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第六乐章----2005年4月17日楞严上师讲《傻瓜式修行十要》和《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发起人:禅喜  回复数:2  浏览数:5136  最后更新:2017/6/21 0:20:00 by 清心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5/4/26 22:48:00
禅喜





博士研究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377
经 验 值:882
注册时间:2004/4/2
第六乐章----2005年4月17日楞严上师讲《傻瓜式修行十要》和《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第五乐章----2005年4月17日楞严禅师讲《傻瓜式修行十要》

 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上师2005年4月17日对内众弟子讲于闽候悲华精舍 禅喜记录

  好了,人差不多都到齐了。(你们到这边来坐)。今天,很想跟大家说一下修行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讲一些大家可能是容易忽略的要点。今天讲的全是具体的动作,不做更多详细的说明,只是单纯地告诉你而已。所有这些都是有针对性地来讲。在这边是给在这里闻法修行的人说的,至于网络上的朋友呢,也随缘听一下。我今天打算分十点来讲,这十点相当重要,非常具体。如果说讲法前都要作个前行仪式的话,那我这里就给大家做个前行发心:(好,现在请大家端身正意,恭敬合掌,随我一起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应该以清净心听闻佛法,端身正意地来听闻,不要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有任何轻慢的罪业,应该正心正念的听闻,任何漫不经心和自我固执的行为都不要有。这就是最重要的前行。

    好了,我们进入今天晚上要说的内容。

  先说第一点:要想修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睡觉前必须检讨一次,你们谁认真去做了?每天睡觉前检讨一次——最起码的标准。在临睡之前,看看我今天都做了些什么,思考思考,今天我听闻佛法当中想到了什么,我举心动念都有些什么。我都做了些什么,我都想了些什么,我都求了些什么——检讨!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哪些是我还不明白的,哪些是我已经明白的;哪些是我应该坚持的,哪些是我应该摒除的;哪些是值得羞愧的,哪些是值得自豪的;什么样的心要小心,什么样的行为要注意。如是这般,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检讨一次。这非常重要,如果不这样做的人,他不是修行的人。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在开始修行的时候,首先要树立一种方式,坚持不懈之。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修行方式,你都要修行不断,天天坚持。比如说念一句佛号,或者念诵经文,或者顶礼磕头,或者看书,你按照上师教你的方法去做,起码你选择了一样能够坚持不断的修行方式,不变地、不断地坚持。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要达到能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比如说念这个“嗡班扎儿萨垛哞!嗡班扎儿萨垛哞!……”不断念诵这个咒语去忏悔自己。最后变成怎么样?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说“嗡班扎儿萨垛哞!嗡班扎儿萨垛哞!……”经常性地,时时升起这个“嗡班扎儿萨垛哞!”的正念。什么正念呢?——忏悔之心。一定要的。如果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这样去做去坚持一种修行方式不断,那么你不是修行人。

  第三个。和人家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反观自己,看看你自己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这点很重要。无论什么时候你在说话,马上要反观自己,看看自己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这就是第三个要点。否则你在说话的时候就不知道要造多少的罪业,不知道会产生多少的无明。看看自己在说什么。如果不是出于慈悲的话,你不要说;如果不是出于修行的话,你不要说;如果不是出于工作的话,你不要说。一切的废话停止。但要想做到这一点的话,你必须要做到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反观自己,看看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养成这习惯,这么简单,就是第三点。

  好,讲第四点。不要去怀疑和猜测上师所说的话,以及上师平常所讲的一切法要。要去作什么——去努力地听懂上师在说什么、去理解上师在说什么。在听法的时候先去明白上师在说什么,不要先去衡量你在想什么。等你听完以后你再来想,这点很重要。不要用怀疑和猜测的心态去听上师说的任何的话。否则,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听进去,甚至完全听歪了。

  第五点。如果你有了一些想法,在学习当中有了一些认识,或者在你打坐的时候,或者在做功课的时候,不管什么时候,你对修行有点认识了,一定要时时的去问上师这对不对,一定要问上师的。“我这样想法对吗?我这样做对吗?”要去问的。问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这种想法和上师平日里的教导有没有相违背。如果有一定要反思,要找差距。思而不解,就要去问上师。问,也要注意要在适当的时间去问,不可一想到什么,不分时节马上就问,问前要反复地思维。不要自认为已经明白或者不明白。就比如说你要看什么书,你都要告诉上师:“我要看什么书?”。你甚至要问上师:“我该怎样看这些书?”看完以后,你要告诉上师:我看完我明白了什么。一定要!一定要询问我对还是不对,以及以后我该怎么办等等。不通过上师的印证的方便来得到究竟的见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是第五点。

  第六点。对于在佛法中有疑惑的,或者是有些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先要去问上师,请求上师给你开示,不可自我固执去解决。应在上师的提示下去解决。解决以后呢,还要去求上师的印证,看是对和错、是是与非。这点很重要,非常重要!你能这样做吗?好,这就是第六点。作到这点一定不会陷入魔网和外道的陷阱。

  第七点。我们修行的人搞懂自己最重要。不要去“度众生”,也不要去“评判众生”;不要一心想去“度化”他人,也不要随随便便去评判他人。搞懂你自己很重要,去评判你自己最重要。你不要老想着去度化众生,你怎么去度化众生呢?众生不要你度!你更不要去评断众生,你不要说:哎,你修证的很高呀、你的见解很对呀——没有这么一回事。你不要这样说!你也不要说:你这人很不好呀、很错误呀、你有什么问题呀——不要你来说。因为搞懂自己很重要!你搞懂自己吗?是不是这样?你不了解自己管人家那么多闲事作什么?不要!好,这是第七点。

  第八点。不要很自私,要把修行的机会、学佛的机会给他人。牢牢记住这样一点:我是不可能度化众生的,只有上师三宝才能度化众生,我要令一切众生都有机会结三宝缘,我不可能度化众生,如果谁认为“我”能度化众生,是个大愚痴者。所以不要自私,要把机会留给他人,不要容不得他人修行,不要容不得他人好。要把机会给他人,就如同上师把机会给他人一样,就如同说你把解脱的机会留给你自己一样,你要把机会留给他人。好,这是第八点。

  第九点.说了不去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说。不要去欺骗上师,这罪业很重,极重!说了不去做,你不能讲这样的话。你去做了,做得好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如果不去做的话,你千万不要说。你不能欺骗上师。你要知道这罪过很大很大。你将永远开不了悟。

  第十点。我们,要来修行,其实最困难的是面对自己的欲望、贪欲,不知道该怎么办。人生种种,无非就是一种无明贪欲,所谓情不自禁。当这种无明欲望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失去恭敬和正见。你不能丢掉恭敬和正见。你不能说因为我今天无明烦恼生起了,我就可以丢掉恭敬和正确的知见。我们要不断的祈祷,从能够开始对治的地方开始对治。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保证做到无明欲望很强烈的时候,能够不失去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和对此的正确的知见,那么这样的人堪成法器。如果有人随随便便的,敢于在佛门当中,敢于在上师面前放肆,这样的人不配当弟子,他不是修行人。他还不如赶快远离,躲到一边去,或许罪业还没那么重。这是最基本的。至于能不能马上立断烦恼、能不能当下就完全止息这种无明欲念,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在这种强烈的欲望和无明生起的时候,你不能失去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和正确的知见。你的心要进入祈祷,从能开始做的地方开始——无论你能开始做什么。哪怕你站起来走走也好,哪怕你呵责自己一声也好,哪怕你转个念头也好。不管怎么样,你必须从能开始的地方去做,避免自己这种不恭敬和这种追随邪念的心生起。这是第十点。

