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20130313内修班第一讲思考题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39  浏览数:17709  最后更新:2018/1/20 14:47:00 by 姚紫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3/3/18 22:39:00
智援





小学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
经 验 值:77
注册时间:2012/6/1

顶礼上师!弟子回答问题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弟子理解归依是发心,也是由发心引出的必然的行为,也是发心的外在体现。没有发心 就不可能有行为上的体现。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弟子理解归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通过三方面 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而建立起来的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对有形的上师三宝能升起的大悲心,或做出的功德就能引出的信心是清净信。

        对恶趣之苦而生起的厌离心,对善趣和安乐所升起的的欲得心,通过修行而得安乐之心是欲乐信。

        对时时刻刻均想到唯有上师三宝能知道能依赖的信念是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三种士道的归依都是具足的归依,没有深浅的差别,但在广度上有差别,不能将归依的信心仅为了自己的安乐,求人天福报,也不能仅为了自己远离轮回之苦才升起信心,要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能得解脱而归依才能是真正的归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弟子如果发觉自己产生了疑心时,问到自己:上师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告诉我?我会问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一定是承事,汇报,学习中有错误了,应即刻提起恭敬心,请上师对自己开示,如果上师指出自己不对的地方,就一定要心存感激发心忏悔。立即改正!记住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

做个勇敢有智慧的人
2013/3/18 23:16:00
慧拓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07
经 验 值:113
注册时间:2011/11/1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问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是一种行为。因为行为是思想、发心的体现。归依最终还要体现在行为上。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没有信心,就不会归依三宝,依止师。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是向往三宝的信心;欲乐信是离苦得乐的信心;胜解信是对三宝坚定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是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发现没有信心和心存疑心的时候,是自己业障深重的体现,应该忏悔自己的业障。应依师来解决问题。

弟子回答完毕!

 

 

2013/3/18 23:17:00
寂然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48
经 验 值:55
注册时间:2008/4/17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发心也是行为,皈依的发心有了,还要有皈依行为的锻炼。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只有相信才会去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清净信是对三宝的清净功德升起信心,欲乐信是对出离轮回而修行升起欲乐的心,胜解信是对三宝不共的功德升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是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小士道只为求人天安乐,信心最浅,大士道发心为救度众生,信心最深广殊胜。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忏悔自己的愚痴我慢,轻师慢法的业障,和往昔来的业障。并祈祷上师加持。

2013/3/19 13:39:00
慈贤





大学本科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275
经 验 值:298
注册时间:2007/3/2
顶礼上师,弟子回答问题:<div>
</div><div>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div><div>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因为有行为即为有发心,有发心也必会有相应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只有信心才能获得加持,才能有恭敬心和虔诚心,才能信受奉行,趋向佛法、迈向解脱。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欲乐、胜解三个方面。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

小士道只是相信世间的因果,而中士道不仅相信世间的因果,还相信出世间的因果,并且认识到了一切都是苦的。

大士道不仅解脱自己还解脱众生。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这是一种罪业,说明自己业障深重,应该多做功德,忏悔轻师慢法的罪业。

</div>
离开谁也不能离开上师
2013/3/19 18:33:00
智刚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2
经 验 值:17
注册时间:2012/6/11

顶礼上师,刚才点错了,忏悔!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弟子的回答:弟子的认知是,皈依既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两者相生相济,皈依的发心需要用皈依的行为去落实,而皈依的行为需要有皈依的发心去引导。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弟子的回答:皈依必须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没有信仰就谈不上皈依,无信则不立。如果没有信心,哪怕我们在皈依学修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障碍都会背离皈依,所以皈依的基础是建立在切切实实的信心之上。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弟子的回答:三种信心分别指的是:清净信—相信佛法僧三宝的不可思议之功德和慈悲,相信佛法僧三宝是我们众生脱离轮回恶趣的唯一依靠;欲乐信—指的是听闻上师三宝的功德后,相信上师三宝能带领我们走向解脱的信心,从而生起渴望皈依上师三宝的心。胜解信—在认识到上师三宝的功德事迹、皈依上师三宝后,愿在上师三宝的指导下如说修行,相信在上师不断的调教和锻炼下,最终会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目的。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弟子的回答是:小、中、大三士道的区别是三类人对佛法僧三宝所认知的程度不同,所生起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差别,没有认识到轮回的恶趣、对佛法僧三宝的认知而产生的信心和愿依止三宝修行解脱的信心存在不同,所生起的愿力不同,在学修过程中所得到的加持不同,最终所得的成就也会有巨大的差别。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弟子的回答是: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时,应提醒自己时刻意念上师三宝的广大圆满功德,提醒自己上师三宝是大智慧大慈悲之善知识,唯有依止上师学佛修行才能清除自己的业障、在上师三宝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才有可能脱离轮回恶趣。自己也应该通过供养、承事和修行逐渐让自己从疑心的烦恼中走出来。

2013/3/20 0:31:00
禅亮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29
经 验 值:39
注册时间:2011/12/5

