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8、律藏:五戒学处、五戒表相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2  浏览数:4787  最后更新:2006/3/16 19:32:00 by 慧月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6/3/16 6:54:00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98
经 验 值:5340
注册时间:2005/10/14
8、律藏:五戒学处、五戒表相
请找文跟帖。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切的众生看见我不会感觉我有恶意!
2006/3/16 18:56:00
慧月
初学者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557
经 验 值:1535
注册时间:2004/4/2
Re:8、律藏:五戒学处、五戒表相
五戒学处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诸有于彼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何等为五?谓杀生者,杀生缘故,生怖罪怨,不离杀生,是名第一。不与取者,劫盗缘故,生怖罪怨,不离劫盗,是名第二。欲邪行者,邪行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邪行,是名第三。虚诳语者,虚诳缘故,生怖罪怨,不离虚诳,是名第四。饮味诸酒放逸处者,饮味诸酒放逸处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有于如是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诸有于彼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何等为五?谓离杀生者,离杀生缘故,灭怖罪怨,能离杀生,是名第一。离不与取者,离劫盗缘故,灭怖罪怨,能离劫盗,是名第二。离欲邪行者,离邪行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邪行,是名第三。离虚诳语者,离虚诳缘故,灭怖罪怨,能离虚诳,是名第四。离饮诸酒放逸处者,离饮诸酒放逸处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有于如是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诸行杀盗淫,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缚,圣贤所诃厌,
  名犯戒自伤,有罪招非福,
  死堕险恶趣,生诸地狱中。
  诸离杀盗淫,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脱,圣贤所钦叹,
  名持戒自防,无罪感胜福,
  死升安善趣,生诸天界中。
  (注:本篇节选自《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学处品》,尊者大目犍连造释,玄奘法师译。)
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2006/3/16 19:32:00
慧月
初学者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557
经 验 值:1535
注册时间:2004/4/2
Re:8、律藏:五戒学处、五戒表相
五戒表解

  五戒表解作者:忏云法师  出处:  更新时间: 2006年02月14日 

杀戒
释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命,是曰杀生。堕胎胎儿死犯杀戒。自杀亦犯杀戒,与杀人罪同。
 制意
 一、由杀害生命,罪业深重,不堪入道。
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悲心故。
三、背恩养故,众生皆我过去生中父母故。
四、伤善缘故。后生结冤,不相度故。
五、悉具佛性,应敬不轻,岂可杀害。
六、违背菩萨无畏施故。
七、乖四摄行故。以杀害众生则不得摄化故。
八、杀生夺命,超过盗其所有一切极多极贵之珍宝钱财故。
九、依众生故,乃得成佛,杀生何依。
十、三世诸佛法尔不杀生故。
 次第
 一、人道应具恻隐之心,菩萨万行,以大悲为本,为存人道及万行之本,先需戒杀。
二、有情所重,莫过性命,为救物命,先制杀戒。
 具缘
 具五缘成犯。
一、  是众生。
二、  众生想。
三、  起杀心。
四、兴方便。
五、命断。
 轻重
 有逆罪、重罪、轻罪之分:
一、杀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为逆罪。
二、杀人为重罪。
三、杀畜生为轻罪。
又就
一、能杀心(痴重、嗔贪次之。)
二、所杀生。
三、所用杀法。
罪报轻重不同。
 开遮
 开缘有三:
一、为救多数之人。
二、为救三乘圣贤,以慈悲心杀害凶徒,宁自犯戒堕入地狱,而不令此恶人犯五逆罪。
三、狂乱心(即严重之精神病)见火而捉如金无异,见粪而捉,如栴檀无异,乃名为狂。较此轻者仍为非狂,犯戒则得重罪。
 果〈犯〉报
 杀生
一、堕三恶道。
二、若生人中,多病短命。
三、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
四、心常怀毒,世世不绝。
五、心怀恐怖。
六、恶梦。
七、众生憎恶。
八、命终之时,狂怖恶死。
 果〈持〉报
 戒杀
一、戒杀即维修无畏施。
二、慈心增上,烦恼减少。
三、断灭嗔心,蠲除热恼。
四、少病、长命。
五、众生亲近,鬼神守护。
六、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七、解除怨结,广结善缘。
八、无恶道怖,命终生天。
九、于未来世,富贵自在。
十、受持五戒,若念佛发愿,则必往生净土。
 