  好了,今天就说这十点吧,其他就不说了。这十点很简单,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傻瓜式的十点,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今天晚上,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不过大家记住这十点。这十点非常重要,本来还会讲二十点,但是先讲这十点。大家对照一下,这十点我做的如何?这十点其实非常之重要!说句实话,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今天不给大家讲如何修禅定,也不给大家决择在这种观照之中怎么样才是正念。也不给大家讲这种什么什么叫做“离一切相不执着即名为佛”等等。统统不讲。讲具体的东西。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先讲到这里。那边有居士来找,我去和他们说下话,等下再过来继续说。(此稿已经由楞严禅师亲自校订。)

http://www.beihua.org/music/shaguashixiuxingshiyao.mp3   录音下载

 上传录音

</div>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禅师2005年4月17日讲于闽侯悲华精舍

 

 讲解:刚才在前面,我们略举了十点,可以叫做傻瓜式的修行方式十要。既然是傻瓜式的修行方式,也就没什么好商量的,与其很聪明地去做,不如傻瓜式地来做。其实,往往是傻瓜式的修行很难。

    接下去,再给大家讲:瑜伽二十二要。“瑜伽二十二要”贴在大雄宝殿的那个大柱子上,已经贴了很久了。有没有人去认真地看和记?我想,能够把这个二十二要背下来或者印象很深刻的人不多。在论坛上也有,大家打开论坛。在禅师传语里面有“瑜伽二十二要”,是置顶的,大家看一下。下面讲解“瑜伽二十二要”。

    什么叫瑜珈二十二要?一个人和佛法相应,这就称为瑜伽,它有二十二条要点,这二十二条要点分别对修行的二十二个方面做了最凝炼的讲述。我们今天来学习它、记住它,必须明白它的要点和含义。现在略作解释。好,第一句话:

    “人生要常念无常。”人活着就要经常想到无常。一个不想到无常的人,他不会修行。什么叫想到无常?想到眼前这一切终将消亡、一个也留不住;想到不管是什么,他最终将逝去;想到我们这一生忙忙碌碌追求的东西也都是无常。再艰难的命运、再痛苦的果报,都是无常。你不必过于担心什么,它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幸福的时光,再美好的时光,再难得的因缘,也是无常、转瞬即逝。所以,你要紧紧抓住,要十分地珍惜那宝贵的人生。对不对?你不要虚度它。比如说吧,我们今天能够遇到上师来修行佛法、听闻佛法,你要想到这是无常的,如果你当下不珍惜,机会很快就会逝去,想抓也抓不住。你能想到这个,就会感到恐怖,就会珍惜眼前。想到好的,要想到无常,想到不好的呢?也要想到无常。人生中种种境遇,不管天大的、多么悲惨的命运,亦是无常。当果报受完的时候一切都要结束。所以,纵然你现在身陷地狱中,如果你还能有知觉的话,你也不必忧虑,因为地狱的痛苦终将过去。你不要过度忧虑,它是无常的。所以,想到无常非常地重要。一个人如果常念无常,他就会修行,他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我要来学佛,他就自然而然地会让自己精进修行。

    好,第二句话:“学佛要欢喜自在。”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是告诉你学佛要有正确的动机。因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烦恼。人生有苦是因为有烦恼,去除烦恼当然得欢喜自在。所以,你学佛的目的和动机不要搞错了。学佛要欢喜自在地去学。那什么样的情况他不会欢喜自在的去学呢?比如说,他想求一种欢喜自在,他认为我学佛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我学了佛我就可以很聪明呀,请问,你聪明了干什么?又比如说,有的认为学了佛就可以很清净了,你那么喜欢那种所谓的清净吗?有的说我学了佛就可以赚大钱了,你富了做什么?这些都不是学佛正确的动机。所以说你怀着这样的心去学佛,就不可能欢喜自在。学佛要欢喜自在,也不是说我虚伪地整天到晚笑哈哈,心里面苦得要命,脸上却乐。对不对?很多人经常都是这样的,对不对?内心苦得要命,脸上却十分灿烂。你这是干什么?完全没有必要,装出来的欢喜不是真的欢喜。学佛要怀着欢喜心去学佛,一定要欢喜。学得欢喜自在原因何在?因为学佛的动机是对的!因为学佛是为了去除烦恼,烦恼渐渐轻微,当然也就越来越来越欢喜自在。

    第三句“生活要规律洁净。”很简单,修行的人首先要安排好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要规律化。你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你一定要给自己抽出一段时间专门来修行或者学习。起码,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你这十分钟、十五分钟它是最纯洁的,他是纯粹用来修行的,而且要形成规律化。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规律的修行比你一开始非常勇猛或者是非常懈怠都要来得好。打个比方,你想使你的手臂变得很有力量,就必须坚持每天到井里去打水,对不对?每天坚持的打三桶的水回来,过了一段时间,你的手臂就非常有力量了。反过来,你晚上锻炼这个手臂,一个晚上打了几十桶水,打到半夜三更,累得躺倒在地上,请问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不会的。你今天早上去打了二桶水,过了半年你再去打三桶水,又过了半年,你又打好多桶水。请问,你的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绝对没有力量。可是你每天坚持地打这三桶水,你不但打水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而且你的手臂力量也越来越大,对不?所以,修行必须要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把生活规律化,修行规律化、安排妥当了,而且生活还要洁净,要纯洁,要清净,不要过那种糜烂的生活,这点很重要。生活如果能达到规律和洁净,那这个人就能修行了。这是修行者的生活态度:规律而洁净。那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洁净呢?整天到晚跑去搓麻将——,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过糜烂的生活,天天到晚听靡靡之音——。怎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有了钱就到处赌——。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晚上没事干到处跑,在城市中游荡、寻找刺激——。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偷偷摸摸的干一些坏事,见不得阳光——这都叫生活不洁净。总之,要有高尚的生活。生活不规律洁净,身体会坏,神志会不清,一片混乱,一事无成。这是第三点。

    第四句:“工作要认真负责。”。这个为什么和修行也有关系呢?因为修行本身也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工作。要全神贯注地去工作,要负起责任来,不要有头没尾。为什么?因为修行他就是一种工作。一个会工作的人,他就会懂得生命的意义。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福音。一个人哪怕他再笨,如果他能够投入到劳动和工作当中,这个人总是有救的。因为劳动和工作本身就有价值。在工作和劳动中,在您圆满地完成劳动和工作当中,一切佛法的要义都显现出来了。这点你要认真体会,一个工作做不好的人,他绝对修行是修不好的,你相信吗?一个修行修的好的人,他承担一项工作,他肯定是好的,肯定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这个称为第四要。

    第五句:“做人要堂堂正正。”。这点不容易。堂堂正正的、亮亮堂堂的、正直无私的,你要想成为一个修行人,要想瑜珈相应,这是第一步。先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什么样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说谎话,不拐弯抹角的去求得他自己的利益。他担得起,他能拿得起、能放得下,他仗义,他不谗媚,他也不屈服于某种淫威,他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所谓得罪他人,他也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就使自己在别人面前看起来很傻。不!他就是堂堂正正、亮亮堂堂、非常正直的。这种人他是有信念的,他没什么好相信的,他只相信因果,他相信正直无私的人是得到善的回报的,他相信说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那才配做个人。好,再看下面:

    第六句:“待人要和蔼慈悯。”。这是讲如何待人。为什么如何待人跟修行也有关系呢?因为修行不是自我的,一个人修行绝对不是只有他自己在修行。宇宙万物因缘而生,人与人形成一种共业,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完全与他人脱离关系的人,不可能!你躲到深山老林去也跟人有关系,你这世没有关系来世还会见到人,不可能的,没有独立的人存在。待人就是讲你的心地,心就是佛,你如何待人也就是如何待佛!因为每个人他都是佛,你也是佛,可惜糊涂了、不明白了。我们平常怎么待人的?是和蔼的吗?是充满慈悯吗?你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平是多么可贵吗?你觉得对人态度和蔼让人生喜悦心——你觉得这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吗?你能用慈心来面对他人、把爱给别人吗?你看到别人受苦,你怀着悲悯心去救拔他吗?所以说你待人能不能做到和蔼慈悯呢?——这个是很困难的。我们平常并不和蔼慈悯的待人,当别人说的话违背自己的利益,当别人的观点和我们不同的时候,当别人的形象、别人的言语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当别人指责出我们的毛病的时候,当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当别人抱怨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对人和蔼慈悯吗?就不会了。但是如果你能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能有一颗和蔼慈悯的心、平等而待,那么你的心就会远离种种的过患。你就会明白,一颗平常的心他就是佛的心。因为他没有更多自我的维护、没有更多自我的掩饰,他不向别人表白他自己,他也无须向别人证明自己,他更不可能希望增强自己而胜过他人让别人感到羞辱。他一定是个和蔼慈悯的人。所以待人就是修行,因为待人显示你的心,而心就是修行,修行不离心。这是一种对治!谁能够和蔼慈悯的待人呢,谁将成为修行者,他就与佛道相应,所以名为瑜珈。

    第七句:“学习要广大闻思。”。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首先,学习有二个要点,一个是闻,一个是思。闻是听闻,思是思维。听闻有很多种方式:一个是随机的听闻,一个是专门的去听闻;一个是从善知识身上听闻,一个是从一般人身上听闻;一个事先有准备的去听闻,一个事先没有准备的听闻。思考:一个是自己静静的坐在那里去思考,一个是自己在行动当中去体会去思考,一个是与别人谈论中去思考。这都是思。那么学习为什么要广大的闻思呢?这“广大”两个字就是第二个要点,闻思必须宽广。听一件事情不要只听一边、只听一半,你要完整的去听。听,听个透;想,想个透。学习要广大,只有通过广大的闻思,你的心量才会广大,你心量打开才能进行广大的闻思。那么这个广大的闻思才会让你真正的学而有益,否则你的学习非常的局限。如果一个人的学习,他总是以他喜欢或不喜欢来学;他觉得重要他就学,他觉得不重要他就不学;他喜欢这个他就多听,他不喜欢这个他就不听,那这样的人闻思就不会广大。他不可能产生闻思的利益,因为他对事物的了解是很片面的。所以学习要广大闻思,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学习要广大闻思是讲:你学习的心量和视野要宽阔。但他是不是说,我们学习的时候好比到这个中学去读书,上午在一中去读书,下午就在二中去读书,然后到晚上就跑去三中读夜校了。这样不行,是不是?我们这段时间的修行,听这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二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三个法师说法,这就叫做广大闻思吗?当我们依止了一个上师,依止一个,依止二个,依止三个,依止四个,这就叫广大闻思吗?不是,这不叫广大闻思,不是这个意思。广大闻思的意思是你的心量要广大,你的视野要广大,你的闻与思的深度、广度都要扩大。接下来:

    第八句:“修行要念兹在兹。”。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修行在当下。任何东西离开当下将毫无意义。有人说不对呀,很多事情不是当下的,比如说昨天发生的事情,怎么是在当下呢?那我想问你昨天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没有意义了,那么昨天的事情延续到今天,就是当下。前生有意义吗?前生没有意义了,所谓前生就是今生,当下就是。那未来呢?也一样的,未来是从当下开始的,当下就是。你不要离开当下的因缘去谈所谓的修行。如果你在思维佛经玄妙的道理,却离开了当下自我的心,你去领悟他,那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这样的佛法。佛法就在当下,因此修行要念兹在兹,这点大家要细细的体会。你要想证悟涅槃,你知道吗,怎么样才能证悟涅槃?就在当下证悟。你在当下深入下去,认知了当下的生命实相,就证悟了涅槃。所以说通过看经书,通过玄思苦想,可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修习禅定,达到非常高的定境,就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互相的比较,反复的思维辨别,就能知道什么是涅槃了吗?不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证入涅槃?就是进入当下、深入当下,觉悟当下发生的实相,最终圆满的认识到在当下中所显现的实相,就是证入涅槃。所以修行要念兹在兹。为什么修行念兹在兹可以得到道果?因为道果就是念兹在兹,就是当下。我们修行六度为什么能成佛?因为在佛性当中就存在着六度的品质,当我们修行六度圆满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佛,因为佛就是六度圆满者。所以说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行是因该果海,果彻因缘。为什么我们念佛能成佛呀?也是这个道理,念佛就能成佛,因为我们是佛。念兹在兹是名为修行,这里面还有很多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念住呼吸?我们为什么要称念一句佛号?我们看经书为什么要在身心中去领悟经书的妙义?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为什么要进入当下反观?这都是念兹在兹。念念不忘。

    第九句:“参禅要万念俱灰。”。这略为提示一下,为什么参禅要万念俱灰呀?参禅就要完全的放下,你不能完全的放下一切,放下那些哆嗦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参禅?万念俱灰,一切的欲念全部停止,什么都不干!单单提起一样来参禅,才能参得透。所以所谓参禅者,根本不是大家平常那样去看一些经书,今天看了《楞严经》想了第一段,明天又看了《圆觉经》又考虑第三段,后天再看《华严经》,然后再后天他又看了《金刚经》。不是。为什么?因为你看经书欲念不断、思维不断,这不叫参禅,禅是参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参,去参详这个禅,必须做到万缘放下、万念俱灰。就象过去丛林中参禅,以七为期,放下一切,单单提起一句佛号,单单提起一个疑情,参下去,参到山穷水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个称为参禅。那么为什么这里要讲到参禅要万念俱灰呢?为什么他是瑜伽修行的二十二要呢?那么,参禅不是说只是一个法门吗,为什么要成为瑜珈二十二要之一?而瑜珈二十二要是个广义的、普遍性的东西啊,并不指一个单一的法门啊。其实也不然。一切修行都是为了要参禅,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参悟佛法,那么参悟佛法,要想证得佛法,也就是一个参禅,对不对?禅就是佛,参透禅就是参透了佛。所以说这种专注一念、精进不断的行持是多么的重要。好,下面且看:

    第十句:“念佛要念念分明。”。(这里我要很快地讲了)念佛要念念分明,很多人认为念佛就是念个佛号,所谓“持名念佛”。念佛的要点是什么?念念分明。你每念一句佛号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地反观内照。所谓的象印光大师说的那样耳朵要清清楚楚的听,心要清清楚楚想,明明了了,口舌还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切都是念念分明,这就是念佛的功夫。念念分明,乃至到念而无念,然后泯去能所之对待,当下证入念佛之三昧。念佛要念念分明就是要点。其实修行人天天就是在念佛,念觉性不断,增强觉性不断名为修行人。故念佛要念念分明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每天都在念佛,持一句佛号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分明、专注;你用观想的方式念佛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心生正念,建立我们这种禅修的对境来缘于我们的心来进入专注与分明,还是为了分明——了了分明。那么在了了分明当中区别出不同的层次,这就是一个过程。有人说我只知道我的心念如何生、如何灭,那这样就能开悟吗?回答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念头如何生、如何灭,然后再往里面照,照到无生处、无灭处,那就是开悟。所以念念分明,这是一条通途,所谓念佛者要念念分明,这是他最要紧的地方。这里说到念佛是一种功夫,不涉及到念佛的信愿。那念念分明者,也是信愿行要念念分明,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要念佛要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的要清清楚楚的念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在心心念念当中去求个分明。这个大家细细体会,在实际的做功夫当中去明白这个要领。好,接下来:

    第十一句:“修法要持之以恒。”。我们讲的修法,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受持一个法门,是持咒,还是念佛号,还是磕头顶礼,都要持之以恒。这个就不多讲,前面讲到生活要规律洁净的时候有讲过,坚持到底、恒常不变的去行持才会产生效益。这个道理就如同是钻木取火,如果你不坚持的去钻下去,它是绝对钻不出火来的。你钻两下又停了、再钻两下又停了,这火绝对是不会被钻出来的。所以你要紧加锥猛加鞭,坚持不断的持之以恒下去,这个就象不断地钻木取火一样,火焰必然的会生起,否则不可能。好,下面讲到具体的做事:

    第十二句:“活动要未雨绸缪。”。比如说我们做活动,就说今天要开始修法吧,那就要做好前行。又比如说今天晚上要听法了,就要做好一切听法前的准备。今天我们要出去办一件事情——也要事先预谋好,正所谓未雨绸缪。古德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点很重要,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临时手忙脚乱,就是事先准备不充分的缘故。我们平常修行为什么不得利?也是因为准备工作做不好。为什么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之后,好象什么也没听进去?都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说活动要未雨绸缪,这就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事,如何去安排一样工作,如何去完成一项任务。

    第十三句:“做事要有条不紊。”。这讲我们具体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主次分明,然后呢,按照条理不紊乱的行持。所以,你能够做到做事情不慌不忙、有条不紊,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如果你只是随着自己的感觉、随着自己的情绪在做事情,那你肯定做不好事情。如同说打坐打一座,这也是做事呀,你能不能有条不紊地修好前行、修好正行,修好结行,然后一条一条地来观想,按师父所开示的修法的要点认认真真的做去,这就体现出了你今天打坐能不能修得好的要领。我们经常做事是毛毛糙糙的,一个做事毛毛糙糙的人,你说他修行很细致很到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十四句:“说话要清楚明白。”。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说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没想清楚,我们嘴巴要说。有时候我们说给别人听也不知道说什么,偶而有一句没一句的。别人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不明白。那么说话不清楚、不明白呢,可能对人就有一种欺骗性。是不是?你为什么说话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呀?要么你很懒,你不会考虑到你说这句话别人听了会怎么样。所以说话要清楚明白。是的,说话要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还不都是为了清楚明白吗?对吧?!说得清楚明白了,你的内心也自然就清楚明白了。一个人说话说不清道不白的人,他的心也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当你把这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不对?因为言为心声,所以说话说得清楚明白,就是要让你的内心变得清楚明白。好,再来看:

    第十五句:“身体要放松自然。”。这是修行的要点。整个禅修的要点、身体的要点,就是放松和自然。把你紧张的心情放松。一个人为什么会紧张?在乎自我形象、在乎成败得失,他必然会紧张。一个人为什么不自然呢?因为他在造作,他想树立一种形象,他在造作,所以他不自然,他甚至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也不自然,因为他不自然习惯了,他在别人面前不自然都成习惯了,所以当他打坐的时候他也是那么很不自然。你看很多人,一坐下来……总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他在做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做秀。这种业习根深蒂固埋藏在心中,成为修法的障碍。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这也是禅坐,也是一切时的修行,因为修行就融合在平常生活当中,观察一举一动。要把这个视为至要——放松与自然。我们人的身体其实经常是处在紧张状态,所以用放松来对治,就会达到不松不紧。我们人太会自我造做、自我表现了,所以说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们必须调整它,进入放松与自然。而这样的身体状态就会引致你的心也进入放松自然。心放松自然了,不再死死的执着抓住什么东西了,那么心的本体面目就会显现,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成为瑜伽修行之要。他与实相是吻合的。好了,下面再看:

    第十六句:“动作要小心谨慎。”。这点很重要,为什么动作要小心谨慎呢?你知道吗?你平常动作有没有注意要小心谨慎?你平常动作在干什么?对不对?很重要的!当你动作变得小心谨慎的时候,说明你的心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如果你的动作小心谨慎——你正在念住当下。你通过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走路、行动,行、住、坐、卧,你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就如同你在持戒,戒条那么细,一条一条细细的观察自己不要违背。其实在你执持这个越来越微细的戒条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细?而你的变得心越来越细的时候,那正是你趋向开悟的时候。所以一个经常动作毛毛糙糙的人,只能说明一点什么呢?说明他的心是毛毛糙糙的。一个动作能够小心谨慎、清清楚楚的人,请问他的心清楚吗?就是这个道理。好,这个也称为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再看下面:

    第十七句:“心意要专注清醒。”。这里讲到我们的心意,什么叫心意?我们心的意愿,我们的心态。平常要训练什么呢?要做到专注和清醒。我们平常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欲望纠缠的时候,心情或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早就忘记了专注和清醒,我们根本不愿意清醒。在心情烦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跑到的迪吧或音乐吧里去,或者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或者是骂人骂一下,或者怎么发泄一下。总之,以发泄为第一、放逸为第一,他不会想到清醒。他不会说来内观、返观一下说我在干什么,不!他绝对不干,因为一旦他变得清醒再反观内照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没趣,他想寻找刺激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说他本能地排斥清醒。另外一点呢,心时常在散乱当中,所以他不会去专注他。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经常这样,对不对?心里面也是拿不定主意,到底往前还是往后?从动作到心灵都是这样的散乱不安,他平常没有去训练这个专注的能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修行、坚持念佛、坚持早上五点起来做功课,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训练你这个专注的能力。而专注、制心一处他才会产生清醒、才会产生清明。这也是修习禅定的止观两个个要素。我们通俗的讲就是专注和清醒。这是讲我们的心意。要让我们的心回到专注与清醒的状态,这是我们禅修的目的。这样做称为瑜珈,因为这样心就开始与道相应了。好,看后面:

    第十八句:“吃饭要少语念住。”。这点很重要,我们特别是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在饭桌上进行,只要是有中国血统的几乎都有这个习气,哪怕他跑到美国、跑到澳大利亚,只要他是中国人他还有这个习气,都喜欢在饭桌上解决问题。您看到我们寺院来的同修,大家修行最勤奋的举动就是围在厨房转。对吧?这我一点都没说假的。我看了这么多来到寺院要修行的,厨房几乎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知道为什么他老围着厨房转。这厨房里面奥妙无穷啊。哈。大家围在一起不寂寞,叽叽喳喳满天都是声音。吃饭的时候他还要研究一些事情,对吧?起码你要做到少语,言语少些,不要一直说话。念住它,念住什么?念住你吃饭,清清楚楚的吃饭。所以你能够在每天日常动作中修行,你看每天要吃三餐饭,有的人晚上还要吃夜宵、还要吃零食,其实他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不少哦,如果他吃饭的时候他不修行的话是一种浪费——极大的浪费!可是他吃饭的时候如果能做到少语念住的话,这个人的修行品质很快就树立了。所以说吃饭很重要。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吃很要紧——修行也一样。好了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来看:

    第十九句:“睡觉要明想入观。”。睡觉要明想入观什么意思呢?要明想、做光明想,不要做黑暗想,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不单单只是说,你在睡觉之前要观想上师三宝放光摄受你,或者按照密法上修证所讲的在喉咙处观想白光还是红光呀,这个我们现在不说。总而言之是一种光明想,要一种清醒之想,不是迷迷糊糊地入睡。所以,我们教导说每天入睡之前一定别忘了检讨一下自己。你要想检讨自己肯定要返观内照。所以说它是一种明想。不要让自己怀着贪欲嗔恨的心入睡,这也是明想。为什么?因为贪欲、嗔恨、愚痴、疑,这都是什么?这都是黑暗的,黑业、黑暗的心,所以不应该怀着这样的心入睡,要去除这种罪恶的黑暗入睡。就象佛经上说的,这些贪、嗔、痴、慢、疑是睡蛇,是毒蛇,如果你不去除这种心入睡的话就如同你抱着毒蛇入眠。明想入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进入观照、要明想而观。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一个做清醒光明想,配合种种修法,等等。一个是什么?就是要去除杂念来入睡。所以,大家要注意呀,睡觉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功夫在睡前,在你马上要入睡这一刻,这前面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你今天怀着什么心情去睡,很重要很重要。很多人不重视这个,睡嘛就睡着了,那么他晚上做梦中就无法打坐,没有对治力。你要想在晚上睡梦中最终能修行,除了白天要努力修行外,临睡之前要有个意念说:哪怕我这样睡觉我也要修行,希望把我的明觉带入睡眠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梦幻瑜珈的修法。所以大家先体会这个,先养成这个习气:睡觉不要迷迷糊糊的去睡。要明想入观,这讲的也是修行,再看:

    第二十句:“遇缘要正念现前。”。这个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经常偏离归依,经常生邪念,所以说遇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缘出现的时候,比如说遇到这个人说你好话、说你坏话,或者说今天突然又碰到什么,你一定要正念现前,你不要忘了你是三宝弟子,你是修行者。遇缘要正念现前,就是要时时的提起来:我是一个瑜珈行者,我一定要有正念现前,这非常重要。正念很简单,经常这么想,经常这么思维,他就有正念了。那么正念从哪里来,比如说从佛陀的经语里面来,从我们所修行的功课的瑜伽句里来,从我们平常的听经闻法所听到的佛法里来,哪怕你念念不忘这句话,它也是正念现前。遇缘的时候,正念现前非常之重要。我们遇缘往往没有正念,往往就会造很多的罪恶。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那布施又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甚至错过布施的机会。我们进入打坐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我们又如何打坐呢?再举简单的例子,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现前,你乱闯红灯,不会出交通事故吗?这很重要的,遇缘要正念现前。好,接下来:

    第二十一句:“说法要无有希望”。这个怎么讲呢?这个讲到一个度众的问题。如果你是要讲经说法的,要给别人传法,要怀着没有希望的心来说法。那我们再说回来,我们平常跟别人互相劝勉来交谈,也可以叫做说法吧?你也不要抱有希望,你不要希望说我这句话说出去对方会赞美你,也不要希望说对方听了会怎么样怎么样。你应该没有任何希望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慈悲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真诚的想帮助他而说法,你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说法。所以说如果你是怀着慈悲心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那没有问题。如果你只是纯粹的想关心别人,你跟他说话,即使对方不接受、有嗔恨心,因为你不报这种希望,所以说你也没有烦恼。一样的道理,当我们谈论佛法的时候,与别人说这个的时候,不要抱有希望,这样是最随缘的。好,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看:

    第二十二句:“领众要没有私心”。好了,什么叫领众?领众比如说我们当个管理员,或者在禅修当中我们来做个组织安排的工作,或者是你呢组织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功德事,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需要,需要是一颗没有私的心。智慧你不怕,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可以领众。不是说他特别聪明,或者是特别有手段的人可以领众。因为我们领众是干什么呀——修行。那么必须有没有私心的人来领众。如果你充满了私欲,那么你还是不要领众吧。你领众都是在造罪,因为你张扬的是自我。好了这个瑜珈二十二要呢,今天就简单说到这里。

    以上所说简洁明了,完全可以依之自检和起修,瑜伽行者们,这些行持都在当下一念的调整,我们要努力修行起来,把这些作为我们日常修行的纲要和对照,必定功德无量,假以时日,必会脱胎换骨,成就解脱。

(2008年6月校对毕已上传网站)

 

 

附原整理稿:

 

瑜珈修行二十二要

 

上师2005417日讲法录音   整理稿

 

喂,好刚才出去了一下,现在又回来了。刚才前面讲了十点,略举了十点,可以叫做傻瓜式的修行方式十要。他是傻瓜式的修行方式,没什么好商量的。因为你其实很聪明的去做那些事情还不如傻瓜的来做。其实往往是傻瓜式的修行很难修的。好了,接下去呢,再给大家讲这个瑜伽二十二要。瑜伽二十二要呢是贴在我们这个大雄宝殿讲法的那个大柱子上,已经贴了很久了。我想能够把这个二十二要背下来的,或者印象很深刻的人不多。然后我们在论坛上也有,大家打开论坛。打开论坛呢,在那个禅师传语里面有“瑜伽二十二要”。他基本上是置顶的,大家看一下。我们就来讲解这个——瑜伽二十二要。

什么叫瑜珈二十二要?就是说要想使一个人和佛法相应,这就称为瑜伽,他有二十二条要点。这二十二条要点呢分别对修行的二十二个方面做了一种最凝炼的一种阐述。我们学习他、记住他,必须明白他的要点的他的含义。今天略作解释。第一句话:

人生要常念无常。人活着就要经常想到无常。一个不想到无常的人,他不会修行的。什么叫想到无常,想到眼前这一切终将消亡、一个留不住;想到不管是什么,他最终将逝去;那我们这一生忙忙碌碌追求的东西也无常。再艰难的命运、再痛苦的这种果报,他是无常的,你不用过于担心,他会过去的。幸福的时光,再美好的时光,再难得的因缘,他是无常的、转瞬即逝,你要紧紧抓住、要珍惜,对不对?你不要虚度他。比如说,我们想到今天能够遇到上师来修行佛法、听闻佛法,你要想到这是无常的,如果你当下不珍惜,他很快就会逝去,想抓也抓不住。想到这个会感到恐怖。想到好的要想到无常,想到不好的呢?你人生中陷入种种境遇,不管天大的、多么悲惨的命运也好,他是无常的,当果报受完的时候他要结束的。所以说纵然是你现在身陷地狱中,如果你还能有知觉的话,你也不必忧虑,地狱的痛苦终将过去。不要过度为虑,他是无常的。所以想到无常非常重要。一个人生常念无常的人他就会修行,他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说我要来学佛。他就自然而然地会让自己来精进、来修行了。好,第二句话:

学佛要欢喜自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告诉你,你学佛要有正确的动机。因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烦恼。人生有苦是因为有烦恼,去除烦恼当然得欢喜自在。所以你学佛的目的动机不要搞错了。学佛要欢喜自在的去学。那什么样的情况他不会欢喜自在的去学吗?比如说他想求一种欢喜自在,他认为我学佛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我学了佛我就可以很聪明呀。请问,你聪明了干什么?有的认为学了佛就可以很清净了,你那么喜欢那种所谓的清净吗?有的说我学了佛就可以赚大钱了、我会成为很富贵的人,你富贵了干什么?这些都不是学佛正确的动机。所以说你怀着这样的心去学佛,你不可能欢喜自在。学佛要欢喜自在,不是说我虚伪的整天到晚笑哈哈,心里面苦得要命,脸上还笑哈哈的,对不对。我们经常很多人是这样的,对不对?内心苦的要命,脸上却十分灿烂。你是干什么?没有必要。学佛要欢喜自在,要怀着欢喜心去学佛。原因何在?学佛的动机是对的。