顶礼上师,弟子回复师父布置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以发心驱动行为,以行为印证发心。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弟子理解信心的信代表着相信,心代表自心自性的本来样子就是上师,所以信心的意思就是相信上师没有任何的怀疑,上师就是归依的对境,如果对归依的对象相信无疑那就是一切归依的基础。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是指对一切外在代表三宝功德的事物产生的信心、欲乐信是指对离苦得乐的真实功德产生信心、胜解信是指对三宝难以相信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产生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没有差别,因为小、中、大的分类是在具足信心的基础上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是反省自身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向上师请教答疑。

2013/3/21 17:34:00
普辉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29
经 验 值:160
注册时间:2011/12/5
    顶礼上师!<div>   <div>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div><div>     答:弟子认为皈依即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因为皈依,说明自己愿意以佛为导师、以佛法作为自己解脱的道路,愿以僧为自己的修行伴侣,有这种发心和这种行为,才证明是皈依。</div>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对佛、法、僧三宝具备了信心,才会去寻求皈依。因为相信佛陀是大觉者,所说的都是真理,能让自己也走上解脱之路,而依靠僧作为自己的同伴让自己清净、精进。正是这种信心,才让自己在获证菩提之前皈依。因此,皈依的基础是信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信心分别是:一是因听闻对佛菩萨功德事迹、佛像等而升起的信心,即清净信;二是欲乐信,指听闻因果道理,相信自己依佛法而去修行也可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功德。三是胜解信,指无论遇到佛菩萨如何示现、遇到什么威胁诱惑,自己都能不动摇自己的皈依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这三种皈依在信心的深浅、广度上有差别。小士道皈依的信心在于相信因果,今生愿皈依三宝为自己来世修福报。中士道皈依的信心比小士道更深广,他的信心是相信皈依三宝,希望自己通过修行出六道轮回,获得自在解脱。大士道皈依的信心更深广,他没有考虑到自己出六道,他不惧六道苦,愿劝导一切众生皈依佛法僧三宝,让他们能脱离苦海,获得自在解脱。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问的时候,应该马上忏悔自己这种愚痴、无明、有罪过的想法,杜绝这有这种恶念的升起。应该常想想佛陀应化、祖师大德应化的事迹,让自己保持正念。

</div>
2013/3/25 15:00:00
道如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24
经 验 值:135
注册时间:2011/2/15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因殊胜的信心而产生的依止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是善根功德的体现,没有信心,犹如干枯的树木,发不出生机。信心也是功德之源泉,有了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功德增如上弦月。所以信心是非常关键的,贯穿整个学佛修行的脊梁。有了信心才有一切。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
1,清净信:对于三宝任何形象都心生欢喜,有清静之信心。
2,欲乐信:对于三宝一切之功德显现都升起想要之心,欲望想得到的信心。
3,胜解信:对于三宝一切之显现,不管好的不好的,都能升起不共的胜解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皈依只想获得人天安乐而皈依,中士道皈依因厌离三界火宅而欲求解脱之心而皈依,大士道为解脱一切痛苦有情而皈依。大士道的皈依发心最大,最广,以菩提心皈依功德力最大。所以我们应以大士道而去皈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或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是:我是愚痴众生,业重众生,我不能了知到三宝的功德而生不起信心,这是我的愚痴傲慢导致的。我应该忏悔,定是我往昔轻师慢法的果报!我不能再愚痴了,不能再如此傲慢了,要忏悔!

2013/3/26 10:54:00
湛心





小学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54
经 验 值:55
注册时间:2009/4/7

顶礼上师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归依需要发心,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长期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信心犹如种子,能生一切善法功德,若无信心即同种子被火烧焦。如经云:“若无信心者,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岂能发青芽?”所以信心是归依的基础,是功德的显现,是归依学修的长久动力。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信心总分三: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

在进入有诸多佛像、经典、佛塔的殿堂,或亲遇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或者听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等因缘,当即想起他们的广大悲心及功德等,由此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

听闻恶趣之痛苦而生起厌离之心,听闻善趣与解脱之安乐则生起欲得之心,了知善法之功德而生起修行之心,现见恶业之过患而生断除之心等,即为欲乐信。

若识三宝之不共功德与加持,从内心生起信解,并知三宝乃一切时处,均无欺骗之皈依处。无论是苦乐、病痛,或是生死等,任何之事无欺三宝都能遍知。除三宝之外,无有他处可依赖和指望,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称为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若畏惧地狱、饿鬼、傍生三恶趣的痛苦,欲求善趣人天安乐而皈依,称为下士道皈依;若知无论生于轮回善恶之趣,都未离痛苦的本性,为了远离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果位而皈依三宝者,称为中士道皈依;若见沉溺于轮回苦海之所有众生,遭受各种痛苦逼迫,为了让他们获得无上遍知圆满真实正等觉的果位而皈依,称为上士道皈依。”信心是渐深渐广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信心是功德的体现。若信心不足,或存疑心,应忏悔业障,精进修行,培养福德资粮。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14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3 2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