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善知识】
发起人:慈灯  回复数:0  浏览数:3108  最后更新:2006/7/20 19:00:00 by 慈灯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慈灯 发表于 2006/7/20 19:00:00
【善知识】

 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罗。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据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一般作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又释氏要览卷上引瑜伽师地论,举出善知识具有调伏、寂静、惑除、德增、有勇、经富、觉真、善说、悲深、离退等十种功德。另据四分律卷四十一载,善亲友须具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告、递相覆藏、遭苦不舍、贫贱不轻等七个条件,即所谓‘善友七事’。

 经论中胪举善知识之各种类别,据智顗之摩诃止观卷四下载,善知识有如下三种: (一)外护,指从外护育,使能安稳修道。(二)同行,指行动与共,相互策励。 (三)教授,指善巧说法。据圆晖之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载,与法者为上亲友,与财、法者为中亲友,仅与财者为下亲友,以上称为三友。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亦举出人、法、人法合辨等三种善知识。

 旧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则说十种善知识,即: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善知识、能令不着一切生死善知识、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卷三十六、卷四十五、中阿含卷十即为比丘说经、长阿含卷五阇尼沙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法华经卷七妙庄严王本事品、大智度论卷七十一、卷九十六]

善知识
‘恶知识’之对称。指教示佛法之正道,令得胜益之师友。又作知识、善友、亲友、善亲友、胜友。《玄应音义》卷九云︰‘弥窒,(中略)秦言善知识。(中略)一本作弥多罗尼子,亦是梵言,讹转耳。’其义散见于诸经论。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云(大正12·754c)︰
‘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中略)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譬如船师善度人,故名大船师;诸佛菩萨亦复如是,度诸众生生死大海,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华手经》卷十云(大正16·204c)︰
‘若有四法,当知是为善知识也,何等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者常能随顺教化。’

又,《释氏要览》卷上引《瑜伽论》,谓善知识具调伏、寂静、惑除、德增、有勇、经富、觉真、善说、悲深、离退等十功德。

在佛典中,被明确指为善知识者,有佛、文殊等多种。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五谓文殊师利为大善知识,菩提心为善知识;《华手经》卷八云(大正16·188b)︰‘善知识者,谓诸佛是。’《法宝坛经》则称现前大师众为善知识。盖凡能导人入善道者,莫不为善知识,故道绰《安乐集》卷下依《法句经》云(大正47·20c)︰
‘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绳,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善知识乃出离得脱之大因缘,天台家谓其为二十五方便之一。《摩诃止观》卷四(下)谓善知识有三种,文云(大正46·43a)︰
‘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中略)有三种︰(一)外护,(二)同行,(三)教授。(中略)夫外护者,不简白黑,但能营理所须,莫见过、莫触恼、莫称叹、莫泛举而致损坏,如母养儿,如虎衔子,调和得所,旧行道人乃能为耳,是名外护。二同行者,行随自意及安乐行,未必须伴,方等般舟行法决须好伴,更相策发,不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是名同行。三教授者,能说般若示道非道,内外方便,通塞妨障,皆能决了,善巧说法,示教利喜,转破人心,于诸方便,自能决了,可得独行,(中略)是名教授。’

◎附︰印顺《成佛之道》第二章(摘录)

颂文︰‘趣入正法者,应亲近善士,证教达实性,悲愍巧为说。’

解说︰正法,虽可以从经典去了解,但主要还是要从说法师去听闻。法师的开导,比起自己阅诵,到底迅速而容易得多。所以为了要‘趣入正法’,进求佛道,‘应’该‘亲近善士’──善知识,尤其是大乘善知识。佛曾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说为预入圣流所必备的四大条件,这可见亲近善知识的重要了。

怎样才算是善知识呢?这不是因为他徒众多,寺院大,相貌好,或者是世法场中多知多识。因为他有︰(1)‘证’德,指三学修证︰戒清净成就,定成就,观慧成就。(2)‘教’德︰深入经藏,成就多闻,能开示导引学众,进修大乘正道。(3)‘达实性’︰实性是正法的别名,这或者由现证慧通达,或是从闻思教理得通达。(4)‘悲愍’︰有慈悲心,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能清净(为利益众生)说法。(5)‘巧为说’︰成就辩才,能善巧方便的为众说法,所以容易了解,容易得益。如成就这些功德,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善知识了!可是末法时代,全德的善知识,是难得遭遇的;而修学佛法,却又不能没有师友,所以不能不退求其次。经上说︰如有八分之一的功德,也可以亲近。《涅槃经》说‘四依’──四种可以为人依止的师长︰初依人,虽没有断烦恼,证实性,但已能通达佛性义十六分之一。总之,末世善知识难逢,如于佛法的行解,有一分长处,胜过自己,也就不妨如法亲近了。

颂文︰‘观德莫观失,随顺莫违逆。佛说满梵行,学者应尊敬。’

解说︰无论是全德的善知识,少分功德的善知识,如不能如法亲近,都不能得应得的功德。所以对于善知识,要‘观’察他的功‘德’,‘莫观’察他的过‘失’。如听受善知识的教导,或从举止动静、待人接物处去学习,只要有一分长处,就注意他的长处而修学。这样,虽然是少分功德的知识,也可以得到法益。反之,如不观功德,专在善知识的缺点上着想,不是这样不对,就是那样不够,那虽然逢到全德的大善知识,也毫无利益。因为全德善知识,也不能一切圆满,没有一些缺点的。所以亲近善知识,应随时提醒自己︰来这里做什么?不是为了寻求知识的过失,而是想学习师长的长处。能这样,就到处有师长可亲近,随处都能得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就是这个意思。

亲近善知识,扼要的说,要‘随顺’师长的意旨,使师长欢喜,切‘莫违逆’师命。就是师长有所呵责,也应受责,不可生嫌恨心、恚恼心。怎么能使师长欢喜呢?(1)要随力供养种种财物;(2)为师长服劳务;(3)照着师长的开导教授去修行。佛法的恭敬亲近善知识,完满的表现‘尊师重道’的精神。假使师长要你作种种非法呢?那是不应该随顺的,但应该婉转的说明不能奉行的意思。修学佛法,如不能如法尊敬师长,想得到佛法的功德,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如经上说︰‘若彼于师,住嫌恨心、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

某次,如来赞叹善知识的功德,阿难说︰‘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佛说’︰‘莫作是言。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阿难的意思,亲近善知识,那清净梵行,可说已完成一半了。可是佛的意思,亲近善知识,可说圆满清净梵行,已经完成。佛是怎样的重视善知识!所以‘学者’,‘应’该‘尊敬’供养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华严经》等都说得非常详明。

[参考资料] 《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卷三十五;《长阿含经》卷五〈阇尼沙经〉;《中阿含》卷十〈即为比丘说经〉;《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大般若经》卷三一三~卷三一六;《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18 14: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