 盗戒

释名
 不与而取他物,名之为盗。
类分多种:
一、偷取
二、劫取
三、骗取
四、胁取
五、讹赖取
六、抵谩取
赌博、偷税皆犯盗戒。印刷品邮件附信,亦犯盗戒。
 制意
 一、业道重故。谓犯偷盗重罪,岂堪入道。
二、犯国法故。古今各国无不禁盗。人天大小乘戒悉制为重。
三、被盗之人,焦虑忧恼,或致失命。
四、违六度背四摄。以彼法先令布施,以度摄众生。今则反盗众生财物,违背彼法故。
五、坏人信心,破灭佛法故。
(五戒悉同)
 次第
 一、约十善业及十恶业,皆先杀次盗。
二、杀盗二罪,先害正报,次损依报。反之断恶修善,则应先不害正报,次不损依报。
 具缘
 一、有主物
二、有主物想
三、有盗心
四、是重物(值银八分以上)
五、兴方便
六、举离本处
 轻重
 有极重、重、轻之别:
一、盗十方僧物,现前僧物者,其罪重于杀八万四千父母及五逆罪。
二、盗三宝物,师长、父母、发菩提心人之物罪重。盗国营公有财物者罪重。盗物值八分银者犯重罪。
三、八分银以下中罪、轻罪。
又就被盗之人苦恼多少,罪分轻重。
 开遮
 开缘有五:
一、与想(以为人已与己也)
二、己有想
三、粪扫想(极贱之物)
四、暂用想
五、亲厚想
菩萨见恶官盗贼,夺他财物,以慈悲心,
随力所能,罚治夺取,还所有主,不犯。
 果〈犯〉报
 偷盗
一、堕三恶道
二、若生人中,贫穷下贱,或多资财,而不得自在使用。
三、苗稼房屋,遭水火霜雹等灾。
四、他人失物,于己生疑。
五、身常受苦,心怀忧恼。
 果〈持〉报
 戒盗
一、资财盈积,而不散失。
二、多人爱念,信任不疑。
三、善名流布,十方赞叹。
四、处众无畏,人不敢欺。
五、身心安乐,命终生天。
 
淫戒

释名
 染情逸荡,污秽交遘,名不净行。与己妻之外一切男女,犯不净行,是名邪淫。受五戒居士应严戒之,又居士若自发心,亦可戒正淫,名梵行优婆塞(期间久暂,随自发心)
 制意
 一、淫欲能系缚众生,不令解脱。令众生造种种业,受生死苦。为众恶之源,生死之本。
二、损自德行故,染心看者,越毗尼罪,何况身犯。
三、业道重故,若犯邪淫,不堪入道。
四、乱静心故。谓欲火喧心,令失正念正定,不得涅槃,障正菩提。
五、入魔网故。经云此淫欲者,是众魔境界。
 次第
 菩萨利生,以戒杀为先,因杀生极为违背利生故。自利修行,以戒淫先,因淫念染污净心,障生定慧,引生众恶,受生死苦,极违背自利故。
 具缘
 一、是众生。
二、是正境。
三、有染心。
四、起方便。
五、与境和。
 轻重
 就心、境、数,罪报轻重不同:
甲就心,贪心罪重,嗔痴次之。
乙就境,与尊重之人,亲人犯淫,罪重。
丙就数:
一、  暂犯即止
二、  数犯乃断
三、  数犯数断
四、  犯而久续。
(前轻后重)
 开遮
 开缘有三:
一、若睡眠无所知觉。
二、若不受乐。
三、无有淫意。
在家居士为化众生,心净如佛,可开方便。
受八关斋戒日或菩萨戒居士。于六斋日应戒正淫。
出家僧众唯遮无开。若犯手淫,或故意摩触,皆犯淫戒中轻罪。
 果〈犯〉报
 邪淫
一、堕三恶道。
二、若生人中,妻不贞良。
三、眷属不得随意。
四、淫欲为因,生死为果。
生死者,包括三苦八苦,即自生至死,一切诸苦。以及死生生死,轮回之苦。
 果〈持〉报
 戒淫
一、诸根调顺,永离喧调。易修禅定,得真实慧。
二、人天尊敬,诸方赞叹。
三、戒邪淫者,未来生中,父母、宗亲、妻子、眷属、孝有贞顺,纯洁无杂。
又离于女人无有过失,令诸众生,无复染爱。
四、戒正淫者,当来成佛,得马王阴藏相。(佛三十二相之一)
五、解脱生死,早证菩提。
 
