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关于外院和内院之辩难[网络群聊]
发起人:悲华子  回复数:5  浏览数:6527  最后更新:2014/5/30 19:02:00 by 禅海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7/2/21 22:02:00
悲华子





博士后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646
经 验 值:1100
注册时间:2006/6/1
关于外院和内院之辩难[网络群聊]


苍龙 21:19:59
师父好!有个问题请教师父。
湛越 21:20:55
问题提出来~
苍龙 21:21:22
弥勒外院是什么情形?死后往生会不会没到内院留在外院呢?在外院和在人间有什么不一样? 请法师开示!
悲华子 21:33:31
你去外院做什么啊?
苍龙 21:35:34
我听说有个世亲还是谁(搞不清楚了)想到内院却没到,留在了外院,是真的吗?
悲华子 21:36:08
那是乱说的,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们几个——无著、世亲、狮子觉几个人所处朝代都不同,怎么走到一块去?再说你念弥勒佛就往生在内院,怎么跑到外院去呢?
苍龙 21:37:06
说是先经过外院才能到内院。
悲华子 21:37:08
既然叫外院那就是和弥勒无缘,是根本就没念弥勒而往生的天众。你到外院做什么嘛。
悲华子 21:37:44
你喜欢往生天道吗?
苍龙 21:38:01
我想要是和这个世界一样,修行不也很快吗?兜率天就是天道第四天啊。我是想快点成佛,不想往生天道。
悲华子 21:42:34
这个不是普通的天道,此天现在是以弥勒为天主,是菩萨说法处。
悲华子 21:43:15
内院的意思是指弥勒内众居住的地方,就是兜率天净土,弥勒就是兜率天王,是佛菩萨的应化身。
悲华子 21:43:48
你看,我们把佛教叫内道,其他的就叫外道,所以,菩萨教化之地称为内院不称为外院,同于此理。 
苍龙 21:44:23
哦,我是刚信弥勒,还有好多东西不懂。请法师给我详细讲讲好吗?
悲华子 21:44:59
为什么现在兜率天又叫内院呢?因为弥勒在那,那里现在是佛净土,很殊胜的净土,和普通的天不一样,所以叫内院,以示区别。 
苍龙 21:45:29
哦,明白了。 
悲华子 21:46:06
那外院为什么叫外院呢,因为没有弥勒在,那里没有三宝,属外道,所以叫外院,念佛往生的人只会往生到内院,不可能到那外院去的,所以去研究它毫无意义。
悲华子 21:48:10
至于有人说弥勒的净土分内外院,确实存在这样的很多错误的说法和误解,有些观点甚至以讹传讹,成为偏见。但这些毕竟是错误的说法,我们按照佛理去推断,不可能是那样的。假如你把《上生经》里说的善法堂叫内院,把其他的叫外院还差不多勉强可以说得通,因为那也就等于说是在讲堂内外,弥勒就是第四天的天主,第四天的天众都能见到弥勒,既然都在弥勒的教化下,称内称外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苍龙 21:48:12
请详细说说这个故事好吗?好多人不想往生弥勒净土好像就和这个故事有关。
悲华子 21:49:49
好的。其实,弥勒佛的悲心和神力不下于阿弥陀佛,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和弥勒的因缘也不低于和阿弥陀佛。
悲华子 21:50:52
玄奘法师确实有提到内众的概念,后来的人由此发展成内院之说,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
悲华子 21:51:18
在佛经中有说弥勒内宫,也是这个意思。
悲华子 21:51:54
弥勒内宫、弥勒内众所居处、弥勒内院,说的都是弥勒佛的净土,就是指现在的兜率天。
悲华子 21:52:26
弥勒佛有两个净土:一个是现在的兜率天净土,一个是未来的龙华会人间净土。
悲华子 21:53:44
净因感净业,你念弥勒佛,行十善法,那肯定见弥勒,而且弥勒净土是无论高下,只要往生,花开即见佛。
苍龙 21:54:00
那为什么说兜率天的内院外面和我们人间一样说有欲望?
悲华子 21:54:12
外院当然不好了。没有佛没有三宝的地方有什么好呢?
苍龙 21:54:42
恩。不好。
悲华子 21:54:54
有没有欲望要看你现在修行的境界,也要看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内外的缘都有关系。
悲华子 21:55:48
如果你到了无欲的境界,到哪里都无欲望;如果你欲望的根没断,但是处在佛净土或者暂时住在禅定中也可以没有欲望。
苍龙 21:55:52
要是还有欲望能去内院吗?
悲华子 21:56:05
能的。
悲华子 21:56:13
带业往生。 弥勒净土专化欲界的众生,不怕有欲望的存在。所谓:未断结使,如得六通。
悲华子 21:56:41
能造弥勒净业就能往生弥勒净土,并没要求要完全断欲才行,弥勒的本愿如是。
苍龙 21:56:43
我怕跑跑到没有佛的地方就完蛋了。
悲华子 21:57:14
哈哈。“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
苍龙 21:57:48
恩,请法师讲八关斋戒的内容? 如何受戒?如何修弥勒法?