生活要规律洁净。很简单,你一个要想修行的人首先要安排好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要规律化,你要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你一定要给自己抽出一段时间我专门来修行或者来学习,起码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你这十分钟、十五分钟他是最纯洁的,他是纯粹用来修行的,而且要把他形成规律化。一定要去坚持过个东西,规律的修行比你一开始非常勇猛的修行或者是非常懈怠的修行都要来得好。你要想使你的手臂变得很有力量,你每天呢坚持到井里去打水,对不对?每天坚持的打三桶的水回来,你过了一段时间,你的手臂就非常有力量是不是?你今天晚上下去锻炼这个手臂怎么有力量,一个晚上打了几十桶水,打到半夜三更,累得躺倒在地上,请问他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不会的,是吧。你今天早上去打了二桶水,过了半年你再去打三桶水,又过了半年,你又打了三桶水。请问,你的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决对没有力量。可是你每天坚持的打这三桶水,你不但打水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而且你的手臂力量很大,对不对?所以说修行生活要有规律,把生活规律化了也就是说修行规律化了、安排妥当了。而且生活还要洁净。要纯洁,要清净,不要过那种糜烂的生活。很重要。生活如果能达到规律和洁净,那这个人就能修行了。这是修行者的生活态度,规律而洁净。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整天到晚跑去搓麻将;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过着一种糜烂的生活,天天到晚听靡靡之音;怎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有了钱就到处赌;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晚上没事干去到处跑了去在城市中游荡、去寻找刺激;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偷偷摸摸的干一些坏事、见不得阳光的东西,这叫生产不洁净。要有高尚的生活。这是第三点。

工作要认真负责。为什么这个和修行有关系呢,修行本身也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工作。要全神贯注的去工作,要负起责任来,不要有头没尾的。为什么,因为修行他就是一种工作。一个会工作的人,他就会懂得生命的意义。工作本身他就是一种福荫。一个人哪怕他再笨,如果他能够投入到劳动和工作当中,这个人总是有救的。因为劳动的工作本身有他的价值。在工作和劳动,在您圆满的完成劳动和工作当中,他一切佛法的要义都显现出来了。这点你要认真体会,一个工作做不好的人,他绝对修行是修不好的。你相信吗?一个修行修的好的人,他承担一项工作,他肯定是好的、肯定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这个称为第四要。第五点:

做人要堂堂正正。这点不容易,堂堂正正、亮亮堂堂的、正直无私的,你要想成为一个修行人、要想瑜珈相应,这是第一步,先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什么样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说谎话,不拐弯抹角的去求得他自己的利益。他担得起,他能拿得起、能放得下,他仗义、他不谗媚,他也不屈服于某种淫威,他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所谓得罪他人,他也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就使自己在别人面前看起来很傻。不!他就是堂堂正正,亮亮堂堂、非常正直的,这种人他是有信念的,他没什么好相信的,他相信因果。他相信正直无私的人是得到善的回报的,他相信说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那才配做个人。好,再看下面:

待人要和蔼慈悯。这讲如何待人,为什么如何待人跟修行也有关系呢?因为修行不是自我的,一个人修行绝对不是只有他自己在修行。宇宙万物因缘而生,人与人形成一种共业,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完全与他人脱离关系的人,不可能!你躲到深山老林去也跟人有关系,你这世没有关系来世还会见到人,不可能的,没有独立的人存在。待人就是讲你的心地。你如何待人也就是如何待佛!因为每个人他都是佛,你也是佛,可惜糊涂了、不明白。我们平常怎么待人的?是和蔼的吗?是充满慈悯吗?你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平是多么可贵吗?你觉得对人态度和蔼让人生喜悦心——你觉得这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吗?你能用慈心来面对他人把爱给别人吗?你看到别人受苦,你怀着悲悯心去救拔他吗?所以说你待人能不能做到和蔼慈悯呢?——这个是很困难的。我们平常并不和蔼慈悯的待人,当别人说的话违背自己的利益,当别人的观点和我们不同的时候,当别人的形象、别人的言语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当别人指责出我们的毛病的时候,当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当别的抱怨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对人和蔼慈悯吗?就不会了。但是如果你能不管遇到什么人,你都能有一颗和蔼慈悯的心、平等而待。那么你的心就会远离种种的过患。你就会明白,一颗平常的心他就是佛的心。因为他没有更多自我的维护、没有更多自我的掩饰,他不象别人表白他自己,他也无须向别人证明自己,他更不可能希望增强自己而胜过他人让别人感到羞辱。他一定是个和蔼慈悯的人。所以待人他就是修行,因为待人显示你的心。而心就是修行。修行不离心。这是一种对治吧,谁能够和蔼慈悯的待人呢谁将成为修行者,他就与佛道相应,所以名为瑜珈。

学习要广大闻思。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首先,学习有二个要点,一个是闻,一个是思。闻是听闻,思是思维。听闻有很多种方式:一个是随机的听闻,一个是专门的去听闻;一个是从善知识身上听闻,一个呢是从一般人身上听闻;一个事先有准备的去听闻,一个事先没有准备的听闻。思考,一个是自己静静的坐在那里去思考,一个是自己在行动当中去体会去思考,一个是与别人谈论中去思考。这都是思。那么学习为什么要广大的闻思呢?这“广大”两个字就是第二个要点,他必须宽广。听一件事情不要只听一边、只听一半,你要完整的去听。听,听个透;想,想个透。学习要广大,只有通过广大的闻思,你的心量才会广大,你心量打开才能进行广大的闻思。那么这个广大的闻思才会让你真正的学而有益,否则你的学习非常的局限。如果一个人的学习,他总是以他喜欢或不喜欢来学;他觉得重要他就学,他觉得不重要他就不学;他喜欢这个他就多听,他不喜欢这个他就不听,那这样的人闻思就不会广大。他不可能产生闻思的利益。因为他对事物的了解是很片面的。所以学习要广大闻思,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学习要广大闻思是讲:你学习的心量和视野要宽阔。但他是不是说,我们学习的时候到这个中学去读书,上午在一中去读书,下午就在二中去读书,然后到晚上就跑去三中读夜校了?是不是我们这段时间的修行,听这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二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三个法师说法?这就叫做广大闻思呢?当我们依止了一个上师,依止一个,依止二个,依止三个,依止四个呢?这就叫广大闻思吗?不是,这不叫广大闻思,不是这个意思。广大闻思的意思是你的心量要广大,你的视野要广大,你的闻与思的深度、广度都要扩大。接下来:

修行要念兹在兹。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修行在当下。任何东西离开当下将毫无意义。有人说不对呀,很多事情不是当下的,比如说昨天发生的事情,怎么是在当下呢?那我想问你昨天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没有意义了,那么昨天的事情延续到今天,就是当下。前生有意义吗?前生没有意义了所谓前生就是今生,当下就是。那未来呢?也一样的,未来是从当下开始的,当下就是。你不要离开当下的因缘去谈所谓的修行。如果你在思维佛经玄妙的道理,却离开了当下自我的心,你去领悟他,那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这样的佛法。佛法就在当下,因此修行要念兹在兹,这点大家要细细的体会。你要想证悟涅槃,你知道吗,怎么样才能证悟涅槃?就在当下证悟,你在当下深入下去,认知了当下的生命实相,他就证悟了涅槃。所以说通过看经书,玄思幂想,可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修习禅定,达到非常高的定境,就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互相的比较,反复的思维辩别,就能知道什么是涅槃了吗?不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证入涅槃?就是进入当下、深入当下,觉悟当下发生的实相,最终圆满的认识到在当下中所显现的实相,他就是证入涅槃。所以修行要念兹在兹,为什么修行念兹在兹可以得到道果?因为道果就是念兹在兹,就是当下。我们修行六度为什么能成佛?因为在佛性当中就存在着六度的品质,当我们修行六度圆满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佛,因为佛就是六度圆满者。所以说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行者是因垓果海。为什么我们念佛能成佛呀?也是这个道理,念佛就能成佛,因为我们是佛。念兹在兹是名为修行,这里面还有很多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念住呼吸?我们为什么要称念一句佛号?我们看经书为什么要在身心中去领悟经书的妙义?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为什么要进入当下反观?这都是念兹在兹。念念不忘。