妄语戒

释名
 心口相违,言不称实,欺诳他人,名曰妄语。亦摄恶口(骂詈)
两舌(离间语)
绮语(华美浮词,无义利语)
 制意
 一、业道重故。妄语之人,不堪入道。
二、诳惑人故。回惑人心,恼害他人,欲造恶业,妄语在先。
三、实语益故。言语正直,心地坦白,易得解脱。
四、鬼神弃故,诸天鬼神,舍弃不护。
 次第
 前三为身业在先,此为语业在次。然语业易犯,且分四种,罪报亦重。
 具缘
 一、是众生。
二、众生想。
三、起诳心。
四、覆实事。
五、言明了。
六、前人解。
 轻重
 有逆罪、大妄语罪、小妄语罪之分:一、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及破羯磨僧,破转法轮僧,为逆罪。
二、妄言证声闻菩萨果位,犯大妄语中重罪。
三、妄言见鬼见神,持戒清净,能习禅定,善通三藏,证世间四禅八定,犯大妄语中轻罪。以上三种,淆乱正信,害正法眼故为大妄语。
四、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觉言不觉,不觉言觉。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实有言无,无言实有。皆犯小妄语
 开遮
 大妄语开缘有三:
一、增上慢人。
二、若说果位不言自证。
三、若戏笑说,谎说。
小妄语开缘: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或为佛法而自无恶心。
绮语开缘有二:
一、为止息他人悲伤、忧愁、恼怒故。
二、为摄护他人令信佛法故。
 果〈犯〉报
 妄语
一、堕三恶道。
二、多被诽谤。
三、为他所诳。
四、言无人受。
五、语不明了。
六、种不得果。
七、口气恶臭。
 果〈持〉报
 戒妄
一、口常清净,如优钵罗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敬。
三、自心欢喜,人皆欣悦。
四、未来生处,恒闻如意音声。
五、增自威德,得无碍辩。
 
酒戒
 
释名
 俱酒色、酒香、酒味,饮之令人昏醉,放逸之饮料名酒,饮则犯戒。
酒有二种:
谷酒,用五谷所酿造者。
木酒,用花、果、种、根、茎、叶或药草所酿造者
 制意
 一、失礼仪。酒能令人迷醉,失礼貌威仪。
二、破净戒。醉时能破一切戒品,堕落恶道。
三、失定慧。酒醉乱心,昏失明慧,令人痴迷。
四、损财利。使人消耗财物,损依报也。
五、增疾病。引生多种疾病,损正报也。
六、生灾祸。引生蹶仆倾跌、斗殴凶杀、车祸等事。
 次第
 前四戒为性戒在先。
酒戒为遮在后。
但菩萨戒则酤酒重于饮酒,以损害众生,违背菩萨道故。
 具缘
 一、  是酒(酒色、酒香、酒味,饮之能醉人者。)
二、  无重病因缘,饮则咽咽犯。(咽咽犯,即咽一口犯戒一次,按口咽计罪)
 轻重
一、  自饮犯五戒中酒戒。
二、  酤酒酿酒,犯菩萨戒,罪重。
南山律祖云:
饮酒、有人于下加辛肴者(五辛、葱、韭、蒜等)正文无此。然既受净戒,焉啖膻臭,理不可也。今按吸烟,亦应判为不可。
 开遮
 开缘有二:
一、  病时偏以诸药至之无效,非酒不愈,方始服之。
二、  若以酒涂疮(即外科用药酒无犯)
麴,酒糟不应食。食中有料酒,食之不醉人者无犯。受酒戒者不得吸烟及食五辛。
 果〈犯〉报
 饮酒
一、  死堕灌口地狱。(酿酒,踱酒河地狱。酤酒,堕酒池地狱。)
二、  生于人中,愚狂,不信正法。(即不信因果性相谛理。)
 果〈持〉报
 戒酒
一、  神智清明,恬静安宁。
二、  善持四重,不犯众罪。
三、  来世生人天道中,不堕三涂。

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8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10 14: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