悲华子 22:01:19
哈哈。慢慢学习吧,一下子问那么多。
悲华子 22:01:28
欢迎加入我们的弥勒论坛。

附文: 

第四节  龙树以后兴起的学派

(一)无著、世亲学派的兴起

到了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九百年的时候,北天竺富娄沙富国的婆罗门族,姓憍尸迦的兄弟共有三人。大哥叫无著,二弟叫世亲,三弟是狮子觉。他们兄弟三人,都是跟从萨婆多部出家的。大哥无著长老,学的是小乘教法。他非常用功,不久就证到小乘空观了。可是他的心里总觉得小乘教法的道理,不够彻底,因此无著长老,又进一步来转学大乘教义,对于大乘菩萨道,有了精深的研究。从此以后,他就一心一意,积极弘扬大乘教法,化度众生。二弟世亲长老,开始时候,就信仰小乘教义。他对文学和小乘理论,非常精通,但是他心存偏见,利用文学的特长,编造了五百部论文,来毁谤大乘佛教。他还主张大乘教义,不是佛说等等论点。三弟狮子觉,也是信奉小乘的教法,他抱明哲保身的宗旨。虽然自己相信小乘,但是他没有造论反对大乘。

无著长老,信奉大乘瑜伽教义后,想到二弟世亲,自己不相信大乘,而且更造了五百部论,来大力反对大乘,毁谤大乘。根据佛教因果规律来看,世亲这样毁谤大乘,将来一定要感招三途苦报。心里深深感到不安,为他担忧。这怎么办呢?无著长老,就想了一个方便权巧的办法,假装生了重病。派人到阿踰国去告诉世亲说:大哥生了重病,非常危险,请你念兄弟手足之情,赶快来探望他,世亲得到大哥病重的消息,马上就来到丈夫国看大哥。兄弟见面,格外亲切,一见大哥身体很健康,没有什么毛病,世亲心里想着,这是什么缘故呢?正在怀疑之际,无著就对世亲开门见山的说:我的重病,是因你而发生的。你这样顽固的反对大乘,毁谤大乘教法。将来的结果,一定逃不出三途恶道。世亲听了无著一番恳切的劝导,激发了夙根,顿然惊觉过来,对于大哥说大乘教法,有了悟解,认识到自己过去执迷不悟偏于小乘,懊悔以前毁谤大乘的过错。认识到今后赶快悬崖勒马,傍岸收帆了。心里再三踌躇不安,这怎么办呢?无著觉察到二弟,现在已有返迷归悟,改弦易辙的打算,就对他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过于悲伤。你从前反对大乘,这好像一个人在地上跌了一跤,现在也要从地上再爬起来,重新起步,努力前进!这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世亲就积极宣扬大乘佛教。后来又编造五百部论来弘扬大乘,赞叹大乘教义。着有《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世亲寿命很长,活得八十岁才圆寂。中国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曾经亲近过瑜伽宗大德戒贤论师。从他那里学了瑜伽教义。也就是法相宗。在《瑜伽师地论》里,曾经谈到世间出世间修证因果等种种差别之相。所以瑜伽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一派的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得到信崇和传承,人才辈出,大振宗风。这是瑜伽学派兴盛时期。

(二)密教的流行

佛灭度后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最后三百年中间,密宗的产生,最初,就是龙树菩萨在印度南方开了铁塔,由金刚萨埵传授与他的密诀,也就是金刚界、胎藏界西部的密法。密宗又叫做瑜伽。瑜伽二个字,就是相应和轨则的意思,如火车轨道,我们修行密法,一定要按照瑜伽所说的轨则去做,才能够得相应的效果。中国的玄奘法师,到印度之后,曾参拜过龙树论师的弟子龙智上师。中国的义净法师,到了印度,正当密宗兴旺时代,他为了仰慕瑜伽密法,曾经参加入坛。秉受灌顶密法。唐代开元四年由善无畏尊者来到长安把印度密法传入我国。密宗的修持方法,也是从浅到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作部:着重于结立坛场,修设各种供养等等事宜,这是刹帝利才容易做到的。