参禅要万念俱灰。这略为提示一下,为什么参禅要万念俱灰呀?参禅就要完全的放下,你不能完全的放下一切那些哆嗦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参禅?万念俱灰!一切的欲念全部停止,什么都不干。单单提起一样来参禅,他才能参得透。所以所谓参禅者,根本不是大家平常的去看那些经书,今天看了《楞严经》想了第一段,明天又看了《圆觉经》又考虑第三段,后天再看《华严经》,然后再后天他又看了《金刚经》,不是。为什么?因为你看经书欲念不断、思维不断,这不叫参禅,禅是参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参,去参祥这个禅,必须做到万缘放下、万念俱灰。就象过去丛林中参禅,以七为期,放下一切,单单提起一句佛号,单单提起一个疑情,参下去,参到山穷水尽、大地平呈。这个称为参禅。那么为什么这里要讲到参禅要万念俱灰呢?为什么他是瑜伽修行的二十二要呢?那么参禅不是他只是一个法门吗?那么为什么要成为瑜珈二十二要?瑜珈二十二要是个广义的、普遍性的东西。其实也不然。一切修行都是为了要参禅,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参悟佛法。那么参悟佛法,要想证得佛法,他就是一个参禅。对不对?禅就是佛,参透禅就是参透了佛。所以说这种专注一念、精进不断的行持是多么的重要。好,下面且看:

念佛要念念分明。这很快的讲,)念佛要念念分明,很多人念佛说我念个佛号。他的要点是什么?是念念分明,你每念一句佛号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反观内照。所谓的象印光大师说的那样耳朵要清清楚楚的听,心想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口舌要念的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切都是念念分明,这就是念佛的功夫。念念分明,乃至到念而无念,然后泯去能所之对待,当下证入念佛之三昧。念佛要念念分明这是他的要点。那么修行人天天就是在念。念觉性不断,增强觉性不断名为修行人。故念佛要念念分明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每天都在念佛,持一句佛号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分明、专注;你用观想的方式念佛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心生正念,建立我们这种禅修的对境来缘于我们的心来进入专注与分明,还是为了分明——了了分明。那么在了了分明当中区别出不同的层次,这就是一个过程。有人说我只知道我的心念如何生、如何灭,那这样就能开悟吗?回答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念头如何生、如何灭,然后再往里面照,照到无生处、无灭处,那就是开悟。所以念念分明,这是一条通途,所谓念佛者要念念分明,这是他最要紧的地方。因为这里说到念佛是一种功夫,不涉及到念佛的信愿。那念念分明者,也是信愿行念念分明,所谓的要清清楚楚的念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在心心念念当中去求个分明。这个大家细细体会,在实际的做功夫当中去明白这个要领。好,接下来:

修法要持之以恒。我们讲的修法,很简单。比如你受持一个法门,是持咒还是念佛号、还是顶礼磕头,他要持之以恒。这个不多讲,前面我们有讲过,坚持到底、恒常不变的去行持他才会产生效率。这个道理就如同是钻木取火,如果你不坚持的去钻下去,他是绝对钻不出火来的。你钻二下又停了、钻二下又停了,这火绝对是不会被钻出来的。所以你要紧加追猛加鞭,坚持不断的持之以恒下去,这个就象钻木取火一样,火焰必然的会生起。否则不可能。好,下面讲到具体的做事:

活动要未雨绸缪。比如说我们做活动,就说今天要修行吧,要做好前行,比如说今天晚上要听法要做好一切准备;今天我们要出去办一件事情吗?也要事先预谋好,所谓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点非常很重要,我们平常很多事情临时手忙脚乱。我们为什么平常修行不得利?都是因为准备工作做不好。为什么我们今天听经闻法听完了以后,没听到什么?都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说活动要未雨绸缪,这就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事。如何去安排一样工作,去完成一项任务。

做事要有条不紊。这讲我们具体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主次分明,然后呢按照条理不紊乱的行持,所以你能够做到做事情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这就是修行的功夫。你随着自己的感觉、随着自己的情绪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那你肯定是做不成事情的。如同说打坐打一坐,他也是做事呀,你能不能有条不紊的修好前行、修好结行,然后一条一条的来观想,这个我所开示的修法的要点认认真真的做去,这就体现你今天打坐能不能修得好的要领。我们经常做事是毛毛燥燥。一个做事毛毛燥燥的人,他说他修行很细致,这是不可能的。

说话要清楚明白。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说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没想清楚,我们嘴巴要说。有时候我们说给别人听也不知道说什么,偶而有一句没一句的。别人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不明白。那么说话不清楚、不明白呢,可能对人就有一种欺骗性。是不是?你为什么说话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呀?要么你很懒,你不会考虑到说是你说这句话别人听了会怎么样。所以说话要清楚明白。是的,说话要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还不都是为了清楚明白吗?对吧。清楚明白了,你的内心也自然就清楚明白了。一个人说话说不清道不白的人,他的心也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当你把这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心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不对?因为言为心生,所以说话说得清楚明白,就是要让你的内心变得清楚明白。好,再看来:

身体要放松自然。这是修行的要点。整个禅修的要点、身体的要点,就是放松和自然。把你紧张的心情放松。一个人为什么会紧张?在乎自我形象、在乎成败得失,他必然会紧张。一个人为什么不自然呢?因为他在造作,他想树立一种形象,他在造作,所以他不自然,他甚至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他也不自然,因为他不自然习惯了,在别人面前不自然习惯了。所以说当他打坐的时候他也很不自然。所以你看很多人,一坐下来,总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他在做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做秀。这种业习根深蒂固埋藏在心中,成为修法的障碍。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这也是禅坐,也是一切修行,因为修行就融合在平常生活当中,观察一举一动。那么这个视为至要——放松与自然。我们人的身体其实经常是处在紧张状态,所以用放松来对治,就会达到不松不紧。我们人太会自我造做、自我表现了,所以说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们必须调整他,进入放松与自然。而这样的身体就会引至你的心也进入放松自然。心放松自然了,不再死死的执着抓住什么东西了,那么心的本体面目他就会显现,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成为瑜珈修行之要。他与实相是吻合的。好了,下面再看:

动作要小心谨慎。这点很重要,为什么动作要小心谨慎呢?你知道吗?你平常动作有没有注意要小心谨慎?那你平常动作在干什么?对不对?很重要的!当你动作变得小心谨慎的时候,说明你的心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如果你的动作小心谨慎——你正在念住当下。你通过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走路、行动,行、住、坐、卧,你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就如同你在持戒,戒条那么细,一条一条细细的观察自己不要违背。其实在你持持这个越来越微细的戒条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细?而你的变得心越来越细的时候,那正是你趋向开悟的时候。所以一个经常动作毛毛燥燥的人,只能说明一点什么?他的心是毛毛燥燥的。一个动作能够小心谨慎、清清楚楚的人,请问他的心清楚吗?就是这个道理。好这个也称为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好,再看下面:

心意要专注清醒。这个讲到我们的心意,什么叫心意?我们心的意愿,我们的心态。平常要训练什么呢?做到专注和清醒。我们平常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欲望纠缠的时候,心情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早就忘记了专注和清醒,我们不愿意清醒。在心情烦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跑到的吧里去,或者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或者是骂人骂一下、发泄一下。以发泄为第一、放逸为第一,他不会想到清醒。他不会说来内观反观一下我在干什么,不!他绝对不干,因为一旦他变得清醒再反观内照的时候,他这种情绪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没趣,他想寻找刺激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说他本能的排斥清醒。另外一点呢,心时常在散乱当中,所以他不会去专注他。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经常这样,对不对,心里面也是拿不定主意,到底往前还是往后。从动作到心灵都是这样的散乱不安,所以他平常没有去训练这个专注的能力,所以为什么我要坚持修行、坚持念佛、坚持早上五点起来做功课,都是为了什么?训练你这个专注的能力。而专注、至心一处他才会产生清醒、才会产生清明。这也是修习禅定的止观二个要素。我们通俗的讲就是专注和清醒。这是讲我们的心意。要让我们的心回到专注与清醒的状态,这是我们禅修的目的。这样做称为瑜珈,因为这样心就开始与道相应了。好,看后面:

吃饭要少语念住。这点很重要,我们特别是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在饭桌上进行的。只要是有中国血统的都有这个习气,哪怕他跑到美国、跑到澳大利亚,只要他是中国人他还有这个习气。喜欢在饭桌上解决问题。所以说到我们寺院来,大家修行最勤奋的就是围在厨房转。对吧?这我一点都没说假的。我看了这么多来到寺院要修行的,厨房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知道为什么他老围着厨房转。这厨房里面奥妙无穷。大家围在一起不寂寞,叽叽喳喳满天都是声音。吃饭的时候他要研究一些事情,对吧。起码你要做到少语,言语少些,不要一直说话。念住他,念住什么?念住你吃饭。清清楚楚的吃饭。所以你能够在每天,你看每天要吃三餐饭,有的人晚上还要吃夜宵、还要吃零食。其实他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不小哦。如果他吃饭的时候他不修行的话是一种浪费,极大的浪费!可是他吃饭的时候如果能做到少语念住的话,这个人的修行品质很快就树立了。所以说吃饭很重要。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吃很要紧——修行也一样。好了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来看:

睡觉要明想入观。睡觉要明想入观什么意思呢?要明想、做光明想,不要做黑暗想,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不单单只是说,你在睡觉之前要观想上师三宝放光摄受你,或者按照密法上修证所讲的在喉咙处观想白光还是红光呀,这个我们现在不说。他总而言之是一种光明想,他是一种清醒之想,不是迷迷糊糊的入睡的。所以说入睡之前检讨一下自己。你要想检讨自己他肯定要反观内照。所以他是一种明想。不要让自己怀着贪欲,嗔恨的心入睡,这也是明想。为什么,因为贪欲、嗔恨、愚痴、疑,这都是什么?这都是黑暗的,黑夜、黑暗的心,所以不应该怀着这样的心入睡。要去除这种罪恶入睡。就象佛经上说的,这些贪、嗔、痴、慢、疑是睡蛇,是毒蛇。如果你不去除这种心入睡的话就如同你抱着毒蛇入眠。明想入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进入观照、要明想而观。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一个做清醒光明想,配合种种修法,等等。一个是什么?就是要去除杂念来入睡,所以大家要注意呀,睡觉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功夫在睡前。你马上要入睡这一刻,这前面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你今天怀着什么心情去睡,很重要很重要。很多人不重视这个,睡吗就睡着了,那么他晚上做梦就打坐,他也没有对峙力。你要想在晚上睡梦中最终能修行,除了白天要努力修行外,临睡之前有个意念说:哪怕我这样睡觉我也要修行,希望把我的明觉带入睡眠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梦幻瑜珈的修法。所以大家先体会这个,先养成这个习气:睡觉不要迷迷糊糊的去睡。要明想入观,这讲的也是修行,再看:

遇缘要正念现前。这个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经常偏离归依,经常生邪念。所以说遇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缘出现的时候,比如说遇到这个人说你好话、说你坏话;或者说今天突然又碰到什么,你一定要正念现前。你不要忘了你是三宝弟子,你是修行者。所以说遇缘要正念现前,就是要时时的提起来,我是一个瑜珈行者。我一定要有正念现前,这非常重要。正念很简单,经常这么想,经常这么思维,他就有正念了。那么正念从哪里来,比如说从佛陀的经语里面来。从我们所修行的功课的瑜珈句里来;从我们平常的听经闻法听到的佛法里来;哪怕你念念不忘这句话,他也是正念现前。那遇缘的时候正念现前非常重要。我们往往没有正念,我们就会造很多的罪恶。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那布施又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进入打坐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我们又如何打坐呢?再举简单的例子,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现前,你乱闯红灯,不会出交通事故吗?这很重要的,遇缘要正念现前。好,接下来:

说法要无有希望。这个怎么讲呢,如果你是要讲经说法的,要给别人传法,要怀着没有希望的心来说法。这个讲到一个度众的问题。那我们再说回来,我们平常跟别人互相劝勉来交谈,也可以叫做说法吧。你也不要抱有希望,你不要希望说我这句话说出去对方会赞美你。也不要希望说对方听了会怎么样怎么样。你应该没有任何希望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慈悲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真诚的想帮助他而说法,你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说法。所以说如果你是怀着慈悲心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那没有问题。如果你只是纯粹的想关心别人,你跟他说话,即使对方不接受、有嗔恨心,因为你不报这种希望,所以说你也没有烦恼。一样的道理,当我们谈论佛法的时候,与别人说这个的时候,不要抱有希望,这样是最随缘的。好,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看:

领众要没有私心。好了,什么叫领众,领众比如说我们当个管理员,或者在禅修当中我们来做个组织安排的工作,或者是你呢组织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功德事,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需要,需要是一颗没有私心。智慧你不怕,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可以领众。不是说他特别聪明,或者是特别有手段的人可以领众。因为我们领众是干什么呀——修行。那么必须有没有私心的人来领众。如果你充满了私欲,那么你还是不要领众吧。你领众都是在造罪,因为你张扬的是自我。好了这个瑜珈二十二要呢,今天就简单说到这里。

[此帖子已被 禅喜 在 2005-4-29 9:49:56 编辑过]

 

愿我所行无骄慢
慈悲喜舍利人天
2012/12/18 1:10:00
净然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504
经 验 值:542
注册时间:2012/1/2

感谢上师慈悲讲法

师兄做整理辛苦了,随喜

2017/6/21 0:20:00
清心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20
经 验 值:141
注册时间:2004/6/16
顶礼上师!弥勒尊佛!<div>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很惭愧,上师讲了这么多年,弟子才第一次认真的看这篇殊胜的教言。弟子看完开示,知道原来上师早已把人生当中大大小小要面对的事,都一一的把要点告诉弟子。知道了修法和修行,不是只有把腿盘起来的时候,于吃饭、睡觉、工作、处处皆是修处。</div><div>弟子学了两天,总算是背下来了。自问虽不能完全理解,但这二十二个要点,弟子记住了。在今后的生命中,这将是弟子用于指导和对照的座右铭。</div>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