是以弥陀依正功德庄严为体相,在上面已经讲完了。以下就是第二种合明宗用──以往生不退为宗用。

  丙一 寄用明宗
  丁一 正说行愿寄显往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里是说发愿持名,就可以往生西方证不退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句话,或谓必要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出世的无漏善根福德为增上,才容易往生的。那末、往生西方,诚非易事。要修集很多善根,具足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福德智慧资粮,如龙树的位登初地,才能够往生。然若能闻此难信之法,又能行此难行之法,皆是已经有了很多善根福德因缘的人。故闻此经者,若能如法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此经文与佛说净土之本怀最相吻合。况弥陀佛土,善巧方便,有九品往生,就是临终起信称佛十念的,亦可随愿力带业往生。若能信心念佛,一心不乱,念念无有间断,能经过七日时间,命终决定往生。

  我们脚踏实地的去信心念佛,执持名号;名号即心境,我们意识心完全以佛号为境。佛即心,心即佛,无二亦无别,就证得念佛三昧。在修持上有这么的经验,到了临终,自然平平安安的一点杂念也没有,往生西方,位居不退。只要我们信愿持名,决定证得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释迦如来亲自见到这种真实利益,劝南阎浮提的众生,应该赶快的发愿,往生西方,得不退转:是此经之宗用所在。

  丁二 广叹当信寄彰不退
  关于此经分科,各有其见解之不同,此点颇堪注意。古人多有以此六方诸佛称赞,列在流通分里去了。但我却以为此六方诸佛的赞扬,是为了劝信;应属于正宗分。为什么?六方佛之所以广为称赞,是劝信释迦所说极为难信之法。若无信的心念,何能发愿往生以得到不退转的地位?同时、亦明释迦说此难信之法,亦为十方诸佛同说。佛佛道同,应该人人深信赞扬。要得众生信,除非佛赞佛。

  戊一 诸佛赞叹劝信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这是总说。西方阿弥陀佛依正功德果报利益,除我释迦赞扬之外,如同我一样的称赞者,还有六方诸佛。

  己一 东方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阿閦鞞佛,释曰无动或不动。须弥佛等,是形容佛的相貌有须弥山的高大。妙音佛,显佛说法音声极其微妙。恒河,是印度的大河,如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佛说法,总是以恒河里的沙数来譬喻。广长舌相,是从不妄语中来。现在人的舌头短,不但不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且、连自己面孔也遮盖不起来,也许是众生多劫来的妄语太多了。

  己二 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三 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西方无量寿佛,即是阿弥陀佛。也可以说另外一个阿弥陀佛。又可以说即是阿弥陀佛自己称自己。因为佛的果德,如果自己不表露出来,则众生不了解。非要这样,才可以起人正信。

  己四 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五 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己六 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戊二 护念不退劝信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我现在所说的弥陀经,常为一切诸佛之所护持忆念不忘的一部经。如果听闻此经或读诵此经,或念阿弥陀佛的人,亦为诸佛之所护念。所谓善男子,是指能够来听经闻法者,都是有善根的人。既有善根,诸佛常忆念在心头,如同好的子女一样,父亲时时刻刻总是记挂着。我们现在为佛护念、摄受、化导、加被,将来一定得到不退转的地位。如同世俗人有了大势力人的保护,如不十分堕落,必不会弄到无办法的境界。我们学佛的人最低限度总要先保持人的地位,终要一步进一步,千万不要向后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遍觉。凡夫、外道无正觉,二乘正觉不遍,菩萨正遍觉而非无上,唯佛无上正遍觉。

  丙二 归宗示用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人发愿往生西方,得不退转,是此经目的之所在。发愿后要修行。然此法行之甚易,而极为难信。如果有了信心,有了誓愿与力行,虽五逆、十恶的众生,也可以往生。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念佛,也等如唱歌,拜佛也等如游戏一样,得不到什么功用。老实说,弥陀佛土,要凭诚实信心和恳切誓愿才可以取证得到。无疑的、这不是玩弄世间聪敏的事。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赞佛重法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在药师经里亦称赞有缘众生皆可往生。然称赞依报庄严、正报光明等等,不如此经之切。此释迦赞弥陀等十方诸佛;同时呢,十方诸佛亦称赞释迦在五浊恶世能成就佛果,并说此难信之法,甚为希有,甚为难得!怎么叫五浊?一、劫浊,时间促短。二、见浊,众生邪知邪见。三、烦恼浊,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炽盛。四、众生浊,世间杂色众生,异类同居。五、命浊,往往有很多人,出母胎呜呼哀哉!或二十、三十,或者互相争斗残杀、惨害、不能尽其天命。

  在这五浊恶世时代,大雄大力大勇猛的释迦,能得无上正等正觉;难怪为十方诸佛所称赞。而且、我们说的话,随众生欢喜而说,尚不为难;释迦说令人难信之法,实非大智慧大勇猛不能做到。故诸佛赞叹以显文佛功德,亦即是显了法之功德。如果我们犹不能欣喜信受,则未免有负世尊之悲怀呵!

  乙二 结众喜信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此为结经者的叙文,而形容法会道场人众之欢喜气象。若心不欢喜,则则没有这样的表示与敬信。自己奉行,广劝化导一切人类及众生奉行。

  西方净土法门,既蒙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扬显示,我们应当信仰、发愿、一心不乱的修持。而此净土法门,以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为总持。但有很多人,发生了不少的疑障,比方法性宗的或禅宗的人,以为一切法空,十方佛土及众生亦一切皆空;何必分别净与秽呢?禅宗以明心见性为宗旨,如果不明心见性,纵到西方国土之外,也还是一个凡夫。此种疑障,古师多已有解释者。近人印光法师的提倡念佛求生净土,亦能振厥遗风。但法相唯识学者和密宗信徒,对于净土法门的非难攻击,则非古师及印师所能解释。近来刘净密居士著『应用唯识理决定往生净土论’,对于不彻底的唯识学者和密宗信徒,加以破斥,予以纠正。阐明净土法门和唯识及密宗的修习上,很有切要的关系。本来、一切佛法都有关系的,故学佛人不应有偏见!

  我见有很多人,专究唯识,不修净土;或先修净土,后修密法,于是把净土法门完全毁弃。在这里、我应该奉劝一声: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的诸上善人,你们应该坚决你们的信愿,别要被环境把你们的思想转移了!

  现在世界,天灾人祸的严重,已经到了极点;尤其是我们的中国。故在这丙子息灾法会道场,以求息灾,为众宣说阿弥陀经。因为灾祸从多缘生,非一缘可息;故以无量善因而息无量恶灾。希人人把原有的善根福德重新提起,大家一心净念,这是在消极方面说。在积极方面讲,我们要以大悲心为本,普为众生拔除痛苦。如是念佛,则不仅息灾,还可以增长世间人一切福德。希望法会大众,都能作如是回向!(灯霞记)(录自佛教日报廿五年十一月至廿六年一月份)




Copyrights © 2006-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悲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