第二行部:是以念诵咒语为主的修法,对于结坛修供比较简单朴素。这是适合婆罗门知识份子一类人的修法。

第三是瑜伽部:就是以手结印、心观想、口诵咒为主要修法。对于结坛供养等事,只要一般就可以,不举办也可以,这是吠舍商人和工农人的修法。

第四无上瑜伽部:这个部又分做三个方面,一、玛哈(大),二、阿努(随),三、阿底(拯),也称父部、母部、无二部。这三种瑜伽,是旃陀罗杀猪屠夫等人的修法。我们认为这四种瑜伽的修持意义,都有它的内在互相联系的道理,前三者。作部、行部、瑜伽部,都具有无上瑜伽部的精神,互相融合而进入无差别境界。这样看来瑜伽密教是当时印度四个种族的信仰教徒都能修持的。瑜伽密宗在印度兴盛时期有三百年之久,后来由于其他国家各种教派的侵袭,和印度婆罗门教的复兴,所以使佛教的密宗和其他教派,就逐渐走上衰微的道路。密宗也先后传到西藏等地。印度的佛教在佛灭度一千六百年之后,就日趋于消亡而无闻于天竺了。到了十三世纪以后,几乎完全消灭。到了十九世纪以后,佛教又从斯里兰卡传入印度,才逐渐的复兴起来。最近尼泊尔王国也正在从事用印地安文的字母,记录和印行了巴厘文经律论三藏的工作。近几年以来,佛教在欧美各国,也成立了许多佛教团体,从事于研究和宣传的活动。

(三)巴厘语系和梵语系佛教

巴厘语是佛在摩竭陀国一带地方使用的大众语,是一种通俗的语言。佛在各地讲经说法时,就是用这种语言。可是这种通俗的巴厘语,在印度早已不通用了。现在靠佛教的经典才把它保存下来,巴厘意译为经典。古代印度的风俗习惯,把各种经典或书籍,用口传的方式,背颂下来,而不重视用书写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的。直到西元五世纪摩竭陀国一位大德高僧,觉音法师到锡兰去,重新用锡兰的僧伽罗文才把巴厘文的佛教经律论三藏经典,全部记录下来。而原来的巴厘文字母,是已经不存在了。梵语就是古印度的一种文雅的语言。印度人自称是梵天的后裔,所以他们的语言,叫做梵语,也就是梵天之语。他们的文字称为梵文。佛教所讲在欲界以上有色界十八梵天,有一个大梵天王。梵者净也,意为洁净。而北传佛教的经典,就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可是也有一小部分从巴厘文翻译过来。

印度佛教的流传,形成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二个语系。在西元前三百年的时候,由于阿育王信仰佛教,他派遣传教师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从印度向各个地区广泛地传播。后来在西元二百年的时候,在迦腻色迦王的大力支持下,佛教更加向外发展。南传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到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老挝、泰国和我们中国的云南省傣族、崩龙族、布朗族等许多民族地区。这都是属于巴厘文系统的上座部的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就是从古印度传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以及我国的西藏、蒙族、土族、羌族、固裕族、蒙古和苏联等地区,都属于梵文系统的大乘佛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小乘巴厘文佛教早期传入汉地,又称北传佛教。

 

我随弥勒尊 当来慈氏子 大悲莲花心 故号慈悲华
2007/2/23 20:28: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Re:关于外院和内院之辩难

我读《上生经》没有发现有内外院之说。看来多是外道才如此分别。

大年初一,我家五个学佛的刚好在一起,我给他们读《上生经》,解说兜率净土的殊胜和弥勒菩萨的功德。因为在这以前他们听XX法师讲“兜率净土好是好,可惜往生很难,需要……”;“只读一本经,只念一声佛号”等等,以至于人云亦云。今天听我读经,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还是不愿去相信,因为今生皈依XX法师,只相信他的话。可是,经书那还都是佛祖讲的话那。

大悲佛祖啊,曾几何时佛法开始被搞成这样了。

悲哉!哀哉!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07/3/10 17:16:00
明心88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38
经 验 值:40
注册时间:2007/2/16
Re:关于外院和内院之辩难
大悲佛祖
明心才能见性/
2007/8/18 19:55:00
小猴子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5
经 验 值:15
注册时间:2007/8/18

上师!关于兜率驮天,我有疑问,本来我还没搞懂的最近看圣大解脱经,这个疑惑又出来了,请上师开示!

2013/9/10 21:54:00
慧宁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41
经 验 值:45
注册时间:2012/11/8
顶礼上师 感恩上师 愚痴弟子今天能够看到这个开示 弟子向上师忏悔 以前因为弟子的愚痴 还给不信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管他内院外院呢 只要能够往生到兜率净土 将来在龙华三会的时候都能值遇弥勒菩萨而得度 想想弟子是多么的愚痴 错解经意 一句话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南无弥勒尊佛
2014/5/30 19:02:00
禅海





大学专科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214
经 验 值:226
注册时间:2010/6/12
顶礼上师!弥勒尊佛!感恩上师慈悲喜舍!祈福根本上师慈悲救度!往生兜率内院!!!再随弥勒下娑婆世界!救助苦难有情心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7 19:00:57